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失业保险经办中心

渭南市失业保险经办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4-06 17:00
单位名称 渭南市失业保险经办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保障全市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失业保险基金管理、各项待遇核定和发放。
住所 渭南市三贤路北段市民综合服务中心
法定代表人 杨栋
开办资金 54.3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65万元 15.7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及市人社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失业保险战线上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失业保险经办工作紧紧围绕“保障生活、稳定岗位、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总体思路,把“为民服务解难题”作为失业保险经办工作的价值追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中省市为应对疫情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失业保险稳定就业岗位、减轻企业负担、扩大保障范围、优化经办流程、畅通申领渠道等政策措施,全力推动各项政策快速落地见效,全力支持企业脱困发展、全力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全力维护我市就业局势稳定,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失业保险“保生活、稳就业、防失业”的功能作用。具体业务开展情况失业保险扩面工作扎实有效为应对失业保险参保数据清洗治理后参保人数急剧下降的问题,我中心积极想办法、定措施,组织全中心力量投入到促扩面工作中。一是成立扩面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杨栋任组长,将全中心人员分成数据排查组、扩面督导组和政策宣传组等三个组,由数据排查组负责联系市委编办、局事业科、工资科、机关事业养老中心、工伤保险经办中心等单位,核实应参未参企事业单位信息,将事业单位未参名单以正式文件的下发到主管部门,将未参保企业名单提交给劳动监察部门,督促其参保。从11月开始,扩面督导组下沉到扩面进展缓慢的区县进行实地督导。政策宣传组负责到企事业单位宣传失业保险政策和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协助扩面工作。二是加强扩面工作调度督导。按日通报全市扩面工作进展情况,并进行排名。并于11月、12月以局名义下发扩面通报。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运用网络信息平台、政府网站、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进企业入园区等多渠道进行宣传。(二)失业保险待遇审核安全规范全市各级经办机构严格按照政策规定,以“规范、安全、快捷”为原则,严格失业保险金审核和发放程序,对失业人员身份确认、系统审核、稽核复核、中心办公会研究等环节做到一个不少,一个不漏。失业保险待遇的审核发放不断简化申报材料,优化审核流程,强化信息共享,创新服务模式,真正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从源头上杜绝了虚报冒领等问题的发生,使失业人员及时足额享受到失业保险待遇,保障了基本生活。(三)基金风险整治效果明显5月下旬以来,根据省人社厅、省社保局和市人社局关于社保基金风险排查和社保资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要求,我中心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失业保险基金管理风险自查排查和整治整改,进一步查找了薄弱环节,完善了制度机制,提高了风险防控能力。一是高度重视,积极部署。通知下发后,我中心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制定方案,细化分工,责任到人,建立了层层夯实的工作机制。二是对标对表,全面排查。各级经办机构严格按照内控风险排查及整治整改的内容,结合工作实际按岗位人员分工逐条逐项认真梳理排查,不放过任何风险点和风险环节。三是建立台账,限时整改。对排查出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时限要求,逐项落实,确保自查整改效果落到实处,确保风险台账逐一对表销号。(四)稳岗返还政策落实到位为了支持企业脱困发展,稳定就业岗位,中、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企利民政策,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扩大政策的宣传面,提高政策的知晓率,让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政策红利,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一是利用各种媒介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专栏、发送短信、推送微信公众号、发放宣传彩页等多种宣传形式,广泛宣传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及技能提升补贴相关政策,提高企业和广大职工对两项政策的知晓度。二是深入企业面对面讲解政策。为了让企业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政策,我们多次深入企业,面对面讲解政策、规定和申报程序,为企业顺利申报、及时享受政策奠定了基础。三是召开专题培训会议。政策实施以来,结合工作出现的问题,我们先后组织工作人员召开了三次专题政策培训会,召集各县市区经办机构及部分企业经办人员,逐条解读政策,现场答疑解惑,确保实施工作中不走弯路,不出问题。四是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我们全面推行“网上办、预约办”等服务模式,尽量减少企业跑腿次数。取消了企业申报环节,变“企业找补贴”为“补贴找企业”。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扩面任务按时完成截止2021年12月底,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4679人,扩面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明显。(二)待遇发放按时足额2021年,全市共为903名新增失业人员、15194人次发放了失业保险金;为新增2161人、累计16343人次发放了失业补助金;为12272人次缴纳了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大病互助基金,为10名女性失业人员发放了生育补助,为1955名参保职工发放了技能提升补贴。失业保险待遇做到了应发尽发,失业人员做到了应保尽保,有力地保障了参保职工、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和基本生活。(三)基金运行安全规范2021年,全市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1243.81万元。其中:失业保险费收入11006.24万元,利息收入156.70万元,转移收入80.87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总额为13048.46万元。其中:失业保险金支出2403.17万元,失业补助金支出2008.22万元,缴纳医疗保险费支出294.27万元,女工生育补助5.16万元,技能提升补贴支出281.07万元,取暖补贴支出85.62万元,稳定返还支出6009.32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961.63万元。当期收支相抵后基金账面超支1804.65万元,累计结余15998.78万元。全市失业保险基金实现了管理规范、使用合理、运行安全的目标。(四)惠企政策全面落实一是关于降低费率政策。全面落实省人社厅、财政厅、税务局《关于延续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有关问题的通知》(陕人社函〔2020〕251号)和《关于2021年社会保险费有关问题的通知》(陕人社函﹝2021﹞56号)要求,共减征失业保险费5421.67万元。大大增强了参保单位缴费的积极性,也减轻了一些困难企业的负担。二是关于稳岗返还政策。全面落实中、省、市关于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发展的重大决策,全年共为709户参保企业审核拨付稳岗返还资金1453.5万元,惠及职工90282人,对稳定我市就业局势、助力企业应对疫情脱困发展、有效减少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关于技能提升补贴政策。扎实推进失业保险支持参保职工提升职业技能工作,全年共为1955名符合条件的参保职工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281.07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参保单位缴费率低,欠费现象严重由于我市大部分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不好,无力缴纳和欠缴现象非常普遍。全市正常缴费的事业单位也很少,大部分县区事业单位缴费为零,导致失业保险欠费数额居高不下,且逐年增多。县级经办机构业务能力层次不齐机构改革以后,县级经办机构人员新老交替比较普遍,经办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采取得力措施,全面完成扩面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大扩面工作力度,挖掘扩面资源,继续实行扩面工作“月通报制”和“一票否决制”,确保年度扩面任务顺利完成。(二)严格审核程序,确保待遇发放按时足额优化待遇审核认定程序,使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及时足额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切实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三)加强规范管理,维护基金安全完整及时掌握基金收支情况和运行动态,强化运行情况分析预测,确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健全基金使用审核、公示、拨付等监督机制,严防廉政风险。(四)建立健全制度,扎实做好稽核工作成立失业保险“稽核专班”,将稽核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依法依规开展稽核工作,对存在问题且不认真整改的参保单位采取相应的制约和处罚措施。(五)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规范失业人员职业培训工作,根据市场需求,开设适用性强、就业率高的培训专业,促进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协调省厅及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失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工作流程,夯实县级经办机构审核责任。实现失业保险费申报、待遇申领、审核、发放全程线上办理,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七)加强作风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效能坚持把“为民服务解难题”作为失业保险经办工作的价值追求,把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百姓的满意作为工作的落脚点,深入细致地解决好参保单位、参保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实际困难,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实、服务效能好的优质服务品牌。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