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彬州市公刘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初中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彬州市泾河新区 | |
法定代表人 | 李敏 | |
开办资金 | 4259.8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彬州市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717.64万元 | 3810.38万元 | |
网上名称 | 彬州市公刘中学.公益 | 从业人数 16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因人事变动,法人由高翔变更为李敏。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我校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交大教育集团的指导下,认真落实市局2021年工作要点,以“创一流特色学校,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为抓手,以狠抓常规教学和作业管理、深化精彩高效课堂、推进“大学区”管理工作、努力夯实校园安全防线为重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体教职工团结一致,自加压力,砥砺奋进,埋头苦干,圆满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现就我校2021年工作总结如下:一、所做的工作(一)落实管理长效机制1、完善“三纵三横”网格化管理模式。实行校级领导包年级,两名中层管理人员分管年级组教学和政教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年级组管理。2、修订完善了《常规教学管理督导检查工作制度》、《年级管理交叉检查实施方案》、《专任教师教学奖惩办法》、《领导带班值日制度》、《教科研及专任教师量化考核实施方案》、《“双减”工作实施方案》、《课后服务考核办法》、《社团工作考核细则》、《课后服务资金发放办法》等40余种相关管理制度,完成了“五个一”管理工作建设,确保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二)狠抓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是以师德师风建设深化年活动为契机,开展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暨师德专题教育活动;二是开展了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三是开展了进一步规范从教行为集中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四是开展了“正教风、优学风”主题教育活动。形成了风清气正、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学生养成教育,校风、教风、学风有了明显的转变。2、强化教师培训力度。采取“线上培训”的办法。先后组织教师进行了教育信息化2.0全员培训、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师德师风培训,并邀请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了“双减”政策培训等,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升。3、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一是举办了两次班主任工作论坛;二是对所有班主任进行了6次集中培训,提升了班级管理水平。(三)教学活动形式多样1、深入推行精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开展了专任教师“精彩课堂”人人过关活动,进一步深化了“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精讲互动-达标检测”教学模式。2、实施了青蓝工程教师结对帮扶工作,促进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3、开展了示范课、精彩课堂评赛、诊断课、教学能手评赛、研讨课、电子白板应用大赛、教学基本功大赛、每周一课、精彩高效课堂人人过关、“同课异构”观摩等活动,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4、狠抓“大学区”工作。每月开展一次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大学区教研活动;电子白板应用技能竞赛;高效精彩课堂赛教活动;大学区“同课异构”观摩活动,全面推动农村学校质量的提升。5、开展了教学能手评赛活动,推选出了池西娟、张兰等5名老师参加了彬州市教学能手评赛活动;池西娟、张兰、张宏被评为咸阳市教学能手。截至目前,我校共有省、市、县骨干教师62名(1名省级教学能手,12名咸阳市教学能手),骨干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四)全面提升素质教育。1、规范教育卓有成效。一是狠抓《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践行教育、学生仪容仪表教育,强化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二是设立“文明安全监督岗”及安全小组,对学生上下学安全、卫生、纪律、学习状况、仪容仪表、文明行为及节假日和双休日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矫正;三是加大班级量化考核力度,每周编发《政教工作简报》及时反馈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评选文明班级、卫生班级,并颁发流动红旗,形成了良好学风、校风。2、德育教育形式多样。突出抓好每周的主题班会课,充分发挥德育微课的育人作用;开展了“三爱”、禁毒教育、普法宣传、观看爱国影片、撰写影评活动、禁毒知识竞赛、网络安全知识竞赛,邀请城关派出所民警,为师生作法制安全报告,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3、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学校积极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成立了校园体操、合唱队、篮球、足球、电脑绘画、书法、美术、舞蹈、剪纸等52个社团,安排专人负责,定时定点、定内容,先后开展了课本剧表演、乒乓球赛、艺术展演、每月举办一次社团成果展示、校园足球赛、演讲赛、英语会话表演、书法绘画摄影展评、“趣味运动会”、红歌比赛、诗文诵读比赛等活动。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彬州市校园足球联赛中荣获市级男、女冠军,男子足球队在咸阳市第六届校园足球联赛中荣获二等奖,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二、取得主要效益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亲切关怀下,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年来,学校先后被彬州市委、市政府授予2020-2021学年度学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被彬州市教育局授予2020-2021学年度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荣获彬州市中小学体音美教师基本功展评优秀组织奖、彬州市中小学首届机器人大赛初中组优秀组织奖;彬州市第五届校园足球联赛初中男子组冠军、女子冠军;荣获咸阳市第六届校园足球联赛初中男子组第二名;校团委被评为“五四团委”等。3名教师荣获咸阳市“教学能手”称号、8名教师荣获彬州市“教学能手”称号。2021年初三年级中招考试全市第一名;2021初一、初二质量检测第一名;2020年中考语文、数学、英语、理化、政史、地生九科成绩均名列全市第一。我校参考考生730名,均分558分(彬州市平均447.5分),高出彬州市平均分110.5分,全市第一;上线人数598人,均分604分,升学率82.1%(彬州市升学率53%),全市第一,700分以上41人占全市的46.1%,全市第一。在彬州市教育局召开的教育教学总结表彰会上,全市136名教师获奖,其中我校60名教师获奖。张勤让同志荣获彬州市“优秀校长”,郭小莉同志被评为优秀教师。三、目前学校存在的问题一、是管理工作落实还很不到位;二是学校部分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三是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有很大差距;四是个别老师教学理念、方法改观不大,课堂教学效率离“高效”还有差距,老师的教学视野不够开阔,内容、方式比较单一;五是学生常规管理仍然处于管制阶段,良好地行为习惯仍未自觉养成。四、整改措施1、关于学校管理还不够精细化、系统化的问题。继续实行“条块管理+网格管理”的精细管理模式,实施全方位、全程化管理,不留管理死角和盲区,坚持“抓早动快管小抓细,日查周报月评学期汇总,奖惩兑现”的原则,以制度管理为基础,考核管理为核心,激励管理为动力,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值日、处室年级分块负责制,对存在问题及时处理,抓好常规管理,实施精细化的过程管理。2、通过各类活动,加强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和学习主动性培养。3、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建设操场,满足教学需要,改善办学条件。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狠抓教学质量提升1、积极推进“课堂革命”:做实“第一课堂”。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彻底杜绝随意调减体音美信劳等常识课课时的错误现象。要以精彩高效课堂构建为抓手,切实解决满堂灌、照本宣科或大搞题海战术、机械重复训练的教学痼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引导,以启发、探究、合作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打造趣味课堂、精彩课堂,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为此从第二周开始组织开展“精彩高效课堂每周一课”活动。做活“第二课堂”。结合社团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功能部室、音乐体育场馆、社团活动场地、文化走廊等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艺教育活动,力争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掌握一到两项体艺技能,真正让校园“活”起来。做好“第三课堂”。重视学生校外实践教育活动。带领学生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博物馆等校外教育服务场所进行研学活动,开展校外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精心上课:充分利用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等活动形式,在做好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全力打造精彩高效课堂。3、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结合“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教导处将对教师作业布置、公示、批改等情况实行随机检查和月查制度,查数量,查质量,确保学生每天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重点查评语、查纠错。4、课后服务抓好落实:课后服务要紧紧围绕解疑答惑、阅读指导、社团活动、拓展训练等培优补差抓好临界生这一目标,切实解决家长接送难、辅导难等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任课教师务必先吃透学生、摸清底子,要有组织地扎实进行,切忌自习到底、自读到底、跟班耗时到底。要对“尖子生”再提目标,对中等临界生做好引领,对学困生做好鼓励。5、多举措做好教学效果测评:任课教师要丰富检测手段,板演、作文、背诵、演讲、回答问题、课内外各种作业都可测评出学习效果,教师要充分且不失时机地随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做出教学策略调整,弥补学生学习漏洞,并扎实开展质量监控提升机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