首页> 年度报告>商南县> 商南县茶产业发展中心

商南县茶产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4-14 08:34
单位名称 商南县茶产业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发展壮大茶叶产业。编制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指导监督管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抓好基地建设;负责茶叶产品认证,品牌保护。
住所 商南县城天鹿酒店东南康沁公司院内第二排
法定代表人 朱熙敏
开办资金 2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南县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03.21万元 192.2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我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工作进展情况1、狠抓党的建设工作,干部思想修养水平大幅提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中、省、市、县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将党的建设作为工作统领,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意识形态管控,以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提士气强担当建机制促发展”作风建设、“树正气重实干提效能”深化作风建设、专题警示教育为主要抓手,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牢记嘱托·奋进商洛”主题党建活动以及“德润三秦·清廉商南”、学习身边典型张淑珍同志的先进事迹等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干部群众感党恩、知党情、跟党走。2.生态茶园建设步伐加快,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深入贯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茶园建设,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新建茶园5000亩(其中无性系建园3000亩),低产茶园改造10000亩,培育丰产茶园3000亩,从福建、浙江等调拨无性系优良茶苗340万株,优质茶种4.3万斤。结合生态农业、乡村振兴和商南县打造“四大名城”工作,推动以茶旅融合为重点的多领域融合发展,在城关街道办和清油河镇分别建成瓜山片区万亩生态茶园、金牡丹茶叶示范园,在富水镇将茶海公园提升改造为茶旅康养融合示范园。其中,瓜山片区万亩生态茶园再次掀起全县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浪潮。3.技术服务保障能力提升,茶业整体水平踏上新台阶。组建15人的茶叶生产技术专业指导团队常年开展茶园科管、生产指导、病虫害防治、品质品鉴等服务工作,深入茶园、茶企、茶叶种植大户开展服务活动达到60次,引导茶企、茶农购买茶叶保险达到190余万元,在春季2次冻害、3次重大暴雨来临前及时发布预警、指导落实灾害预防措施,将灾害降低到最低。邀请省茶叶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余有本等专家来商南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组织开展2021年“商南鹿茗”手工茶制作培训班、商南县茶园栽培管理培训会等活动5次,培训人员达1000人以上,印发技术资料620余份,组织茶企、技术能手参加省市手工茶技能大赛等大型活动3次,我县获奖达20多个,茶业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升。4.科技创新支撑力度加强,产业发展新引擎逐步形成。实施“茶叶科技创新驱动”行动,加强与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商南茶叶技术推广站、商洛市茶叶研究所科技优势,积极开展良种推广、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名优茶评选等工作。陕西茶叶联营公司等13家茶叶公司的双山(陕茶1号)红茶等46款茶叶获得中国茶叶学会四星级以上品质评价。组织10余名茶叶技能人才和职业农民参加技能提升培训,充实茶叶研发的硬件软件设施,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多次邀请专家、学者来商南开展调研指导、建言献策,全方位提高茶叶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能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茶叶精深加工试点工作,提升试马智能温棚育苗基地专业水平,在富水茶海公园引进水肥一体化智能系统,通过科学化、标准化技术措施实现茶叶种植的高效有序管理,茶产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正在稳步形成。5.商南茶市场开拓力度强劲,茶业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大力实施“百店千点”营销策略,运用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推动商南茶消费者需求研究,持续扩展经销商、代理商、实体店、连锁店等传统销售渠道,丰富商南茶低端市场茶叶品类,推动商南茶中高端产品进入大型专业市场,拓展“一带一路”市场和海外市场,在北京、西安、石家庄等大城市新建专营店10余个,总共达到30余家,在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开设海外实体店2个,其中,商山茶业公司已成为阿里巴巴国际站“中国商家会员”、阿里巴巴中西部大区“实力商家”。完善互联网公共营销服务平台,支持茶企在“京东”、“天猫”、“拼多多”等知名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丰富商南茶在“抖音”等直播平台、微信朋友圈开展线上营销,进一步完善商南茶线上线下立体化市场销售体系,提升了商南茶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附加值。6.宣传推介层次不断深化,茶品牌影响力再创新高。持续加大茶产业宣传推介经费投入,在高速路口、中心广场、迎宾大道等黄金路段或场所投放大型户外宣传广告,在央视新闻、华商报、商洛日报、商南宣传等主流媒体以及抖音、微信、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大力宣传商南茶,投放商南茶网络宣传信息达400余万条。完结商南茶品牌各自为政的格局,超额完成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率80%的目标任务,“商南鹿茗”区域公共品牌宣传广告再次荣登央视多个频道。举办陕西省第二届网上茶博会、茶海公园踏青等活动,发挥商南名人宣传带动效应,逐渐普及商南全民代言商南茶。组织我县茶企、合作社、从业者赴西安、浙江等地参加评选会、博览会、展销会、推介会等活动6余次,在陕西省第二届手工制茶技能大赛中,商南选手曹振涛、薛艳同志荣获条形茶一等奖,周敏同志荣获卷曲形二等奖。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秦园春”牌商南白茶被评为“推荐产品”。在2020年度陕西茶行业“十佳”推选活动中,县茶叶联营公司荣获“十佳”茶企、“十佳特别贡献企业”,沁园春茶业公司报送的“商南县茶叶体验中心-茶叶智能化育苗基地-马泉山观光茶园-荷花池-闯王寨-金丝峡”旅游线路荣获“十佳茶旅融合示范线”,张淑珍同志荣获十佳茶人(终身成就奖)。在商洛市首届斗茶大赛中,商南共摘得茶叶7个特等奖,9个金奖和13个优秀奖,6个包装创意奖。二、取得的成效一是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辉煌。全县茶园面积达到25万亩,产量达8000吨,产值12亿元,产量产值两个指标有了“质”的提升。今年,商南县获得“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先进典型”百县奖和“2021年全国茶叶百强县”两个国家级荣誉称号。二是茶叶推介取得新突破。商洛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首届斗茶大赛在商南召开,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等众多国内茶叶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代表等200余人共同参与,为商南茶产业把脉会诊,让茶叶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黄金叶”,提高了商南茶的知名度。三是首部《商南茶业志》编撰成功。动员全县茶企、合作社、茶叶大户、学者专家等各方力量,收集茶叶珍贵资料,回忆并记述商南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波澜壮阔创业史,编撰成商南茶叶首部正史《商南茶业志》,使商南茶产业发展有了历史依据。四是“十四五”茶产业发展战略已经谋定。摸清我县茶园面积底数,组织召开全县茶产业“三提升三延伸”暨生态茶城建设座谈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商南县打造“生态茶城”实施方案》,为我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三、存在的问题一是“链主”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我县省市级茶叶龙头企业仅有8家,数量较少,无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以茶叶联营公司为代表的“链主”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能力还较弱,几乎无茶叶细分领域和新业态龙头企业。二是商南茶产业链条短。商南茶食品、茶饮料、茶多酚等茶相关衍生品还有待开发,产业链、供应链短缺,生产成本攀升,竞争优势弱化,全产业链发展格局还未真正形成。三是市场竞争力还不够强。商南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统筹不足,生态融合发展形式较单一,尤其是茶文化挖掘不深,许多消费者对商南茶的认识还不够,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较低。四、改进措施一是完善商南茶产业链条。强化龙头企业培育,确定茶叶联营公司、沁园春公司、恩普农业公司、金丝茶业公司等6家企业为我县茶产业“链主”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引导乡党回乡投资商南茶产业,加快补齐市场营销不足和融合发展不足短板,培育了一批涵盖鲜叶生产、茶叶加工、产品销售等经营主体集群,提升商南茶产业集群活力,实现了茶农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二是大力开拓茶业市场。按照“出陕西,走丝路”的营销定位,深耕西北市场,瞄准华北市场,继续实施“百店千点”计划,建立茶产业发展资金补助办法,鼓励茶企、合作社、个人在县外建立商南茶实体店、连锁店,鼓励开展采茶、品茶、观茶、制茶体验融一体茶事活动,狠抓名茶评优、节会展销、电商营销、网红直销,持续扩大商南茶的市场占有率。三是统筹推进跨界融合发展。整合茶叶生产涉农资金,确保茶叶应采尽采,应收尽收。在原有重点发展绿茶、红茶的基础上,重点开发白茶及黑茶的技术推广及应用,加大夏秋茶的开采与利用。充分发挥茶研所和博士工作站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加工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做优做强“链主”龙头企业,完善上中下游联结机制,延伸茶产业链,全面提升现代化茶产业体系建设。五、下一步工作打算我中心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生态茶城”建设为重点,以促农增收、产业致富、绿色发展为目标,坚持市场需求导向、标准建设引领、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融合促动,按照规模、品质、品牌“三提升”,旅游、康养、加工“三延伸”的思路,积极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建设设施标准、管理规范、绿色生态的茶叶基地,培育创新能力强、综合实力强、带动作用强的茶叶企业,唱响一个区域公共品牌,提高茶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全面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获得以下荣誉:商洛市“鹿茗杯”手工制茶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第十五届中国西安国际茶业博览会优秀组织奖;商洛市首届斗茶大赛特别贡献奖;2021年度茶业百强县;“百县·百茶·百人”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先进典型。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