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黄龙县文化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艺宣传,活动组织;相关培训,业余创作团体管理。村级文化室指导,文化交流;文化艺术遗产收集整理与保护。 | |
住所 | 黄龙县石堡镇中心街88号 | |
法定代表人 | 韩娜 | |
开办资金 | 36.0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黄龙县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6.33万元 | 81.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免费开放。1、黄龙县文化馆红歌团2021免费开放培训课70节课时,受益群众200人次。2、黄龙县文化馆瑜伽2021年免费开放培训课210节课时,受益人数达到300人次。3、黄龙县文化馆书画2021年免费开放培训课80节课时,受益人数达到240人次。4、黄龙县文化馆全县广场舞2021年免费培训课,12节课时(黄龙情歌、万疆),受益群众达300多人次。5、黄龙县文化馆2021年为火箭军住黄96741部队免费培训手鼓课,10课时,受益官兵30人。6、黄龙县文化馆2021年为火箭军住黄96741部队免费培训吉它课,10节课,受益官兵达到20人。7、黄龙县文化馆2021年免费开放猎鼓培训走进县武警中队培训,16节课,受益官兵达到50人数。8、黄龙县文化馆2021年成人戏剧培训7课时,受益群众30人。9、黄龙县文化馆2021年首届全县戏曲秦腔培训班32课时,受益人50人。10、黄龙县文化馆成人舞蹈培训班6课时,受益群众60多人次。11、黄龙县2021年春节文化系列活动“墨香满春”春联义写。12、永远跟党走下乡演出启动仪式及授牌演出。13、黄龙县文化馆2021年常太化演出活动篝火晚会57场次。14、黄龙县文化馆2021年常太化演出活动水车慢舞57场次。15、黄龙县文化馆与县文联联合举办的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经典送读16期。16、黄龙县文化馆负责的文艺党课大家演活动13场次。17、黄龙县文化馆文艺党课走进韩城部队演出。18、延安市文联艺心向党文艺党课走进崾先。19、黄龙县文化馆与县工会举办了庆五一学党史跟党走”职工风采展暨先进表彰大会。20、黄龙县文化馆承办了黄龙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唱响百年颂歌奋进时代征程全县歌咏比赛。23、黄龙县文化馆与县融媒体中心策划并参与演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MV《唱支山歌给党听》。24、黄龙县文化馆与火箭军驻黄96741部队策划并导演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MV《唱支山歌给党听》《我的祖国》《强军战歌》。25、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组织文化志愿者参与文艺党课下基层演出活动45场次。26、黄龙县文化馆策划并导演了石堡镇“我要上全运”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唱响经典红歌MV活动。27、黄龙县文化馆策划组织了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慰问演出活动。非遗工作。1、完成了“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我馆拍摄制作的“无量山莲云寺庙会”通过黄龙宣传、延安非遗等网络公众号推送,取得良好成效,以优质短视频选送国家级和省级平台进行宣传展示,获得省文化和旅游厅通报表扬;2、在延安黄龙文旅公众号推送“非遗过大年——文化赏析”栏目4期,了解我县优秀非遗项目,体会年味,通过《剪纸》《面花》等四个项目,讲述新年里的故事,烘托新年的氛围;3、继续推进“非遗”进机关、进军营、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进乡镇的“六进”活动,截止目前,完成了猎鼓进机关文旅系统猎鼓大赛,猎鼓进军营3次,完成猎鼓进黄龙县中心小学、白马滩小学、界头庙小学活动,猎鼓进景区、参与旅游赛事等活动10余次,猎鼓进社区6次,猎鼓进乡镇4次,戏曲进社区6次,戏曲进乡镇6次,让大家感受‘非遗’魅力,丰富文化生活。4、自4月份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免费开馆,以匠心坚守传承多彩非遗,集百家众长以观人文天下。开馆期间完善了范华艺术院的展示、重新梳理了讲解词;展馆自4月开馆以来,已接待团访13批次,700人次,成为旅游观光打卡地,传统文化科普地,“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研学地。5、配合发现之旅频道《美丽中华行》栏目,拍摄黄龙的自然、人文景观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龙猎鼓》。《黄龙猎鼓》参与我县各类重要赛事、旅游节会的助兴表演10余场次。6、5月份,完成了延安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和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申报工作。共申报《黄龙猎鼓》传承人1人,申报项目《黄龙豫剧》《传统古法酿酒》《贺强剪纸》等项目6个。7、6月8日,为庆祝“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建党一百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同时配合2021年“非遗购物节”活动,文化馆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同护文明薪火共享文化成果”宣传、展示、展演活动。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人潮涌动,不管是“非遗”舞台演出,还是非遗项目展示销售,群众参与、体验的热情都很高。完成了延安市非遗系列丛书的校对、改稿工作;完成了黄龙县《非遗图典》第二辑文字工作,目前正在整理相关图片。9、按照市文旅局安排部署,安排部署延安市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工作,完成省、市、县共93项非遗项目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调查登记表》、各项目图片归档、调查报告。10、完成延安市非遗陈列馆黄龙非遗项目的实物和照片征集活动,共选送6个项目35张照片,实物20余件。11、完成2021年省级项目资金申报工作,《黄龙狩猎》项目20万元资金的申报。12、完成2020年、2021年非遗助力脱贫工作资料报送(工作方案、总结、预算、决算表)。13、新申报“黄龙豫剧”、“黄龙山野生连翘制茶”2个非遗传习所。14、成功申报“黄龙猎鼓”、“传统中蜂养殖技艺”等15个非遗传习基地。15、成功举办贺强剪纸“奋进百年巨型百米剪纸”浙江、甘肃、上海、西安、黄龙、西安各大校区的展出活动。二、取得的主要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推进免费开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是改造了书画室、合唱室、舞蹈室、瑜伽室、录音室,购置新添了群众K歌设备。二是结合线上线下合理设置免费开放活动项目,努力做到疫情防控与文化服务两不误,让群众满意。三是创新免费开放成果转化。深入16个部门和7家公司企业组织“龙城书苑”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主题诵读”23场次,参加诵读的机关党员干部3334余人;四是利用公众号、微信平台、线上直播,组织了《群星风采》节目展播、《龙城知音》线上诵读、《遗海拾珠》“非遗赏析”、“新年悦读,答题有礼”等线上群众文化活动34场次;五是通过线上征稿,线下海选,层层选拔,讲黄龙故事,赞黄龙精神诵读稿件323件。六是向延安黄龙文旅公众号推送“非遗过大年——文化赏析”《剪纸》《面花》等节目4期,并于8月份成功举办了“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贺强剪纸百米长卷《百年征程》剪纸艺术展。(二)坚持常态化演出,营造旅游城市文化氛围。一是策划改版了篝火晚会、水车漫舞等景区景点常态化演出。全年演出场次达114余场。二是承担旅游节庆活动的演出。全年共举办避暑季、红叶节、冰雪节等大型开幕式表演50余场。(三)加强非遗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一是完成了“黄龙县非遗馆”布展,并对外开放,全年接待参观群众和游客团体43批次、3万人次。二是调整了“黄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组”成员,聘请评审专家7人。三是成立了“黄龙县猎鼓协会”;四是完成县级项目挖掘6项及延安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和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申报工作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评审申报市级项目4项、市级传承人认定1人。五是开展非遗六进活动。组织豫剧、猎鼓等进景区、进机关、进军营、进社区及下乡惠民演出活动100余场次;并编印《黄龙猎鼓进校园教材》一万余册。三、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一)与其他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相关专业人才资源极为短缺,特殊行业福利待遇过低导致留不住相关专业人才。不能够长期的扎根黄龙,为黄龙文化事业发展做出努力。(二)文化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文化设施管护不到位,综合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黄龙各景区舞台演绎通达条件较差,缺乏更衣室等相关硬件条件;同时,各景区节目演绎质量有待进一步创新。部分景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通讯信号、wifi覆盖率低,文化设施管理维护等工作不到位,面临老化,未能及时更换,景区内环境卫生不能长期维持,直接影响了我县旅游形象。三、下步工作计划。2022年,我们将继续围绕省市县工作部署,坚持“六个一工程”建设,突出公共文化服务提档升位,加强创新创作,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振兴乡村文化,加强非遗保护传承,不断提高文化影响,提升文化软实力。1、持续加强总分馆制建设,培育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亮点;举办“黄龙县文化馆总、分馆业务技能大赛”,展示总分馆制建设成果。2、策包装各级非遗项目,加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设,加大业务技能培训力度,健全非遗传承人管理体制,组织举办2022年第五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3、探索创新“非遗+扶贫+未来计划”工作新路径;加强非遗产业实体建设,提高产业发展带动作用,凸显非遗品牌特色,壮大产业规模4、继续开设书画、合唱、器乐、舞蹈、瑜伽等免费开放课程。继续推广《龙城书苑》《群星风采》《龙城知音》《遗海拾珠》等免费开放活动新栏目、新品牌,为我县热爱文学的朋友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5、继续开展县城广场篝火晚会、龙城之窗平台演出;加强各对乡镇、社区及机关单位文艺骨干的培训工作;加大创新力度,创作更具多的具有黄龙特色的文艺精品。6、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非遗数据资料库,对《黄龙猎鼓》教练进行等级评定。进一步完善传承人制度,深入基层做好非遗保护项目、传承人的挖掘、整理和申报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