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中共宁强县委党校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党员领导干部提供教育服务。业务范围:党的理论宣传,干部培训。 | |
住所 | 宁强县七里坝新区 | |
法定代表人 | 王君 | |
开办资金 | 1886.4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宁强县委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99.95万元 | 1846.92万元 | |
网上名称 | 中共宁强县委党校.公益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严格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具体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内强素能提升,外宣党校优势坚持服务大局和“姓党”功能,调整主体班次课程布局,创新办学举措,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培训实效。一是聚焦理论重教研。2021年,教研组聚焦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乡村振兴战略、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指示重要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等主题开展专题集中研讨、备课14次。先后开发出《铭记百年党史谱写时代新篇》《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及启示》2个优质党史课程,《陈锦章烈士革命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应用对策》等4个红色教育课程。重视挖掘宁强本地红色、生态、文化教育资源,积极打造党性教育基地,建立陈锦章烈士故居现场教学红色课程,精心录制党课微视频;参加汉中市党史学习教育理论研讨会征文比赛暨党校系统红色革命现场教学比赛荣获教学二等奖,1篇征文获得三等奖,2篇征文获得优秀奖,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奖;1个教学视频在全市红色革命文化暨“红色宣讲员”微视频宣讲比赛中获三等奖。积极参加省委党校第35次理论征文活动,其中1篇文章获三等奖;上报市委党校2021年度中特课题3个,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单位被授予2021年课题管理先进单位;申报汉文化发展传承与“三国”历史文化研究一般课题1个;1篇文章在《汉中文史》上发表,上报县委咨政报告3篇。二是聚焦培训抓宣讲。充分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扎实开展并完成全年培训任务。2021年以来,先后举办“中共党史知识暨党建业务知识专题培训班”“全县党员发展对象专题培训班”、2021年新任村(社区)党组组书记培训班、2021年新任镇(街道)科级干部乡村振兴班、2021年优秀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12期,培训干部1400余人次,课程设置及服务管理得到县上领导及学员一致好评。发挥党校在政策理论宣讲方面的思想引领作用,推行“三到”工作法把精品课程送到我县各机关、学校、企业、农村、社区,先后赴各镇(街道)及财政局、公安局、汉源街道办七里坝风云电子厂、县第四中学等30余家单位开展宣讲50场次,共计3100余名干部群众代表参学,扩大了党校的影响力。三是聚焦办学拓阵地。在经过前期调研、校地研讨、综合评估后,中共宁强县委党校青木川分校暨文旅融合发展调研基地、太阳岭镇分校、二郎坝镇分校先后挂牌成立,每年至少系统授课3至5次,最大限度地满足新一轮大规模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需要。同时,充分发挥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作用,扎实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累计接待全县各级党组织13批次600余人次参观学习。四是全力以赴迎评估。严格按照《全省县级党校办学质量评估实施办法》要求,对标《全省县级党校(行政学院)办学质量评估指标》,对照评分标准逐条逐项自评打分,查缺补漏,规范整理印证资料,顺利通过省委党校、市委党校检查验收,被市委党校推荐为优秀,位列全市第一名,并通过省级创优评估复核。(二)从严管理治校,锻造过硬队伍一是健全规章制度。持续修订完善培训、科研、机关管理、学员管理等工作制度,推进党校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二是加强支部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和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等基本制度。组织党员到二道河社区开展“双报到”志愿服务12次。做好党员发展对象教育监督管理。全年支部党员应缴党费3865元,已按时足额上缴。三是丰富校园活动。在重大节日、党员活动日,组织开展知识竞赛、义务植树、登山比赛、参观烈士故居、积极参加上级党校组织的征文比赛和县上组织的知识竞赛、体育竞赛等活动。(三)夯实帮扶责任,推进巩固衔接一是夯实帮扶责任。选派县委党校副校长王评任帮扶村大安镇大渔洞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严格落实驻村工作制度,坚持每周召开工作例会,认真组织学习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论述和各类政策文件。二是扎实入户走访。通过推进送教下乡、政策理论宣讲,开展“志智双扶”,提升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对全村290户脱贫户、4户三类人群、299户一般户全部完成遍访。在强化学习、全面了解掌握村情民意、深入调研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五年(2021-2025)定点帮扶计划和2021年度帮扶计划,确保驻村帮扶工作有章可循、科学推进。组织全体帮联干部按时高质完成了到村“六查六问”工作和动态调整脱贫户信息核实工作。三是加大资金投入。立足村情实际,积极向帮扶单位主要领导汇报沟通,多方协调大力争取项目资金,推动解决了一批民生难题,积极向县上有关部门争取到2万元救灾资金,为4户受灾较重群众每户发放5000元,争取到1万元小型公益性项目资金、动员社会力量捐赠资金1万元,为五组新建漫水桥一座;针对公路沿线群众夜间出行问题,县委党校积极筹措资金3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17盏,将解决一、二、四、五组150余户600余名群众夜间出行照明难题,后期还将分两批继续出资安装路灯,解决更多群众夜间出行问题。开展消费帮扶,组织帮联干部购买农户土蜂蜜20斤,消费1600元。四是积极协助村两委工作。认真抓好防汛度汛、产业项目申报、疫情防控及疫苗接种、抗霖秋冬播“大会战”、信访维稳、矛盾纠纷化解等各项工作。协助村两委扎实做好“四边三撤”工作,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动员危险区群众及时撤离避险,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五是扎实开展“进、知、解”活动。全面走访全校联系的196脱贫户和一般户,解决问题4件,其中,主要领导多方协调、想方设法为1户在省外务工的脱贫户追回工伤补偿金20余万元,得到帮扶村、群众一致好评。(四)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全县大局在搞好本单位职能工作外,成功创建“县级平安单位”、“市级先进基层工会”、“省级健康机关”。同时,认真完成县委交办的干部考察、干部作风督察、干部考试监考及阅卷等工作。二、取得的主要效益在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下,党校全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干部培训成效显著,共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干部1400余人次,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作用充分发挥,共接待全县各级党组织13批次600余人次参观学习。二是科研资政成效显著,参加汉中市党史学习教育理论研讨会征文比赛暨党校系统红色革命现场教学比赛,现场教学课程荣获二等奖,1篇征文获得三等奖,2篇征文获得优秀奖,单位荣获优秀组织奖;1个教学视频在全市红色革命文化暨“红色宣讲员”微视频宣讲比赛中获三等奖。1篇文章获省委党校第35次理论征文活动三等奖,上报市委党校2021年度中特课题3个,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单位被授予2021年课题管理先进单位;申报汉文化发展传承与“三国”历史文化研究一般课题1个;1篇文章在《汉中文史》上发表,上报县委咨政报告3篇。三是乡村振兴帮扶成效显著,向县上有关部门争取到2万元救灾资金,为4户受灾较重群众每户发放5000元,争取到1万元小型公益性项目资金、动员社会力量捐赠资金1万元,为五组新建漫水桥一座;针对公路沿线群众夜间出行问题,县委党校积极筹措资金3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17;开展消费帮扶,组织帮联干部购买农户土蜂蜜20斤,消费1600元。为1户在省外务工的脱贫户追回工伤补偿金20余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县委党校在一年的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县委和上级党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一是师资力量薄弱,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人数比例偏低,与当前繁重的教育培训任务还不相适应。二是教科研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联系实际还需加强,资政作用发挥有待加强。(二)改进措施:一是注重现有人才培养,做好“传帮带”,实施“教学名师和管理骨干培养工程”,通过集体备课、观摩教学、集体评课等方式,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二是提升科研调查工作成效,加强教师实践锻炼,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开展调研活动,强化调研针对性。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步,县委党校将坚持党校姓党,努力建设全省一流县级党校。一是站稳立场把方向。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党校人姓党”根本原则,把提高学员政治素质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第一目标,始终做到举党旗、育党人、立党言,牢牢把握党校办学治校正确方向。二是教育培训全覆盖。全面整合全县各类培训资源,着力形成大培训工作格局。坚持开门办学、流动办学,依照“六建、六延、六覆盖”工作方案,全方位延伸教育培训触角,把高质量的“党课”送到基层、一线,力争实现对所有党员、科级及以下干部轮训一次的目标,努力为宁强新时代追赶超越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人才支撑。三是课程设置出精品。认真落实干部培训规划和党校工作条例中关于班次学制、主课占比、教学方法等指标要求,积极争取县委和组织部门支持,打造精品班次、培训品牌。进一步挖掘、建立有宁强特色的红色教育课程,讲好宁强故事,积极承接省、市委党校来宁开展研学培训,全面加强与南通大学互动交流。四是自身建设上水平。持续加强党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校园环境,提高服务管理。采取精培严选本校教师、择优聘请专家教授、对口邀请党政领导等方式,优化师资结构。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党校教师队伍。五是服务大局有作为。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及时反映思想动态,形成有分量、有价值的科研和决策咨询成果,贡献党校力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1年没有涉及诉讼事件。2021年没有接到社会投诉。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