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对外友好城市交流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对外友好交流工作服务 开展国际友好城市交流活动·世界城市和地方联合组织的活动组织·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对外联系、友好交流。 | |
住所 | 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109号 | |
法定代表人 | 师奇 | |
开办资金 | 1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西安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万元 | 50.8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市对外友好城市交流中心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引领下,在市委外办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对外友好城市交流中心以职能为牵引,积极服务对外开放大局,各项任务扎实推进。现将2021年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工作完成情况与亮点中心以“发挥城地组织平台作用”为总目标,结合防疫工作常态化的现状,及时调整工作计划,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一)化“被动”为“主动”,高质量推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在外交部、全国对外友协以及全体中国大陆会员城市的指导帮助下,依托近两年来在国际组织履职过程中的经验和积淀,西安市主动作为,积极履行世界城地组织“联合主席城市”职能,在城地组织平台上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地方城市治理能力,新时代西安城市发展成就得到国际性认可。一是高质量组织四场主场外交活动,西安市在国际组织主导权明显提升。8月10至12日,由西安市政府、西安交通大学、世界城地组织和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联合主办,西安市世界城地组织地方行动港短期培训项目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西安市副市长徐明非和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席光在开班仪式上共同签署了《关于西安市地方行动港项目的合作备忘录》。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等国内外嘉宾在12日的论坛上发言,共享地方政府赋能青年成长与发展的经验,推动青年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9月7日,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第八届会员大会第一场分会——旅游主题分会以线上的形式隆重举行。本次分会由西安市人民政府和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共同主办,来自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尼泊尔、韩国和越南7个国家32个城市的80余名市长及旅游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西安市副市长姚立军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10月20日,由全国对外友协、西安市人民政府、世界城地组织和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联合举办的欧亚经济论坛“面向未来:地方政府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会议”通过线上方式在西安市成功举办。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51个城市的119名地方政府市长及代表出席,会议共取得三项重要成果,一是以旅游为主题的国际组织首次成功落户西安,二是首本介绍世界城地组织的中文图书正式发布,三是亚洲首个“7个要点”项目启动,高质量的服务了国家整体外交工作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国对外友协副会长姜江,西安市市长、世界城地组织联合主席李明远,世界城地组织秘书长艾米莉亚·赛兹等嘉宾出席会议并发言。12月9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西安市人民政府、世界城地组织和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联合主办的“文化促进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以下简称“七个要点”研讨会)成功举办。“七个要点”研讨会是世界城地组织重要的文化活动,旨在通过文化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二是在国际组织中持续发力,国际组织履职能力由“量变”到“质变”。2021年,我市共参加世界城地组织框架下的83场线上会议,与来自世界各城市和地区互相交流经验,就公共服务、抗击疫情、科技、文化、安全、教育、两性平等领域介绍了西安市的治理政策与措施,展现了中国城市始终将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保障弱势群体权益和民生就业的理念。在2021年亚太区执行局会议上,西安市当选亚太区执行局、理事会会员城市,我市在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的影响力持续提升。为做好2022年竞选工作,经外交部、全国对外友协审批同意,西安市成功获得2022年亚太区第一次执行局会议的举办权,将为下一步我市持续在国际组织履职奠定基础。三是在国际舞台上发表多个西安案例,中国智慧亮点频频。“世界文化大都市的复兴——大明宫遗址保护项目”获得文化委员会优秀实践奖,并以英文形式收录到世界城地组织文化优秀案例库中。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刊物《亚太区地方和区域政府应对疫文化委员会“疫情之下亚太区城市采取的文化策略”》正式发行,专版介绍了西安交响乐团在疫情期间举行的“云端系列音乐会”,向世界各国展示了城市精神与文化风貌,为抗击疫情期间的文化策略提供了中国方案,提升了我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国际影响力。会同市妇联向文化委员会提交“文化政策、性别平等和可持续发展”专题调研报告。我市在文化方面对于女性发展的关注和贡献在国际舞台上展示。选送的《医生》摄影作品被选为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摄影展“社区抗疫”类唯一获奖作品。在会员大会开幕式上,郑州市市长侯红及亚太区主席拜安居宣读了亚太区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名单,由我办选送的西安日报社摄影记者窦翊明荣获大奖。四是高级别对话彰显城市治理中国声音。作为“联合主席城市”,市级领导先后参加了联合国框架下的高级别政治论坛会议,联合国可持续交通大会,全球市长论坛,世界城地组织的主席团会议、执行局会等多场大型会议。李明远市长、徐明非副市长、姚立军副市长、陈长春副主席分别应邀出席并发言,进一步在国际平台上,代表中国其他会员城市发出我国地方政府的有力声音。(二)挖掘城市文化、教育底蕴,国际合作提质增效结合我市科技、教育、文化领域的传统优势,通过加强与世界城地组织合作,有力促进外事工作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一是推动文旅融合再上新台阶,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旅游委员会在西安成立。经外交部、全国对外友协审批,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执行局、理事会同意,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旅游委员会落户西安。这是我市落户的首个以旅游为主题国际组织,既是服务国家整体外交的重要抓手,落实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有力举措,又将为促进城市间人员交流和文化互鉴建立通道,从而在国际组织内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目前,共有来自8个国家的33个城市申请加入,其中,马来西亚吉隆坡、柬埔寨金边、中国北京作为首都城市成为初始会员。二是凝聚教育优势,构建全球青年教育对话平台。继续借助世界城地组织“地方行动港”项目:“青年教育与对话港”落户西安的契机,以留学生奖学金项目、全球青年领导力培训班、青年可持续发言课程为依托,构建全球青年教育对话平台,为高质量打造面向中亚南亚西亚的物流通道奠定基础,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共赢发展。三是积极占领国际组织合作高地,用国际语言讲好西安故事。我办联合市委政研室、西安水木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西安市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21)》,用国际语言展示我市发展成就。此外,深度挖掘西安交通大学的国际资源优势,联合筹划“高校可持续发展目标课程体系”,为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智力支撑。依托西北大学在文化领域的传统优势,实施世界城地组织文化委员会文化领域“7个要点”项目,深入探讨文化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为我市文化发展提供国际视野,并切实推进西安文化命脉。四是提升秦腔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度广度深度,依托易俗社打造西安对外传统戏剧“会客厅”。围绕易俗社历史文化特点,挖掘易俗社红色基因,为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国际舞台牵线搭桥。依托西北大学合作举办的易俗社国际化推广项目分批交付验收,为易俗社国际化推广提供良策,激发民间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展现新活力。在世界城地组织务虚会上,向全体与会代表展示了西安音乐学院舞蹈《biangbiang面》和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杂技《天鹅湖》两个具有西安特色的节目视频,积极分享西安在文化旅游领域优势与特色,唱响西安文旅之声。(三)加强与上级单位联动,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一是持续争取全国对外友协的支持,城地组织工作登上新台阶。5月19日,李明远市长率团,市政协副主席、市政府秘书长陈长春,市委外办主任强盛,市驻京办主任崔庆一行拜会全国对外友协林松添会长,专题汇报西安市世界城地组织工作开展情况。经过一年以来的工作,西安市世界城地组织工作得到了全国对外友协的高度认可,姜江副会长评价我市相关工作时指出,亚太区旅游委员会的成立以及《世界城地组织概况》一书的发布,是中国地方政府致力于全球经验分享和互利合作的又一重要实践。二是加强与省外办的沟通配合。1月14日,为全力承接外交部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应我办邀请,陕西省外办姚红娟主任一行前往西安易俗社调研,了解易俗社百年发展历史、“红色基因”传承等情况。调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依托易俗社街区这一崭新平台,易俗社国际化推广将进一步提升我市传统文化的对外开放水平。(四)锻炼高素质外事队伍,高质量完成接待任务,服务国家整体外交一是全员上阵保障“五月任务”圆满完成。按照全办工作安排,中心工作人员全员上阵,不畏困难,分别在宴会组、接待组和会议组全程参与“五月任务”,依托“高级别”主场外交工作提升西安国际影响力,推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二是广泛参与外交部、省外办、我办组织高级别外事活动,锻炼高素质的外事工作队伍。我中心多名干部先后参与了比利时驻华大使高洋一行、亚美尼亚驻华大使团一行以及外交部组织22个国家驻华使节一行23人来省等参访工作。7月13至14日,我中心干部赵璐和黄文清前往延安,参加外交部第二期“外事红色教育课堂”,外交部外管司、翻译司、政策司副司长与我省外事工作人员分别就“当前中美关系形势及对美工作”“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当前形势下的外交工作”进行分享,还进行了外交业务方面的培训。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