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控制农业植物病虫害提供检测防治保障。农业植物病虫监测;农业植物检疫;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农用药械管理。 | |
住所 | 西安市习武园27号 | |
法定代表人 | 冯小军 | |
开办资金 | 86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农业农村厅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9万元 | 1998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 | 从业人数 3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紧紧围绕全国和全省农业中心任务,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法治植保”理念,聚力聚焦“保粮食、保产业、推绿色”三大任务,坚持“强监测、早预警,防病虫、保安全,推绿色、保质量,控疫情、保产业”思路,积极推广植保实用新技术,有效控制了重大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一、2021年重点工作成效(一)虫口夺粮保丰收再创佳绩。把粮食生产安全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突出小麦条锈病、草地贪夜蛾、玉米黏虫、马铃薯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坚持科学防控,主动出击、积极应对,有效控制了重大病虫危害。全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呈现中等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0063.5万亩次,其中条锈病发生866.54万亩,草地贪夜蛾发生2.6万亩,玉米黏虫发生527.7万亩。主要粮食作物病虫害累计防控11282.27万亩次,其中条锈病防控1886万亩次,草地贪夜蛾防控11万亩次,玉米黏虫防控523万亩。防控病虫累计挽回粮食损失108.11万吨,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有效控制了病虫危害。(二)苹果蠹蛾阻控保产业有序推进。坚持“监测-监管-消杀”全链条阻截防控策略,强化原料果源头治理,严防苹果蠹蛾疫情传入。全省8市70个县区设置监测点484个,悬挂诱捕器737组2604个;在果汁加工厂、弃果倾倒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高风险区,依托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预防性消杀面积3.6万亩次。苹果产区597个乡镇在加工果收购点设置二维码788个,共检查原料果车辆18331辆48.61万吨,其中省外31辆(均带检疫证书),本省18300辆,进厂绿码车辆16609辆,红码1358辆(填写信息不完整、扫码后未按时进厂),本地农用三轮车333辆。没有发现来自疫情发生区的残次果入厂加工,有效遏制了苹果蠹蛾的传入危害。(三)农药减量提质效不断深化。落实省政府农药减量化实施意见,以果菜茶等经济作物为主,坚持分区施策,建立省级农药减量控害等各类综合示范区40个,试验示范推广新型高效药剂、作物增产等综合减量增效技术,开展麦蚜、烟粉虱等抗药性监测,在30个县开展主要农作物农户用药调查,明确药剂喷施用量和防效,掌握农药使用量动态状况。据初步统计,2021年农药使用量4964吨(折百量),比去年下降0.98%,较2015年下降10.7%。(四)病虫监测预警科学精准。突出一、二类病虫,关注流行性、迁飞性等重大病虫,充分发挥52个国家和省级农作物病虫监测区域站作用,坚持系统监测与大田普查、人工调查与现代监测设备相结合,全面掌握病虫疫情发生动态,及时会商研判,准确发布预警信息,科学指导防控。全年省级发布病虫发生动态信息29期(条锈病19期),上报各类病虫周报83期;市县发布动态信息1500多期次,草地贪夜蛾预报160多期8000多份,上报重大病虫周报信息1356期,预报准确率达95%。(五)统防统治覆盖率不断提升。在30多个重点县区开展植保机械和专业化服务组织调查,全面掌握全省植保机械使用及防治组织现状。目前,全省植保机械拥有总量141万台,其中植保无人机1438台(较上年增加495台)。全省专业化服务组织600多支,从业人员1万余人,日作业能力65万亩。在粮食作物重大病虫防控中,全省出动植保无人机2450多架次、自走式防控器械350多(台)次,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3360.23万亩,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3%以上。(六)绿色防控覆盖面不断扩大。突出作物种类和实施区域,建立省级粮果菜茶等各类作物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32个示范面积30多万亩,引进推广新型高效施药器械,开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生物等新型农药试验示范,优化集成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带动各级建立示范区1374多个,辐射带动全省实施绿色防控面积3131.17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6.97%。(七)病虫防控技术体系不断优化集成。采取多种方式,联合农业科研院所和植保企业,持续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试验研究,集成防控技术体系,做好新技术储备。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开展小麦茎基腐病、马铃薯土传病害、玉米大斑病等难点病害防控技术试验研究,形成了小麦茎基腐病以抗病品种为基础、药剂拌种为关键、返青期喷药为辅助的“一拌一喷”简便易用的技术体系。联手省生物农业研究所,开展草地贪夜蛾发生规律研究,马铃薯腐烂茎线虫防控药剂试验筛选,取得了初步成效。二、主要工作措施(一)及早安排部署。各级政府、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重大病虫疫情防控,主动出击,积极部署,推动了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在粮食作物重大病虫防控中,面对条锈病重发严峻形势,省委书记刘国中要求必须下力气抓,不能因此影响夏粮收成;4月20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小麦条锈病防控电视电话会议,省长赵一德对全省小麦条锈病防治和夏粮生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4月20-21日,副省长魏增军多次听取条锈病发生情况汇报,安排部署防控工作,赴咸阳实地督导防控进展。厅长孙矿玲多次组织召开党组会研究部署防控,4月13日主持召开全省小麦条锈病防控现场推进会,安排部署防控工作。对草地贪夜蛾、玉米黏虫等秋粮病虫,分管副厅长宁殿林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防控具体措施;省站及时印发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监测防控工作紧急通知等,全面安排部署防控工作。在苹果蠹蛾监测阻截防控中,省苹果蠹蛾疫情防控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果汁加工企业苹果蠹蛾疫情监管的通知》,要求各地抓好苹果蠹蛾的阻截防控,落实防控新策,切实做好疫情监管工作,确保了苹果蠹蛾不传入、不蔓延扩散。据统计,在今年防控工作中,各市县党政负责人多次亲赴一线,指挥防控,督导检查382次,批示指示212次;政府、农业发文363个,召开各级工作视频会、现场会620场,实现省、市、县、乡(镇)政府、村委会五级联动,行动推动有力。(二)争取财政支持。积极协调省财政下达病虫防控专项资金3000万元、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2600万元,支持农作物重大病虫疫情防控。制定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及省级财政病虫害防治专项实施方案,明确实施内容和任务;实施项目调度,确保资金发挥效能。启动省级重大病虫应急防控储备资金160万元,用于应急药剂购置和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业补贴,开展应急防控,压低虫口基数,降低危害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各市县财政投入资金6279.19万元,较常年高出近15倍。(三)强化技术指导。在病虫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全省各级选派业务骨干深入生产一线,指导病虫防控工作。在小麦病虫防控中,省农业农村厅下派7个厅级领导为组长的工作组,30多名干部深入7市30多个县开展防控督促检查。在秋粮病虫防控中,组织下派4个技术指导组,多次赴关中和陕南等地,督导和指导草地贪夜蛾、玉米粘虫、蝗虫、马铃薯晚疫病等病虫防治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8月份开始,下派技术指导组,赴苹果主产市县,查看苹果蠹蛾监测、果汁企业监管及药剂消杀措施落实情况。各地下派工作指导组,分片包干,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动员指导群众开展防控;各级农业技术部门派出技术人员,手把手、面对面地指导群众。据统计,各级部门工作指导6859人次,举办培训班1787场次,技术包抓2177人次,覆盖7056个村组,培训农民36万人次,有力推动了防控工作开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