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甘泉县> 甘泉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甘泉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2-04-08 09:06
单位名称 甘泉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防大汛,抗大险,把损失降到最低。指挥防汛抗旱调度,防汛预案修编,组织抗洪抢险救灾,加强河道治理维护。
住所 甘泉县水务局办公楼
法定代表人 贺志明
开办资金 326.3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甘泉县水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31万元 44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它《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1年汛期基本情况(一)雨情:甘泉县1-9月22日份总降雨量512.0mm,其中1-5月份降雨128mm,汛期6-9月份降雨384mm;1月份-8月份上旬干旱,8月份下旬-10月份较常年偏多。(二)汛情:今年我县雨势较猛,出现多次强降雨天气和暴雨天气,尤其是9月3日突降暴雨,全县各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雨,最大日降雨量为芦庄站94.4㎜。9月3日19时,当日全县平均降水量达63.83mm,且有持续上涨趋势,我县紧急全面封锁29个过水桥,设置车辆障碍,拉警戒线,安排专人值守,以保证车辆及行人的安全。10月2日-9日经历了持续降水过程,为小到中雨,降雨量为211.6mm,导致我县大面积受灾,山体滑坡、道路塌陷、房屋倒塌、通信设备受损等灾害。(三)灾情:9月份至10月份,我县经历多次强降水和持续强降水过程,导致辖区不同程度受灾,受灾5396户16199人,其中紧急避险转移1021户2826人、紧急转移安置422户1102人;大棚受损1410座,农作物受灾面积668.52公顷,因灾死亡大牲畜104头;倒塌房屋200户362间,严重损坏房屋675户1231间,一般损坏房屋2020户4574间;路面塌陷425处,塌方190处,桥涵20处,受损道路长度40.74千米,受损提防长度0.22千米。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345.65万元,其中家庭财产损失8119.20万元、农林畜牧业经济损失1580.25万元、基础设施损失5536.20万元。二、防汛抗洪抢险工作情况(一)汛前准备工作1、认真修编预案。4月8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发文《甘泉县二〇二一年防汛抗旱工作安排意见》(甘汛发〔2021〕1号)向各乡镇、美水街道办、水库管理单位、局属各单位、各相关单位下发通知,要求做好2021年水旱灾害防御要点工作,其中包括开展汛前工程检查、职责落实、防洪工程设施检查、修订完善预案、开展防汛预案演练、强化工程联合调度和监管、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和会商系统的调试、制定汛期值班制度等内容。我办认真修订并完善了《甘泉县城防洪预案》、《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甘泉县抗旱应急预案》四类防汛抗旱预案,督促各乡镇、街道办、库坝管理等单位修订完善了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水库及淤地坝度汛预案,落实防、抢、撤措施,确保预案到村、到户、到人。2、检修维护监测预警及信息系统。我县有水雨情信息监测站点18处,其中水位雨量一体站8处,雨量站10处,均分布在城区和各个乡镇的村子,建立县级和乡镇级视频会议系统7套。从3月15日开始到3月31日,安排技术人员对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相关设备进行全面维护检修,对自动雨量(水位)站和县、乡镇雨水情视频会商系统进行调试维护,对发现的两处不正常的自动站已进行更换配件,确保汛期群测群防体系发挥作用。3、调整防汛责任人、建立健全水旱灾害防御会商专家库:根据换届人员调整情况,全面调整了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乡镇、街道办(包括行政村)、雨水情会商组等防汛相关责任人名单及联系方式,确保汛期重要信息准确发送并接收。4、汛前隐患排查及水毁修复整改情况。3月30日至4月20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对各乡镇防汛工作进行了检查,对所在辖区河道、淤地坝、地质灾害点、危窑危房等防汛重点部位进行安全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责成所在乡镇及部门限期整改,共发放整改通知29份。5、开展防汛法令、法规宣传活动,提高全民防范意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安全生产月”,以发放传单、宣传手册和语音播放等形式大力开展《防洪法》、《水法》、《防汛条例》《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防汛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出动工作人员40余次,发放传单5000余份,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水患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6、防汛物资储备。按照省防总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积极储备防汛物资,为抢险救灾提供物质保障,目前全县共储备防汛抗旱物资7大类46种,总价值300余万元,基本能满足当下全县的物资供给需求。7、落实抢险队伍。落实县、乡应急救援队伍(县级消防救援队伍、各级民兵队伍、蓝天救援队)9支、共计320余人,全部进入应急状态,严阵以待。乡镇也组成了由党员、村干部为主的抢险队伍,随时准备应对突发险情。8、我办利用汛前有利时间,开展开了河道清障活动。4月份对责任区河道各类垃圾进行清理活动,确保河道畅通。截止5月底各乡镇、街道办累计动用大型机械10余次,动员干部、群众志愿者500余人次,清理生活、建筑垃圾、弃渣等20余吨,确保汛期河道行洪顺畅。(二)汛期工作开展情况1、召开2021年防汛会、落实防汛责任。6月10日下午3点,在县政府5楼召开了《全县河湖长制防汛抗旱暨气象防灾会议》,县政府副县长王华代表县政府与各乡镇、水库管理单位、旅游集团公司签订了防汛目标责任书,进一步落实防汛责任制。县水务局联合乡镇组织人员对县境内29座淤地坝进行逐一排查,摸清了所有淤地坝的现状并落实防汛责任人,其中12座骨干坝、17座中型淤地坝落实了“三个责任人”。2、认真贯彻落实防汛24小时带值班制度,确保防汛信息畅通无阻。从6月1日入汛以来至10月15日,全县各相关部门防汛值班,实行24小时带值班制度。两办督查室与我办对各乡镇、街道办、各有关成员单位进行了12次抽查,从抽查结果来看,各乡镇、街道办、有关成员单位都能坚守工作岗位,全县上下能够迅速全面进入防汛实战状态,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并切实能将各项防汛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圆满完成了本年防汛任务。3、认真做好雨水情监测和讯息传达。(1)及时传递预警信息,尽早安排部署防范措施。对省、市防汛部门下发的防汛信息及时整理,在第一时间内与县气象局进行会商,共享特殊天气信息,将最准确的汛息及时下发到各乡镇、街道办及各成员单位,为各部门应对强降雨天气提供强有力的保证。(2)紧急应对强降雨天气。汛期,我县共降雨20次,其中有5次短暂性强降水过程,1次持续降水过程,其它均为小雨,最大降雨量为9月3日芦庄站日降水量94.4毫米),每次在降雨来临之前都能及时准确将各类信息传递到各乡镇、街道办、各成员单位,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每次在强降雨来临之前,各乡镇、街道办、各成员单位对责任区安全隐患点进行再排查,责任再落实。关键时刻做到应撤尽撤,坚决杜绝了危险隐患未解除时人员返回住所,以确保安全度汛,牢固树立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第一位。为应对强降水过程,我县采取紧急撤离危险区群众的工作措施,坚决做到应撤尽撤。10月2日至9日,我县经历了一次持续强降水过程,由于土壤水分充分饱和,导致多处山体滑塌、道路下陷、民房倒塌等灾害,期间我办防汛值班电话共接到报灾求救电话33起,均在第一时间通知辖区主管单位尽快处理。(3)积极参加上级防汛抗旱视频会议,及时、准确传达主要领导会议精神。汛期召开省、市、县级防汛视频会议8次,期间县委书记左新文、县政府主管副县长王华多次亲自参加,并及时安排部署应对工作,将防汛工作要求和会议精神落实到位。(4)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发布县级预警13次,启动预警广播10次,利用“三大运营商”向社会公众累计发布预警短信条数14200条。6月份,我办委托中国移动公司甘泉分公司为我县建立了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单日可快速发送1500条预警信息,将在第一时间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全县的各防汛责任人及社会群众,能有效提醒各级人员做好防护措施,减少灾害损失,对防汛相关人员发送预警信息8200余条。4、开展防汛抢险培训、演练。(1)对各乡镇、街道办、水库管理单位开展安全度汛培训会。7月9日至7月15日,防汛办主任贺志明及相关人员在全县6个乡镇(街道)组织开展为期6天的库坝安全度汛培训会。培训会主要从四方面进行,一是安排部署河道“清四乱”、河道保洁、农村水环境治理、夯实防汛职责等重点工作。二是“河长通”APP的安装、登录及使用方法的培训。三是全面讲解库坝安全运行及管护。四是防汛内容及主要任务的介绍。(2)组织开展防汛抢险演练。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汛防灾减灾意识,应对突发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在临灾时能快速有效撤离避让,努力减轻汛情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各乡镇、美水街道办开展了各类防汛抢险应急演练,共开展县级防汛抢险演练1次、乡镇级防汛抢险演练6次、县自然资源局开展地质灾害点演练1次;大峡谷景区和水库管理单位也进行了防汛抢险演练。三、抗旱行动及防灾减灾效益入汛以来,我县降水较往年同期偏少,且高温天气持续,导致全县大面积出现不同程度的轻度旱情和重度旱情。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6.1万亩,成灾4.78万亩,其中轻旱1.32万亩、中旱1.99万亩、重旱或干枯2.79万亩。8月6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高度重视,全面启动了全县抗旱应急IV级响应行动,于8月22日解除。通过全县广大领导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抗旱下,农作物旱情得到了有效缓解,全县累计投入抗旱设备357台(套),拉水车(车次)445台,人力17996人次,灌溉面积4.9(万亩次),累计投入地方抗旱资金309.7万元。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