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镇安县回龙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回龙镇农业综合事物提供服务。开展农、林、水务、畜牧兽医、扶贫开发、移民搬迁、农业生产经营、防汛抗旱、防灾减灾、气象公共服务、灾害防御、动植物防疫、监督、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利综合开发、技术推广、生产经营、土地流转等相关服务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回龙镇回龙村一组 | |
法定代表人 | 秦沐源 | |
开办资金 | 2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镇安县回龙镇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9.9万元 | 19.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涉及法定代表人变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镇安县回龙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执行本单位章程及规章制度情况。认真按照《章程》规定,建立了相关的会议制度、议事决策规则,召开决策会议5次。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开展业务活动,无违法违纪情况发生。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业务活动。(一)畜牧工作。1.完成了2021年能繁母猪保险投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办理2020年能繁母猪理赔10头,赔款9980元。死猪无害化处理28头,补贴2240元,全部深埋处理。2.引进良种猪82头,推广瘦肉型商品猪790头,引进奶山羊28只,引进种鸡14100只。3.春秋防疫,共免疫猪5625头、牛830头、羊1650只、鸡37700只。口蹄疫、禽流感、猪蓝耳病、猪瘟、狂犬病的免疫密度达到了100%;鸡新城疫免疫密度达到95%以上;挂标率达到100%;免疫建档率达到100%;采集病原和抗体血清82份,免疫抗体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动物检疫申报点全年共检疫活畜禽21500头只,动物产品15.5吨,电子出证系统顺利投入使用。(二)农技工作。1.完成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定了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新建两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程点。2.推广玉米良种3620公斤,洋芋良种1.3万公斤,地膜洋芋360亩。小麦良种3220公斤。4.为农民提供病、虫、草防治预报11次,开展小麦“一喷三防”1700余亩,化学示范除草1200亩。5.开展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普查,共普查合作社86个。6.发展种植食用菌38万袋。(三)林业方面。1.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管理。镇上成立了森林资源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与各村签订了森林资源管理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管理责任,双向管理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林木采伐限额,从严管理林地资源。坚持事前介入,对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征占林地的,搞好服务,依法、依规进行监督管理,继续开展和巩固严打整治专项行动。2.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一年来,我们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分工责任制,突出抓好责任落实,宣传教育,火源管控,队伍建设,火灾扑救五大关键措施的落实。一是完善了《森林防火预案》,森林防火联防网络,调整了回龙镇森林防火指挥所和应急扑火队成员名单,建立了《森林防火干部包抓责任备案表》,镇、村、组层层签订各类森林防火责任书1800余份。二是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力度,发放森林防火入户通知书2900张,《森林防火致家长一封信》1300余份,刷写森林防火标语35条,制作森林防火宣传碑4个,宣传牌6个,宣传栏6个,张贴标语1300余张。印发森林防火宣传单1.2万余份,护林公约2900余份,利用各种会议宣传30次,出动宣传车50台次。三是在6个重点区域设立森林防火临时检查站,严格人员车辆入山登记,防止火种进山入林。加强对“七类人”的监管责任。四是加强防火队伍的建设,组建森林防火专业队一支,半专业队6支,开展森林防火知识培训4次。五是认真开展森林防火督查检查及“查隐患,破火案”专项行动。在关键时间,重点地段开展红袖章巡查护林活动。六是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通过狠抓上述五项关键措施的落实,扎实开展了六项工作,实现了“两杜绝两降低两确保”的目标,确保了全镇森林资源和人民财产的安全和林区的和谐稳定。(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按照镇政府统一安排,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乡村振兴工作,推进项目实施进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建设秦岭山水乡村,每人联系脱贫户5—10户,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续帮扶工作,确保脱贫户不返贫,产业顺利发展。(五)水保工作。1.落实“河长制”,确保辖区内水域环境卫生。加强乾佑河流域和村级小流域的巡查和监督,严禁在河道里乱采乱挖乱倒,建立河道水环境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2.全力以赴做好防汛工作。进入汛期以来,按照市、县、镇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做好防汛抗旱工作。一是做好防汛值班工作,保证汛期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三、取得的主要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取得的社会效益:一是坚持政府引导、全民参与的原则积极引导群众在调整面目种植结构上下功夫,鼓励群众以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形式进行规模化种植,进一步提高我办苗木产业组织化程度,增强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保障民生,大力推广政策性保险。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构建和完善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政策,逐步为农业提供自然灾害风险保障,建立健全“政府、保险、农民”三位一体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长效机制。三是切实做好20年的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抗御可能发生的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2.取得的经济效益:我单位为财政全额拨款单位,无经济效益。四、存在问题。一是产业发展规划不够精准,针对不同村域、不同环境、不同家庭,谋划产业发展的措施还不够精准,助推产业发展的思路、办法、措施还不够全面。二是农村经营性人才培养不足,村级产业发展缺乏人才支撑。留守发展产业大部分文化素质较低,缺乏致富技能。有的贫困户思想保守,发展意识不强,缺乏发展产业思路和致富技能,自我发展能力有限。三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自我“造血”功能不强。四是受自然条件制约,农业基础条件较差,产出效益普遍较低,产业发展滞后。有的组旱坡地为主,连片面积小,土层薄,保墒能力差,五是合作经济组织薄弱,与社员联系不紧密。农民对合作社的认知程度比较低。不熟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内容,不清楚其中的规定,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热情不高,再加上合作社管理人才缺乏,没有充分发挥出合作社带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和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发展严重不足。五、整改措施。(一)积极与人社部门对接,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让广大的农民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吸纳创新性人才,鼓励创新;另一方面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生产生活创造更好的条要件。(二)继续加强领导,重视农业产业化,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以基地为依托,抓好对农民的引导、协调和保护,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三)在农业产业化带动下,积极引导有志青年回乡创业,发展产业,让农民成为一种光荣职业,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争取近年内涌现出一批农村致富能手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四)创新体制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在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捆绑使用的同时,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引导农民投资、投工、投劳。六、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成立领导小组,夯实目标任务。镇上将成立产业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分管领导亲自抓,确保工作按时有序推进,主要领导每月要对整体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每月要对重点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集中解决。各驻村工作队协助包扶村按照本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细化任务,制定产业发展计划,落实责任,采取措施,统筹推进。在协助抓好包抓村的产业发展的同时,各村支书、村主任是村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人,要成立领导组织机构,对照产业脱贫工程目标任务,制订制定好实施规划,细化分解目标到组到户、产业增收到户到人到地块,建立产业脱贫任务清单和工作台账,精准施策,快速推进。认真落实贫困户帮扶责任制,包扶干部帮贫困户确定发展项目、落实资金、提供技术、联系销路,提供全方位的精准服务,帮助贫困户增产增收,树立产业发展信心。(二)宣传产业补助政策,壮大村集体经济。各村要利用召开干部会、党员会、群众会和院落会等形式,进一步组织群众学习农村产权改革、土地流转、产业就业三十条等政策法规,广泛宣传,全面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参与,确保产业脱贫目标顺利推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整合用好资源资产资金,推动各个类型集体经济发展。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工商企业等市场主体,参与发展村集体经济增收产业项目,全面提升经营性收入比例,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引导农民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参股、扶贫配股、就业务工等形式参与集体经济发展合作。(三)整合资金、资源,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充分盘活农村土地、林地、房屋、劳动力等资源,促进资源向资产转变,增加贫困户收入。多渠道加大资金争取,力争更多的资金投入贫困村建设和贫困户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好互助金贷款、扶贫贴息贷款、返乡农民工贷款等金融扶贫政策,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难题。认真落实好农业政策性产业保险,降低农户产业发展风险,保障群众利益。(四)严格考核、督查,严格责任追究。镇党委、政府将加强对产业脱贫攻坚的考核管理,严格督查问责机制,强化对产业脱贫攻坚检查,实行每月一评比、每季一通报、年终硬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各村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与村组干部绩效工资挂钩、村级年度考核挂钩、村组党员干部评优树模挂钩,对落实决策不力、工作进展缓慢、造成工作失误的,将从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