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榆林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对全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幼儿教育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实践、指导与管理。 | |
住所 | 榆林市经济开发区兴达路142号 | |
法定代表人 | 高建雄 | |
开办资金 | 1035.1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09.68万元 | 577.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公益 | 从业人数 3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榆林市教研室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活动,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干部作风整顿工作,走深走实“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贯彻落实中省市各级各类政策,做好“高考改革”和“双减”等硬骨头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发挥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活动1.党建引领,开展党史学习有收获。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室的工作始终贯穿着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思路,将学党史渗透到工作的各个方面,把党史学习常态化。2.服务群众,践行党史理念有行动。我室充分发挥教研服务职能,开展了课题结题和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到县、名师大篷车送教到乡(镇)、质量监测到校、中高考监考督查到点、课堂教学指导到人活动,形成了对学校教育管理、教师培养指导、学生监测分析的立体服务体系。二、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1.创新工作方式。党的十九大提出了高质量发展思想,这是新发展理念总的目标,为了贯彻中省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我室积极创新工作方式,由原来的宏观教研,逐渐发展为宏观引领,微观指导。2.协调“教”“学”关系。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今年,我室在全市范围内评聘了140名兼职教研员,作为联系教研室与学校的纽带。3.遵循绿色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就是遵循了绿色教育的理念。为了贯彻这一理念,我室围绕幼儿园“去小学化”举办了全市幼儿园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第四届全市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大赛,幼儿教师技能培训等工作。11月,围绕义务教育“双减”工作,举行了“双减宣讲”和双减工作教研大指导活动。4.共享教学资源。为了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我们采取了线上线下“两线”服务,向内向外“双向”集结。三、走深走实“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1.引领课堂,开展送教活动。为了把教师“急需愁盼”的课改新思想、新理念和教研最新成果传递到教师手里,我们组织了“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4月,我们在佳县、米脂、高新区、神木市、榆林高新一小举行送教下乡活动。5月,我们组织榆林市语文主题学习名师工作室部分专家到佳县通镇中学送教活动。2.带动教师,开展评教活动。为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我们举办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职教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和陕西省第八批基础教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遴选活动。7月,为了推动幼儿教育发展,我们举行了第四届全市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我们组织了榆林市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市级展示活动;为了激励教师快速成长,我们组织了“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和“榆林市教育世家”评选活动;为了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我们举办了全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有68名班主任获等次奖;为了促进教师创新能力,我们举办了全市首届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3.质量监测,进行过程评价。为了对义务教育质量进行监测,我们进行了全市35所学校的15461名学生参加的质量抽测。为了对全市高一、高二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我们对全市高一22000名学生,高二22000名学生进行教学质量监测,分析成绩,整理数据,为教育教学决策服务。4.辐射区域,开展基地建设。为了发挥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工作坊和教学能手工作站的辐射带动作用,我们积极参与到各学校室坊站的建设中去,并不定期进行检查。5.服务教学,开展上门服务。组织人员到各县区开展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和课题结题验收工作,共有1120项校本研修认定为合格以上等次,1394项课题通过结题;为了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面的政策,我们开展普通话测试和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全年有4351人次参加了普通话测试。四、解决“硬骨头”工作1.做好“双减”工作。今年9月以来,为了配合市局开展“双减”工作,我们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参与制定了作业管理指导意见,开展了“双减”督查,组织开展了“双减”教研大指导,制定了义务教育各学科作业管理指南。为了规范全市义务教育作业布置的内容和形式,开展了两次优秀作业管理与设计案例评选活动。2.研究高考改革。为了适应明年开始实施的高考改革工作,我们先后在定边、靖边、神木、府谷、绥德和榆阳等县、市、区开展了调研,成立了以教研员为主导,全市37所高中学校校长参与的高考改革指导委员会,着手研究探索学生生涯规划、综合素质评价、高中与大学课程衔接等工作,并思考出台深化高中课程改革指导意见。此工作是真正的“硬骨头”,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有具有高深理论的专家做指导,为此我们将积极借鉴其他地区好的做法,组织专门人员开展研究。3.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目前,高考改革推动高中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催生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双减”推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深入研究高中新教材的上法,探索教育教学与高考改革接轨策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研究减负增效措施,探索作业布置的内容和方法等。此项工作具有研发性、创新性,非常棘手,属于“硬骨头”工作。我们克服了不少难关,使得这些工作有了重大突破,得到上级部门的鼓励认可。五、做好其他服务工作1.全年编辑出版《榆林教育》6期,在第一期和第二期刊登了沈效功局长2021年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市智慧校园建设应用推进现场会上的两次讲话,“校(园)长论坛”上每期刊登两到三位校长的文章。宣传教育政策,探究办学思路。2.紧密联系社区,做好节水、防疫、双创工作。3.完成上级部门临时布置的工作。六、取得的成果2021年以来,单位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教研室全体职工的努力下,取得了工作中的突破。1.引领课堂,开展送教活动。为了把教师“急需愁盼”的课改新思想、新理念和教研最新成果传递到教师手里,我们组织了“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4月,我们在佳县、米脂、高新区、神木市、榆林高新一小举行送教下乡活动。送课48节,举行了60场研讨和讲座,一区七校有1800余人(次)观摩了教学。5月,我们组织榆林市语文主题学习名师工作室部分专家到佳县通镇中学送教,有100余名语文教师参与了这次活动。2.带动教师,开展评教活动。为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我们举办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职教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和陕西省第八批基础教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遴选活动,有135名教师被评为教学能手,17名教师为省第八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推荐人选。7月,为了推动幼儿教育发展,我们举行了第四届全市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我们组织了榆林市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市级展示活动,有82名教师获得等次奖;为了激励教师快速成长,我们组织了“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和“榆林市教育世家”评选活动,评选出48位名校长,188位名教师和100位名班主任,17个“榆林市教育世家”;为了提升教师育人能力,我们举办了全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有68名班主任获等次奖;为了促进教师创新能力,我们举办了全市首届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最终有87名教师获奖,34名优秀教师代表市上参加省级比赛。3.质量监测,进行过程评价。为了对义务教育质量进行监测,我们进行了全市的质量抽测。为了对全市高一、高二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我们对全市高一、高二学生进行教学质量监测。七、目前存在的问题1.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思路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还需要进一步加强。2.新发展理念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还不够紧密。八、整改措施1.建立问题台账,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2.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题教学活动,将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九、下一年工作计划2022年教研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落实榆林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积极的形态,严谨的工作落实各项教育改革。1.加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二十大”精神,并将国家的政策方针落实到具体的教研活动中。2.创新教研思路。制订“榆林市作业设计与实施建议指导意见”,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落实“三个课堂”,整体提高学生的素养;加强作业设计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3.遵循绿色理念。遵循教育规律,落实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各阶段教育政策,“零起点”教学,落实“双减”政策,加强对学校教育的检查督导,禁止违反教育规律的行为,纠正“双减”正常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4.拓展教育视野。开放教育思想,加强课程改革。以“兼容并包”的理念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方法借鉴市内外好的做法。加强对“榆林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榆林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的评选和培训5.做好教研服务。组织了“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开展中小学幼儿园、职教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教师专业技能练兵活动;继续举行榆林市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举办全市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比赛。6.开展上门服务。以“研究要做在学校,指导要做在课堂,服务要做在门口”原则,继续开展校本研修学分认定和课题结题验收上门服务;继续开展普通话测试活动,继续组织了教研员到县区和市直学校听课活动,国家重要政策宣讲活动,将服务做到教师家门口。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