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川县>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延川县分校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延川县分校

发布时间: 2022-04-12 16:06
单位名称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延川县分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承担中等学历教育、中专后继续教育、绿色证书教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等工作.组织实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组织编写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教材;推广农村实用技术。
住所 延川县农业综合楼五楼
法定代表人 李瑛
开办资金 3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川县农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6万元 25万元
网上名称 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延川县分校.公益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开展活动,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2021年以来,去年以来,在县党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农广校的正确指导下,在县农业局的直接领导下,县农广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会议精神,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论,紧紧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这个中心任务,坚持“服务新农村、培养新农民”的办学总旨,以提高农民专业技能、提升现代果树管理水平为重点,建立了高素质农民培育制度,凝聚合力、认真组织、扎实实施,圆满完成此项工作任务,成效显著。2.为了使项目有序实施,按照市延农广发(2021)54号文件(关于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实施方案),对整体培育工作进行了安排。有教学计划,有教学管理制度,有资金预算,有领导干部包扶等。学校购买8本书:《阳光农民心态》、《农业政策与法律常识》、《农民手机应用手册》、《农产品质量安全》《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及经营管理》等。以实地为主,外骋1名专职果树教师讲解果树课,外骋8名教师讲授分别讲授公共课程课。安排单位职工4人给予指导网络课手机操作学习。具体如下:(1)外出考察为了调动广大果农参与培育的积极性,学校组织学员参观,让学员深刻认识到只有精细管理才能提高产业收入的硬道理。参观学习。我校组织高素质职业农民学员到延安临镇等地参观学习;由果树专职教师一路讲解,让学员大开眼界,并深刻认识到延川果业管理和科技水平与延安的差距,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先进果树管理技术的热情。宣传引导。在参观路途中广泛宣传农广校在高素质农民培育等方面的内容。发放宣传资料,宣读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的奖励政策。激发参观人员讨论“延川果业管理和外县的差距是什么?”,“怎样才能赶超它们的果树管理水平?”。通过参观,提高了学员对现代果业的认识,拓宽了视野,转变了学员的创业致富理念,增强了创业致富信心。(2)网络实践利用2021年高素质农民微信群和延川县公众号发布微课程,学习变得简单化经常化碎片化,供果农系统反复学习。“云上智农”软件的重点讲授和应用,使学员快速知晓农业政策、新闻、资讯,随时随地随愿自主学习农业知识,了解市场价格并在全国范围供销自己的产品。尤其是专家问答栏目,学员在线提问,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给予回答,实现了“空中课堂”教学。农民学员非常兴奋,赞叹“云上智农”是他们的好帮手,他们一定要学会学通,快速壮大苹果产业。(3)制度规范高素质农民培育是系统性工程,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学校利用教学管理制度约束教师、班主任,组织员等新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人员及学员的行为,确保培育工作能顺利、有序开展。教师制度。通过制定专职教师及指导教师任教职责,激发老师的责任心。要求专职教师必须课前备案,讲课要实际实用,通俗易懂。要求指导老师不能扯高气扬,要有果业合作共羸的理念,要作指导笔记等等规范老师执教行为。班主任制度。为了让学员都能坚持培育,学校经过周密考虑,精选年轻、负责、勤快的干部,负责学员培育宣传和组织工作。要求班主任做到课前点到、课后签名、全程监管。不仅要了解优秀学员果业实际生产水平,鼓励他们坚持努力把果业搞大搞强,而且要掌握普通学员存在哪些检性和个性问题,以便学校在帮扶、认定、奖励、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实施上各有侧重。(4)培训及帮扶指导工作培训形式。在高素质农民培育过程中,我校坚持以新理念、新视角去探索,创新培训模式。并结合实际,坚持七个结合,即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堂与生产经营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讲授与互动讨论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实用性与标准化相结合,使培训、指导、实践、服务实现一体化。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模式,以8个乡镇果树站为单位,组织学员共实践实习各5天,每天6小时,用视频微信答疑解惑帮扶。帮扶指导。2021年12月8日-2022年11月30日冬季3期;春季4期;夏秋季各1期共9期。每期集中指导4个课时共36个课时。以合作社为单位分散实习每期6个学时共54个课时。微信群网络每月10日、20日、30日为集中咨询日,累计36学时,不规律随问随答共计10个学时。(5)认定管理计划在2022年3月份对学员给予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对合格者给予认定。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2021年市农广校下达县农广校生产经营型高素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50人。学校自2021年11月29日至2022年11月30日结束。计划完成学时200课时。目前已完成70学时。理论教学57学时,其中理论37学时,线上教学20学时;外出参观学习实践13学时。剩余均130学时。均为实践课。2.完成农业农村局安排的2021年乡村振兴人才培训60人,培训两期各2天。对象是全县重要合作社负责人,课程内容以《合作社的如何合作运行》《成功的要素》讲解为主要内容。完成延安市百万农民网课学习16期,约570人。完成农业干部知识更新培训20期,约180人次。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分工协作,共同发力不够。提高产业质量增加效果是学校的奋斗目标,与乡镇和产业单位合力不够,造成物力资源浪费、人力资源疲惫,农村产业土专家或技术员提升慢,发挥作用弱。2.学员观念守旧、思想落后、管理粗放。农民对于果树管理新技术接受程度不高,没有认识到互利共赢的好处。很多学员都不会合理的规划生产,搞不清多大的规模要多少人劳作,糊里糊涂。分不清主次,苹果也管,其它农活也不丢,眉毛胡子一把抓。管理水平低,不能精打细算。有些农民懂点皮毛就自以为是,教师讲课似听非听,考试成绩平平。3.线上学习太慢。由于北部县山大沟深,网络信号差,农民手机功能差,造成网络学习时间长,进度慢。改进措施:1恢复激励机制,增加工作信心。制定明确的激励制度,确保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2.搭建销售平台,助力产业培训。通过开设销售课程,建立电商平台,加大产业销售力度,吸引农民来学校学技术,带动产业升级。3.多组织外出学习,拓展视野。到农高会等地方学习,激发热爱农业,奉献农业的热情,便于从事业的高度对待工作,克服被动工作。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延川县农广校2020年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充分利用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云上智农APP、农民学手机APP、农广在线APP、钉钉、抖音、快手、微信等网络平台,组织动员专兼职教师、土专家、高素质农民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网络授课,指导农民学习农业政策和生产经营技术。高素质农民培育100人,苹果和核桃培育50人。新型经营主题培育100人,主要对全县养牛专大户。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