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救助家庭核对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提供服务。承担全市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救助家庭核对信息档案建立健全;做好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全市救助家庭核对信息系统建设、管理 | |
住所 | 铜川市新区齐庆路2号 | |
法定代表人 | 冯雄文 | |
开办资金 | 66.33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预算管理)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6.33万元 | 10.58万元 | |
网上名称 | 铜川市救助家庭核对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8月,办理开办资金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1年主要业务开展情况:一是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同时联合市财政局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救助标准区县由原来的最高8000元提高到20000元、乡镇(街道)由原来的2000元提高到5000元;急难性临时救助办理时间由原来的2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完成审批和资金发放,急难问题先行救助,后补齐手续,提高了救助的及时性、时效性。并且建立了“五个一”工作机制,有效推进救助工作快速响应、落到实处。二是开展低收入家庭认定,集中两个半月时间,重点对已脱贫户、边缘户和监测户中收入不稳定的家庭开展排查,将符合条件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低收入人口,指导区县参照“单人户”纳入保障范围。共认定低收入家庭2389户7478人,其中城市355户850人,农村2034户6628人。三是开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落实情况大排查,指导区县全面排查易返贫致贫人口、因病因灾因疫情因意外支出等刚性支出较大的困难人口、分散特困供养、单人保、分类施保等兜底保障政策落实情况,确保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救助帮扶范围。截止12月底,全市三类人员共计327户997人,其中纳入低保212户614人,纳入特困供养11户14人,享受临时救助66户211人,享受孤儿4人,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四是扎实开展信息核对,对全市在册的12400户27721人城乡低保、2606户8213人低收入对象的信息,与全市的车辆、税务、市级养老、市场监管、行政事业退休等九类信息开展比对。共核对出828条异常信息,经各区县逐一排查后,共清退231户794人。全年对1514条死亡人员信息进行了核对,共清退享受社会救助政策“死亡人员”37人。五是印制了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彩页、宣传册、海报6万余份,并要求各区县乡镇、村(社区)及居民聚集区全部张贴宣传海报,城乡全覆盖。我市社会救助工作在省民政厅网站、市政府网站、《铜川日报》、乡村振兴快报等各类媒体平台共刊发稿件70余篇,积极宣传好做法、新亮点和新成效及典型案例。六是召开2次全市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1次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工作会议,4次作风建设专题调度会,1次警示教育会,1次“一卡通”管理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组织2次社会救助政策业务培训会,有效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策业务水平。七是开展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各乡镇政府(街道)对照14项创建标准开展自查,经联合第三方组织严格检查评估考核,对耀州区孙塬镇、宜君县彭镇等11个达标的乡镇(街道)进行了通报表彰。八是印发《关于建立工作人员包联区县督查制度的通知》,按照包联区县制度先后深入区县对社会救助工作开展落实情况进行了8轮次督查检查,同时多次开展不打招呼的明察暗访,对发现的个性问题,点对点下发督办单,限期整改;针对共性问题,聚焦问题短板,研究解决办法,疏通救助工作难点、堵点,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我市兜底保障工作不漏一户一人。九是强化信访维稳。为切实维护好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我中心今年共接收信访件14起(件),全部已办结。按照相关政策、规定的范围内积极办理,有效提高了信访办理工作的时效性,确保群众信访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我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2240户26989人,发放保障金12995.17万元;(二)特困供养对象1594户1646人,发放保障金1528.47万元;(三)我市共实施临时救助31536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2562.44万元。三、存在问题总体来看,全市社会救助工作推进有序,各部门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区县拿出实招、硬招,使我市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与其他相关部门沟通衔接不够;二是基层社会救助政策执行偏紧;三是工作创新还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措施,逐步得到解决。改进措施一是从思想上重视,进一步增强与其他相关部门沟通与协作意识,增强沟通途径,有效衔接好各项工作;二是对标补短,进一步做好低保提标扩面工作,按照精准救助、应保尽保、边缘从宽的原则,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保障范围,进一步提高我市城乡低保覆盖率,筑牢兜底保障防线;三是加强工作创新意识。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五、2022年工作计划一是以信息核对工作提质增效为中心,积极拓宽部门信息共享渠道,不断提高核对时效性,切实加强能力建设,持续打造“阳光低保”,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救助的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二是始终坚持把巩固拓展兜底保障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不断夯实工作责任,明确细化措施,积极推进巩固兜底保障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政策、工作落实;三是落实好新的《低保审核确认办法》、落实好特困人员救助政策、落实好临时救助政策;四是改革优化救助流程,即对申请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事项,打破户籍地才能办理的限制,实行就近办理,市域内通办,有效解决困难群众申请救助多头跑、来回跑的问题,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五是按照陕西省民政厅最新印发的《陕西省最低保障工作规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完善我市的实施办法或细则;六是积极与省信息核对中心、市电子政务中心对接,不断扩大信息共享范围,拓宽信息共享渠道,争取利用大数据平台支撑,不断提高保障对象认定精准率。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2021年1月,被授予“铜川市救助家庭核对服务中心记功”荣誉称号;2.2021年2月,被授予“文明单位”荣誉称号;3.2021年5月,被授予“优秀志愿服务队”荣誉称号。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