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洛南县融媒体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做好新闻宣传工作;负责“三台一端三号”的运营及信息发布工作;负责对外宣传和基层新闻宣传队伍建设工作;负责政务信息服务工作;负责中省广播电视节目转播工作。 | |
住所 | 洛南县环城北路287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琳 | |
开办资金 | 4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洛南县委宣传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67.62万元 | 342.1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具体开展的业务工作(一)电视栏目不断更新。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全县重大项目建设、秦岭生态保护、党史学习教育、文明实践行动、全域旅游、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开展宣传报道,在《洛南新闻》栏目开设《贯彻落实县委十九届十次全委会议精神》《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老城区改造进行时》《文明实践在行动》等专栏,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积极履行主流媒体应有的社会职责。今年以来,共播发《洛南新闻》248期,播出稿件1784条,其中上送市台播出347条,省台播出15条,上送量和播发量均居全市前列。(二)广播节目坚持经常。按照“广播节目板块化”要求,努力在栏目设置和报道形式上求创新,整理完善各类档案资料。固定开设《洛南新闻》《名家书场》《流行音乐网》《悦读时间》《洛州文学》等11个栏目。洛南人民广播电台全年共播出《洛南新闻》248期,各类综艺栏目分别播出365期,上送省市广播电台播出稿件164条,常态化循环播出公益广告2190条次。此外,在疫情防控和防汛工作中,充分发挥应急广播系统“覆盖面广、传播快、群众易于接受”等特点,每天分时段播出“防疫知识、气象通知、人盯人防抢撤”等具体措施,为全县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防汛救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提供了可靠信息来源。(三)移动优先战略充分彰显。旗帜鲜明坚持“移动优先”战略,进一步加强“爱洛南”手机客户端、“洛南融媒”微信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的运营和推广力度。在“爱洛南”APP开设《洛南头条》《洛南新闻》《印象洛南》《人物风采》等16个栏目,及时发布时政要闻、洛南新闻、通知公告等各类信息。今年以来,“爱洛南”客户端累计发稿8342条(次),累计点击量980万次,下载装机用户15734人次,位居全市第一。“洛南融媒”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5600余人,累计发稿3150条,累计点击量260万次。“洛南融媒”官方抖音号发布作品1130件,关注人数3.5万,单日关注人数增长最高达5200人次,单件作品最高浏览量628万次。“洛南融媒”官方视频号于6月中旬开通,目前发布作品690件,新媒体平台传播优势进一步彰显。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主题报道引领舆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歌颂党的丰功伟绩,在全县营造积极向上、热烈喜庆的良好氛围,融媒体中心提前策划,在广播台、电视台、“爱洛南”手机客户端和微信公众号开设《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红色热土奋进洛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党史故事100讲》《红色记忆》《我在汉字故里诵读红色经典》等栏目。购置红色电视剧41部,红色电影65部,从2月份开始进行集中展播;在全市率先策划并拍摄了《唱支山歌给党听》主题快闪,点击量突破10万+,被学习强国平台、中国IP电视《百城传唱》栏目采用播出。为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我们通过“爱洛南”客户端举办了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共有8600名党员干部参与网上答题,累计点击量15.2万次。竞赛活动中,各镇办党委、县直各党委精心安排,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热情分享、积极参与、认真答题、热烈讨论,掀起了学习党史知识、提升思想觉悟、开创工作新局的热潮,进一步激发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奋进、攻坚克难,立足本职岗位做贡献的热情。(二)灾情报道凝聚力量。“7·22”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后,我们快速反应,先后派出8路记者分赴麻坪、石门、石坡、巡检、洛源、保安、柏峪寺、灵口等重灾区驻站,全面报道灾区情况。各路记者冒着危险,爬坡过河,徒步前行,第一时间到达石门镇张湾村、留题村,石坡镇黑山村、麻坪镇峪口村、洛源镇农林村等重灾区,及时播发各级领导靠前指挥、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广大群众开展自救的鲜活报道。同时,我们按照“移动优先、内容为王”的媒体融合发展战略总要求,发挥短视频编发简便、传播速度快、网民易于接受等优势,加大短视频报道力度,抢占舆论制高点。灾情发生10天时间内,融媒体中心累计派出记者150人次,出动车辆32台次。在《洛南新闻》开设“众志成城·抗洪救灾”、“融媒记者灾区行”等专栏,累计播发灾情新闻81条,评论2条;“爱洛南”手机客户端发布各类灾情新闻156条;“洛南融媒”微信公众号发布新闻26条;“洛南融媒”视频号、抖音号发布短视频267条,总点击量260万人次;“融媒主播楠楠”视频号发布视频18条,点击量120万人次。上送商洛电视台《新闻联播》《商洛全接触》播发新闻24条,上送陕西电视台播发新闻11条,为外界了解洛南灾情、开展救援行动提供了可靠依据。这些短视频大都制作精细、画面感人,真实记录了灾区群众生活状况,彰显了基层干部心系群众的感人事迹,讴歌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危急时刻的责任与担当,很好的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作用。(三)民生报道回应关切。从去年开始,我县启动了老城区地下综合管廊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设初期,广大市民对这项民生工程给予大力支持,也体现了极大的包容和理解,但随着项目建设的推进,特别是因道路封闭造成的交通堵塞等问题,使市民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融媒体中心积极策划开设《老城区改造进行时》、《“改”出一片新天地》等栏目,就工程进度、完成时限等问题进行深入采访。“两拆一提升”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围绕城区管理水平“十大专项行动”,持续派出报道组跟进报道,通过电视新闻、广播、短视频等加大宣传,为此项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起到了疏导情绪、化解矛盾、回应关切的良好作用。(四)十四运报道全面及时。按照市、县关于十四运会宣传工作要求,融媒体中心及时成立宣传报道小组,策划宣传方案,采取图文+新闻+短视频融合报道方式,对全县十四运筹备以及氛围营造工作进行全面采访报道,在《洛南新闻》《洛南头条》推出“十四运”宣传稿件30条,洛南融媒公众号、抖音号、视频号推出“十四运”宣传短视频、图文等各类新闻227条,点击量67.1万,客户端首页首屏设置宣传标语4条,文章题图标语2条,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存在问题一是专业技术人员紧缺。洛南县融媒体中心现有工作人员58人,其中50岁以上14人,占人员总数的24%。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偏大,且多数为非传媒专业院校毕业,而年轻同志多为聘用人员,因其身份、工资待遇等原因,导致人员归属感不强,人才流失现象时有发生。二是设备更新迫在眉睫。我中心经费极为紧张,严重制约了新闻宣传及各项事业的发展。目前所使用设备陈旧,急需无线图传、电视直播、高清摄录等专业设备。三是宣传事业发展受阻。受人才、设备、资金等因素制约,多年来我中心开设的栏目主要以时政新闻为主,无精力也无能力开设社会民生类栏目。其他专题、文艺性节目多为临时性或阶段性开设,无法坚持经常。四是体制机制有待理顺。按照中省关于融媒体中心建设相关要求,新成立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为县委直属事业单位、归口宣传部管理,而洛编发【2020】8号文件只将主管单位由文旅局变更为宣传部,建议县委下一步予以明确。同时,希望增加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如设立总编岗位,统筹全中心新闻宣传业务工作。五是办公条件亟待改善。融媒体中心成立后延用原洛南县广播电视台办公用房,该办公楼主体由两部分组成,分别建于1976年和1998年(距今45年、23年),该楼体属砖混结构且为单边楼且楼层高度有限,无法进行改造,不适合作为演播、访谈等业务用房。因使用年限较长,侵蚀严重,虽几经维修但效果不佳,屋顶、外墙不同程度出现破损脱落现象,形成危房。尤其是今年雨水偏多,每到雨天过道进水、墙体遭水浸后表皮脱落严重,有不安全隐患。整改措施多方争取,多措并举,全面更新广播电视采编播设备,全面提高节目质量和产出率,努力打造县级一流媒体,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强化督查,做好安全播出。坚持以播出安全为硬要求,加强日常管理,完善机制,强化责任意识,加大技术培训,全力做好播控机房、无线发射、采编设备管理等环节的技术维护和保障工作,提高广播电视采编制播技术水平和节目质量,确保安全播出无事故。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今后,我们将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带来的不利影响,继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在以下几个方面求突破:一是继续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形成强大传播矩阵,抢占舆论制高点。二是旗帜鲜明贯彻“移动优先”战略,牢固树立“内容为王”意识,在创新机制、做精栏目、扩大影响上谋创新。三是加大政务服务和广告运营力度,不断加大自身造血功能。四是狠抓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媒体融合发展队伍。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