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市本级交通运输领域执法;新区范围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水路运政、地方海事行政、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等领域综合执法,日常、专项执法检查,违法案件查处;执法检查组织协调;执法领域信访、投诉、举报受理和核查处置;区县执法指导、协调 | |
住所 | 铜川市耀州区铁诺南路1号 | |
法定代表人 | 郭宝田 | |
开办资金 | 8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预算管理)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交通运输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0万元 | 85.9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成立于2020年8月18日,主要负责全市交通运输领域的行政执法工作。2021年以来,支队在市交通运输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建章立制,推进执法制度化制定了支队《工作规则》《差旅费管理办法》《印章管理制度》等10项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印发《铜川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铜川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铜川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共梳理交通运输领域行政执法事项327项。实行“一案一卷一审”和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共核审案件512件;制定了目标责任考评制度,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工作任务;印发《2021年度随机抽查工作计划》《2021年联合抽查事项清单》,推进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共开展内部执法抽查2次,检查企业4家,积极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接,开展联合抽查3次,检查企业16家,并将检查情况录入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进行公示。(二)突出重点,推进执法精细化。强化路面执法与非现场执法相结合,严格落实“黑名单”、“一超四罚”制度。国省干线公路检测货运车辆66.2万余辆,农村公路检测货运车辆19.8万余辆,超限超载率均控制在国省干线2%、农村公路3%目标以内。查处超限超载货运车辆2099辆次,推送“一超四罚”、“黑名单”信息1759起;强化涉路违法违规行为查究。制止违规开设平交道口11处,拆除违章建筑、构筑物10处,取缔擅自埋设管线电缆2处,拆除违规设置广告横幅62条、清理非公路标志标牌及灯箱215个、取缔临时摊点380处、出店经营80余起。督促硬化平交道口27余处、清理乱堆乱放110余处。严查运输车辆覆盖篷布不严、车容车貌不整、飘散遗撒等污染公路行为120余起,冲洗车辆39.1万余辆次,纠正违规车辆5000余辆次。开展“打场晒粮”专项治理,制止打场晒粮行为73起,清理占道障碍物26处;强化客货运执法检查,共检查客货运企业、客运站场280家次,下发责令整改通知26家次。对新区范围内的维修企业进行摸底排查,对未按规定备案的企业责令限期备案,检查客运车辆、出租车、城市公交、“两客一危”等1200余辆次。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共查处非法营运“黑车”27辆次,查处出租车违法违规经营40辆次,批评教育120辆次,对驾驶员停运教育培训11人次。检查源头装载企业110家次,签订合法装载承诺书40余份,检查货运车辆800余辆次;加强质监执法,共取得各类有效检测数据9285个,合格8749个,单点合格率94.2%,抽查关键指标6984个,合格6732个,关键指标合格率96.4%,鉴定的工程合格率100%。对全市符合信用评价条件的2家监理企业6名监理人员进行了信用评价。同时开展了交通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人员备案登记工作,加强履约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公路建设从业单位市场行为,举办了交通建设工程领域安全生产培训1期,受训人员80人。(三)转变作风,推进执法规范化印发《铜川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三年方案(2021—2023年)》,明确任务、要求和完成时限。印发《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执法人员对照整治内容,全面梳理个人存在问题,形成个人自查报告,确定整改期限。制定了《执法隐患排查防控清单》,梳理了支队执法领域存在问题和风险点3项,并制定了整改措施。组织开展廉政警示教育和以案说法活动5场次。按照“2224”管理模式,开展了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和军事化训练2次,培训200余人次。组织开展案卷评查2次,开展法律法规培训和执法程序培训7场次,参训530余人次。(四)树品质,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扎实开展交通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检查,深入交通运输工地检查102次,监督项目41个,下发质量安全检查通知单37份、通报2份,指出质量安全问题123条,提出整改意见114条;通过监督检查和检测取得各类有效数据35224个,合格33744个,单点合格率95.8%;完成公路检测、鉴定30项,合格30项,合格率100%。(五)重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组织人员上街头,深入客运站场、社区,大力宣传《道路运输条例》《巡游出租车管理条例》《陕西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等法律法规,并在人员流动量大的广场LED显示屏上进行滚动播放。深入企业、社区开展普法宣传45场次,发放拒乘“黑车”倡议书等宣传资料20000余份,制作普法宣传视频4个,张贴海报500余份,悬挂横幅11条。在各类媒体刊登转载宣传信息近190条。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充分利用210国道铜川耀州路段超限超载运输不停车检测和智能执法系统开展科技化治超,该路段超限率由去年的10%以上,下降至目前的1.48%;采取“说理式”执法,积极主动对接有关部门、单位,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扎实推进违建拆除工作,共拆除违法建筑33户,47处18270平方米;开展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期间,支队全体执法人员从严从深从实检视自身存在问题,并形成自查整改报告,提出整改措施和期限;疫情防控迅速有力,对全市22个疫情防控卡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在G65包茂高速出口、G6522西延高速出口设置疫情防控检查点,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筑牢疫情交通运输防线。三、存在问题支队成立以来,综合执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综合执法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现有人员编制不足,执法车辆、服装等装备亟需增加和更新。二是“人防+技防”未完全有效融合,非现场执法等信息化建设还需加大投入。三是执法队伍全员素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改进措施(一)加强队伍建设。实现执法标识、执法证件、执法外观场所、执法服装“四统一”。积极建章立制,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严管理、转作风,落实好“2224”管理模式。(二)加强综合执法。研究细化支队权责清单,汇集成册,指导工作开展。对辖区内国、省道和农村公路实行网格化管理,分片定责、责任到人、闭环运行。加强与公安交警、生态环境、市场管理等部门协作,建立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持续开展客运市场、源头装(配)载、货车超限超载、驾培维修、非法营运等专项治理。(三)加强信息建设。大力推广“互联网+监管”模式和非现场执法,积极建设综合执法信息指挥中心,实行24小时动态监管,对违法行为摄录取证,切实提高执法效率。(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文明创建活动。五、2022年工作计划(一)狠抓制度建设,推进综合执法工作提质增效进一步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厘清权责范围,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增强依法履职意识、严格执法程序,提升执法水平。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规范决策程序,加强和规范交通运输事中事后监管,主动接受并及时回应社会监督和群众关切,提高行业综合监管效能。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加强案件卷宗规范管理,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抽查工作。(二)加强路政执法,保障公路安全畅通加大治超工作科技含量和效率。加强路政巡查力度,及时查处违法路政案件,涉路施工事项监管到位。(三)加强运政执法,规范运输市场秩序继续加大对客货运输企业、危运企业、汽车站场、机动车维修企业、驾培机构、出租车辆、“两客一危”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查处从事违法违规经营的“黑车”、“网约车”,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加强货运装载源头治超监管,督促源头企业合法装载,源头企业有效监管率达到96%以上。(四)加强交通工程执法,严把质量监督关做好工程项目日常质量检查和安全监督,开展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日常执法检查、质量抽检和违法案件的查处。做好全市交通建设监理单位和人员的备案登记、信用评价工作。开展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工程质量、安全业务培训。(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执法过程动态监管建立统一的交通运输综合监管信息化体系,实现取证丰富化、研判智能化、监控立体化、调度精准化、提升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按照《铜川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素质能力提升三年方案(2021—2023年)》,以法律法规、文书制作、执法证据收集、执法程序等为重点,采取专家授课、案卷评查、交流学习等形式,切实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养和执法水平。开展岗位大练兵、执法大比武活动,集合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文明礼貌规范执法、交通运输执法程序等要求,对执法过程进行实操比武训练,通过参与、评比、交流进一步提升执法水平和能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