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咸阳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高中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高中学历教育。 | |
住所 | 咸阳市东风路34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明果 | |
开办资金 | 2327.9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渭城区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74.5万元 | 1690.65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咸阳中学.公益 | 从业人数 29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进行了法定代表人和开办资金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市教育局和区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重点工作基础设施设备及校园文明建设。基础设施设备总资金投入9518910元。其中,基础建设8301000元,道路硬化123000元,校舍水电维修438000元,新添设备357000元,信息化建设(电脑、监控、电教设备等)299910元。校园文化建设总资金投入454000元。这为学校内涵式发展奠定了基础。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教师管理。重新修订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陕西咸阳中学绩效工资的考核办法》《陕西咸阳中学“教学红黑榜”政策》,严格落实考核奖罚,确保制度落在实处。二是完成区局安排的各级各类师资培训。3人参加校长培养,256人参加了区局培训,45人参加了市级培训,211人参加了省级培训。三是完善骨干教师体系。今年涌现出省级教学能手1名,市级教学能手3名;区级“名师工作室”12个。“三名”工程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四是完善了《陕西咸阳中学教职工“八不准”》,每位教职工手写了《师德承诺书》,强化师德建设。举办了“道德大讲堂”“班主任论坛”“教学论坛”,积极开展“家长评校”活动,每月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等,保证了师德建设工作落在实处。五是利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采取校内校外结合方式,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教学。一是教学管理日益精细。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巡课制、年级检查制、教务考评制、学校通报制,强化了过程管理,教学管理由规范化走向了制度化,由制度化走向了精细化。二是“五育并举”素质教育全面开花。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获奖人数,1项次获得国家专利。三是教育质量全面提升。高考成绩喜人,2021年一本人数达到723人。虽然由于疫情影响,但高一、高二在全市质量检测中,A、B率保持上涨趋势。四是家校共育特色鲜明。家委会工作常态化,并召开了第二届会议,各年级家委会已全面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一是制定了《陕西咸阳中学“双减”工作方案》《陕西咸阳中学“五项管理”工作方案》。二是科学实施课后服务,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建立手机平台,使用“可视电话”,规范了学生使用手机行为;教育科研。我们确立了“思行”教科研理念,架构了“一核五翼”的实践路径。荣获2021年渭城区教科研及名师工作管理先进单位。3人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人获市级教学能手;1人获省级教学能手;1人获得区、市两级智慧课堂多媒体竞赛活动一等奖;1人微型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并被推荐到教育部参评等。省级课题获立项2项;申报市级课题9项,结题15项;申报区级课题10项,结题6项;教师发表论文65篇,其中,国家级23篇,省级6篇,市级22篇。学校投资1806142元用于校本研修。安全管理。一是高度重视防疫工作。专设校级领导负责防疫工作,进一步完善“两案九制”。实施领导值班24小时制;严把校大门测温关;实施师生测温填卡存档制;严把缺勤学生跟踪关;严格消杀制度,确保师生安全。二是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完善各项安全制度,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实行每周校级领导带队“安全巡查制”,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安装了“一键报警系统”“校园安全电子监控系统”,全方位保障学校安全。四是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各类安全预案,定期举行安全演练、排查整改,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五是严把安全关口,一年来无食品、消防、溺水等责任事故发生。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一是学校利用微型班会、大型集会、专题会议、制作板面等形式,大力宣传,让学生深刻认识重污染天气带来的危害。二是制定了《陕西咸阳中学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三是成立了由校长领导、德育校长主管、政教主任负责、1名政教干事专人负责的领导小组,安排了《重污染天气值班表》,实行责任追究制。四是第一时间启动相应的预警应急预案。视力综合防控。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制定视力综合防控方案。二是扎实开展视力防控活动。强化宣传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第25届全国“爱眼日”活动。(二)共性目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心组学习常态化,学好“三项机制”,让好的制度落地生根;班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团结协作。学校健全了年级责任制;召开了1次教代会,8次民主座谈会,听取广大教师对学校班子的意见和建议。党建工作。一是认真学习来陕讲话精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学校将党小组建在各处室、各学科备课组,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实施“一岗双责”,积极开展党员“身份亮牌”活动,彰显“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特色。三是利用“陕西咸阳中学党员活动中心”,召开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提升党员素养。四是开展“红心向党砥砺奋进”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活动活动,坚定立德树人决心。五是积极开展“双培养”活动,增强党建成效。六是建设“一校一品”。以“党建+文化”“党建+名师”“党建+德育”“党建+教改”“党建+服务”为载体,强化“红烛精神”的党建品牌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及行风建设。安排部署到位,实施“一岗双责”,廉政文化进校园。由工会负责,加强校务公开;实施校长议事制;治理了“三乱”现象;严查有偿家教;正风肃纪,全年无违规违纪事件。精神文明建设。一是学校开展各级各类“创选评”活动。在全校评选出优秀教师122人,优秀党员50名,优秀班主任96人,模范班级48个,1200多名学生受到学校不同奖励。二是积极开展“最美咸中人”评选活动,让榜样的力量发扬光大。对全体学生开展各种教育宣传活动29次,印发传单3000多份。1名学生被评为“咸阳市最美少年”。意识形态。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职责制;二是强化理论学习,提高教职工政治理论水平;三是抓好舆论引导,传播凝聚正能量;工会、团委工作。一是工会组织召开了七届二次教代会,通过了《陕西咸阳中学职称评定办法》。开展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2次。慰问、看望生病教职工16人次,帮助教职工处理家庭红白喜事6次,慰问困难教职工7人次,奖励教职工子女考取大学、研究生37000元。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捐款3390元。二是团委在“团推优”、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方面成效显著,舞蹈大赛、歌咏比赛等获省、市级奖励4次。信访工作。安排部署到位,信访事件及时处理,全年无1例进京上访事件。扫黑除恶。专设办公室,2名中层专职负责此项工作,进行宣传、线索摸排,整改到位。创文工作。创文工作积极作为,网上得分101分,为全市文明城市迎检发挥了极大作用。强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学校被评为“咸阳市垃圾分类示范校”。二、特色工作开展情况一是“精细管理,精致教学,精良品质”,管理措施到位;二是以“一体两翼四育十大育人体系”的德育模式为特色,创造德育工作亮点;三是倡导“先学后教、学导结合、当堂达标”为特征的自主课堂教学;四是积极构建三级管理的教研体系,是科研向纵深发展;五是智慧备考,全力提高教学质量;六是树立“质量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责任”意识;省级荣誉10项:陕西省家校共育实践基地;2020年陕西省中学生篮球锦标赛暨2020-2021赛季中国初高中篮球联赛(陕西赛区)高中男子组第七名;2021年陕西省中学生篮球锦标赛暨2021-2022赛季中国初高中篮球联赛高中男子组第六名;2021年陕西省中学生篮球锦标赛暨2021-2022赛季中国初高中篮球联赛高中男子组体育道德风尚奖;陕西省中小学数学学科优质教学基地;陕西省中小学英语学科优质教学基地;市级荣誉1项:“奔跑吧·少年”2021年咸阳市中学生三人制篮球争霸赛第一名。区级荣誉10项:文汇路街道2020年度共驻共建先进单位;咸阳市渭城区第五届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优秀组织奖;咸阳市渭城区第五届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中荣获高中女子组第一名;咸阳市渭城区第五届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中荣获高中男子组第三名;先进基层党组织;渭城区2020-2021学年度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下一步工作计划: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一是格局放大,从全省省示范角度重新审视办学思路,探索新的方法,迎接新的挑战。二是着眼实际,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生力军。三是结合市局组织的教育教学县区交叉检查反馈情况,加大整改力度,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为成为“三秦名校”打下靓丽的底色。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陕西省家校共育实践基地;2020年陕西省中学生篮球锦标赛暨2020-2021赛季中国初高中篮球联赛(陕西赛区)高中男子组第七名;2021年陕西省中学生篮球锦标赛暨2021-2022赛季中国初高中篮球联赛高中男子组第六名;2021年陕西省中学生篮球锦标赛暨2021-2022赛季中国初高中篮球联赛高中男子组体育道德风尚奖;陕西省中小学数学学科优质教学基地;陕西省中小学英语学科优质教学基地;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