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主要做法1.创新建立优待关爱机制,退役军人服务工作高质量完成一是扎实开展“我为退役军人办实事”八项实践活动,优化文明行医、亲情护理服务,做实做好医疗康复工作,自筹资金为退役军人患者发放军旅式服装225套,组织职工和退役军人共唱红歌,庆祝建党100周年、八一建军节,让退役军人感受干部职工的崇敬之情,全面促进优抚医疗工作优而精。全年完成在院收治退役军人患者两千余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01%。二是组织服务退役军人医疗队深入咸阳市泾阳、礼泉两县27个乡镇开展了为期9天的医疗巡诊,为一千五百余名名在乡的老复员军人、参战涉核人员、带病回乡退伍军人、伤残军人、军烈属提供医疗服务和政策咨询,免费送医送药、提供B超、心电图、DR等医学检查共计70余万元。按照省厅统一部署,组织医疗队赴省厅帮扶点(略阳县中坝子村),开展“暖冬行送关爱”健康志愿服务活动。三是在克服疫情影响,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接收一批榆林市榆阳区及吴堡县重点优抚对象来院短期疗养,面向在院退役军人开展HRA检查工作,为近三百名退役军人提供免费检查。为疗养人员戴红花,过生日,观看红色电影,重温军旅生活等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为奉献者奉献”的服务理念。四是制定《精细化服务退役军人慢性病患者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大力推行我院《退役军人医疗优待暂行办法》,使五百余名退役军人患者获得医疗优待优惠约计6万元;争取省厅支持,投入11.4万元,为66名退役军人进行口腔检查,免费为二十余名有需求的退役军人提供义齿制作和佩戴服务。五是厘清政策、盘活资源,探索开展对精神残疾退役军人专项医疗巡诊,对登记在册的宝鸡市精神残疾退役军人进行电话问诊、随访、紧急收治,继续做好在院精神残疾退役军人托管治疗工作。六是秉持公正科学的鉴定原则,完成了省厅委托的退役军人残疾等级复核工作,宝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委托的退役军人评残及慢性病鉴定工作。2.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对外经济创收稳中有升一是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着力改善就医条件,完善便民设施,优化就医疗程,为退役军人患者提供优先、便捷、舒适的诊疗服务。二是严格执行医疗十八项核心制度,以运行病历、质量管理、医嘱处方为重点,扎实开展医疗质量联合查房工作,规范医疗行为;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规范了毒麻剧限及危化品专人管理,形成了完善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了医疗安全。三是按照“平时通用、战时支前、战后善后”的总体要求,融合军队优势,整合各方资源,积极与唐都医院开展帮扶结对工作,聚合诊疗能力,努力使我院成为服务备战练兵打仗的保障队和战略预备队;与宝鸡市人民医院续签双向转诊、供血合作协议,持续推进医联体帮扶建设。四是创新开展三伏贴及三九贴中医特色诊疗,组织多学科联合救治危重患者及病例讨论交流,顺利完成我院首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体外反搏治疗、增强CT、超声引导下置管、无痛胃肠镜检查治疗技术稳步提升。五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医疗业务开展,全年门诊患者收治量19697人次,在院日平均患者489人,床位使用率102%,与去年同期数据相比稳中有升。实现经济创收2124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65%,提升了医院经济实力,弥补了优抚医疗资金不足,为退役军人医疗服务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六是按照市卫健委要求,积极推进老年友善医院建设工作,制定了医院《老年友善医院建设实施方案》,召开创建工作专题推进会,对照评价标准,明确任务职责,积极完善医院软硬件设施,提升医院服务水平。3.注重提质增效,重点专科建设高质量发展一是选派14名医疗骨干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安市精卫中心、宝鸡市三甲医院进修培训,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组织116名医务人员参加社会心理服务基层培训,培养心理咨询师及心理治疗师,开放社会心理服务中心,邀请著名心理专家会诊,探索儿童精神病服务范围。兼顾社会精神病患者及退役军人的医疗需求,为退役军人患者提供心理咨询及诊疗服务,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截止年底,精神科患者日均在床人数340人,同比增长11%。二是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养老及安宁疗护工作,加强信息化服务支撑,新增出诊服务,培养具备资质的老年护理员,规范治疗、康复、照护、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全年收治医养结合养老患者1300 人次,安宁疗护患者69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质量稳步提升。4.慎终如始,常态化推进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强化全员对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学习、培训、演练,不断提高防控工作能力和水平,对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过渡病房等重点部位医务人员反复进行强化培训,内容涵盖全面,确保合格上岗。二是增强感控部位力量配置,加强发热门诊、核酸检测实验室等重点部位医废管理,严格分类收集,规范处置,日产日清。三是建成标准化核酸检测实验室,培养7名具备核酸检测资质人员,提升检测能力,室间质评实现百分百达标,确保了核酸检测结果准确性。四是加强人员分类管理,对社会患者扫码测温,询问流行病学史,发热患者经预检分诊分流至发热门诊救治;加强探视陪护管理,倡导视频探视,坚持非必要不陪护;新入院患者需持有核酸阴性证明,设立过渡病房,接诊无核酸检测证明的急危重症住院患者;对在院退役军人实行封闭式管理,宝鸡辖区内的控制性接收,其他人员选择性收治;在岗职工实行出行报备,积极配合属地疫情防控部门开展工作。五是积极响应省市卫健委号召,对全员进行摸排、整合、调整,紧急调派6批次共计24人支援西安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建立支援西安疫情防控人员储备,确保防疫支援队伍拉得出,打得赢,圆满完成了上级安排的各项防疫任务。5.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坚实,有效促进医院事业发展一是以能力建设为重心,通过医院集中学习、科室例会、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进行政治学习,增强干部职工履职尽责意识,建强人才队伍。二是重视业务培训学习,提升医护人员素质。以“5.12护士节”“中国医师节”为契机,开展医疗医技人员岗位大练兵、护理操作技能竞赛等活动,组队参加市卫健委组织的技术比武竞赛,荣获临床和急救组团体三等奖,一人荣获临床组个人三等奖,通过练兵竞赛等活动,提高了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服务能力,全面带动全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的提高。三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关心关爱干部的决策部署,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干部培养长效机制,制定了《关心关爱干部职工具体措施》,政治上激励、事业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心理上关怀,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四是配合省厅完成了我院5名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的招录工作,为医院补充了优秀人力资源。6.坚持科学高效原则,经费执行、项目建设规范有序一是按照要求全面执行了“财政云”一体化管理,对核算工作、资产管理、采购管理、预算编制和执行流程和标准进行了规范调整;围绕财务内控建设,不断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完成了2021年财务内控自评及财务内控手册初稿编制工作。二是严控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完成了2019-2021年公务接待自查工作;项目支出按照预算批准的用途和绩效目标安排使用,严格执行采购程序,保证资金使用效益。三是严格规范项目建设及合同签订程序。完成了医保系统升级改造,电子病历系统三级评级,住院楼电梯维修审检、信息化建设、物业招标及食堂、药房、消防维保合同签订。医养融合二期项目建设完成了前期论证、项目建议书上报程序;污水处理站升级改造中。以上项目均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未发生违规违纪和不廉洁问题。7.后勤安保服务高效,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一是坚持“强化素质,完善管理,物尽其用,服务临床”的原则,细化社会化服务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考核办法,强化设备维修保养,对后勤服务进行随机抽查、量化考评、及时反馈、跟踪整改,全年水电维修1575次,污水处理60000余吨,医废转运151次,床品洗消29395件,保障了医院业务正常运转。二是医院、科室、个人三方签订了《治安、消防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安全责任,院科两级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完整,开展15次200余人的消防安全知识专题培训,消防设施设备定期维保,实现了消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管理;对电梯、压力容器、旧址财产、燃气管道等重点部位定期自查,对潜在隐患立即改,短期隐患盯住改,逐个击破,确保医院安全平稳运行,筑牢了医疗事业改革发展的安全底线。8.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工作稳步提升一是以党史学习教育为抓手,开展“学党史、忆先烈、悟初心、担使命”主题党日活动,赴延安红色教育基地、宝鸡市档案馆瞻仰参观,邀请陈仓区宣传部来院讲党史,启动党史音频学习,多途径、多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对党忠诚教育。规范完成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政治引领、专题培训、“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规定动作。二是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及“一岗双责”,加强监督执纪,加强了对“三重一大”事项、公务接待、公车使用、零星采购及廉洁过节监管力度;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签订廉洁承诺书,做到警钟长鸣。三是着力加强干部职工思想道德建设,着力培育“为奉献者奉献”的医院文化,积极深入社区、广场为群众开展健康宣教、义诊活动,普及公共卫生常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及全国文明城市复审迎检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