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机械技术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农业机械化提供管理保障农机化发展规划的拟定与实施农机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农机安全监理农机生产、使用、维修管理技术监督和职业技能鉴定农机化研究技术推广和教育培训农村能源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农机信息管理 | |
住所 | 榆阳区兴榆路区政府办公大楼 | |
法定代表人 | 康虎平 | |
开办资金 | 70.7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12.77万元 | 78.6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机械技术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9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遵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完成情况。(一)社会化服务取得了新成效。一是继续以小农户和大宗作物玉米为重点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借助79家服务主体、147台大马力拖拉机,成方连片作业、整村推进,完成农机深松托管面积12万亩、玉米耕整地及播种12.6万亩次、玉米增密度提单产播种实施面积0.98万亩、玉米收获完成14.99万亩,共计完成托管40.57万亩次,涉及各级补助资金达1080万元。二是全区玉米产量稳固提升,农机、农艺融合创新不可或缺,今年我们整合区内符合玉米增密度提单产播种机械30多台,实施3060、4070等宽窄行种植,协助农技中心做好10万亩玉米增密度项目,亩相比去年多增播种株数近500-1000株,促进良田、良机、良法的融合,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贡献了机械化力量。全年完成机械化耕作110万亩、机播75.5万亩、机收65.5万亩,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率达79.6%。(二)农机装备水平持续提升。加大区级资金补贴力度,重点推广智能、复式、高端新型先进的农牧畜类设备,提高生产效率,补贴对象向服务农业生产托管的农业经营组织倾斜。全年共推广各类农机具1050台(件),涉及“农户”500户,涉及各级财政资金2600多万元,全区农机总动力达45.5万千瓦。(三)扎实开展农机检审验工作。我中心组织5个便民服务检验小组分赴各乡镇全面展开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年度检验工作。采取年初集中检验换证和全年补检补办的方式,累计检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9540台,新注册登记527台,核发驾驶证128本,到期换证34本,农机检验率达91%,登记率达95%,持证率达94%。(四)农机安全水平牢牢巩固。一是强化驾驶员培训考试,抓好源头关,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在春耕、秋收等农机作业高峰期,开展发放“六个一”宣传活动,即发放致广大农机驾驶员朋友的一封信,发放一个安全购物袋,发放一支安全抽拉笔,发放一套安全宣传册,张贴一张“严禁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拼装改装,逾期未检验”反光即时贴,粘贴一条反光标识,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万多份,促进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营造良好的农机安全生产氛围。全年各级新闻媒体累计报道我区社会化服务及农机化业务工作74篇,其中省级以上12篇。(五)农业生产机械化率稳步提升。通过社会化服务项目带动,补浪河、小纪汗2个乡镇成功创建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强发、羽硕、鑫泽、拓兴、思路5家农机合作社培育为“全程机械化+全程托管”示范主体。(六)圆满完成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资金兑付工作。根据榆阳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方案要求,实施农机专业化服务的6家农机合作社项目,由我中心统一组织实施、申报,项目中央奖补资金100万元,奖补资金于2021年8月份兑付。区级奖补资金20万元,用于榆阳区思路、羽硕2家农机合作社购买马铃薯生产机械补助,补助资金12月份全部兑付。(七)凝心聚力抓好驻村帮扶、产业帮扶工作。一是按时按点进村入户走访、技术指导,为贫困户送上《榆阳区产业帮扶农机化技术资料选编》手册,解决产业帮扶户在春种秋收上遇到的难题,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培训人员100余人。二是发挥行业作用,实施精准帮扶,对上盐湾镇石窑坪购买704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给予5万元帮扶补贴,加大山区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一)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快速提升。一是继续以小农户和大宗作物玉米为重点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借助79家服务主体、147台大马力拖拉机,成方连片作业、整村推进,完成农机深松托管面积12万亩、玉米耕整地及播种12.6万亩次、玉米增密度提单产播种实施面积0.98万亩、玉米收获完成14.99万亩,共计完成托管40.57万亩次,涉及各级补助资金达1080万元。二是全区玉米产量稳固提升,农机、农艺融合创新不可或缺,今年我们整合区内符合玉米增密度提单产播种机械30多台,实施3060、4070等宽窄行种植,协助农技中心做好10万亩玉米增密度项目,亩相比去年多增播种株数近500-1000株,促进良田、良机、良法的融合,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贡献了机械化力量。全年完成机械化耕作110万亩、机播75.5万亩、机收65.5万亩,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率达79.6%。(二)农机装备水平持续提升。全年共推广各类农机具1050台(件),涉及“农户”500户,涉及各级财政资金2600多万元,全区农机总动力达45.5万千瓦。(三)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我中心组织5个便民服务检验小组分赴各乡镇全面展开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年度检验工作。采取年初集中检验换证和全年补检补办的方式,累计检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9540台,新注册登记527台,核发驾驶证128本,到期换证34本,农机检验率达91%,登记率达95%,持证率达94%。在春耕、秋收等农机作业高峰期,开展发放“六个一”宣传活动,即发放致广大农机驾驶员朋友的一封信,发放一个安全购物袋,发放一支安全抽拉笔,发放一套安全宣传册,张贴一张“严禁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拼装改装,逾期未检验”反光即时贴,粘贴一条反光标识,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万多份,促进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营造良好的农机安全生产氛围。(四)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升。通过社会化服务项目带动,补浪河、小纪汗2个乡镇成功创建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乡镇。强发、羽硕、鑫泽、拓兴、思路5家农机合作社培育为“全程机械化+全程托管”示范主体。三、存在的问题。单位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急需配备年轻干部。四、下一步打算。2022年,继续围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立足良田、良种、良制、良机、良法“五良”融合。(一)需求引领持续推进。加大“3+2+X”产业机具供给和技术推广力度,突出苜蓿、青储玉米生产和畜牧养殖机械化发展要求,探索推进社会化机械化信息化融合路径。(二)技术模式不断优化。紧盯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六大作业环节,加快全程托管整体解决方案。(三)推广方式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引领技术运用的优势,培育一批“全程机械化+全程托管”中心的建设。(四)保障政策实施有力有效。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深松作业补助等政策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提供支撑。(五)抓紧抓实农机安全生产。全面贯彻《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保驾护航。(六)技术服务扎实开展。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主动作为,加强春季、秋季机械化生产技术指导,助力打赢农机保春耕、保秋收两场硬仗,发挥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关键抓手和基础支撑的作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