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煤化工产业促进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煤化工领域技术咨询服务、煤化工产业关键技术研究、组织实施中试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煤化工技术服务、技术引进、技术推广、科技服务。 | |
住所 | 榆林高新区创业大厦10楼 | |
法定代表人 | 张军 | |
开办资金 | 305.63万元 | |
经济来源 | 自筹资金 | |
举办单位 | 榆林高新区管委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05.63万元 | 521.7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煤化工产业促进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1年12月28日申请变更了宗旨和业务范围及开办资金,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技术引进工作一是引进唯赛勃膜材料制造,促进上海唯赛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榆林市煤炭资源转化引导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榆林高新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四方完成合作方案以及协议签订。二是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与青海省化工设计研究院落户榆林,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榆林的化工产业发展,为政府职能部门做好第三方咨询工作,发挥规划、咨询、评估论证、工程概预算、工程设计、技改技措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在工程项目建设、新技术的开发、安全、环保、节能等领域为企业及政府提供系统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提供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服务工作。三是引进空气化工产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综合示范项目,拟利用高潞空气的甲烷二氧化碳干重整技术,投资建设园区一体化工业气体岛,衔接上下游客户的产品和需求,实现园区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四是引进乙烯法醋酸乙烯项目,对北京化工大学李群生教授团队、美国KBR中国独资企业凯洛格布朗路特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天津石油化工技术中心姜浩锡教授,针对榆横聚烯烃产业链——乙烯法醋酸乙烯项目所需的专利技术进行了考察调研。二、技术咨询服务配合榆横分局调研内蒙古污水处理,了解污水处理厂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以及目前生产运行状况(水质、水量、指标、杂盐等);了解污水处理厂的投资、运行成本及电、汽、助剂等消耗和人工成本,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占地、土地供应方式;了解第三方与园区管委会合作模式、收费标准、接管标准,管输成本、预处理方式,为榆横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建设以及环保指标提供了有利信息。为榆林高新区参与编写“榆横高端聚烯烃新材料产业链”工作方案,我中心负责技术支撑服务,联络专家、第三方专业服务团队;负责对接专家组成员和第三方技术服务团队日常业务,通过梳理研究发展现状,找准产业和技术发展瓶颈,为招商引技提供准确资源和信息。为榆横工业区污水处理厂编写有机污水处理启动建议,充分考虑现有产业布局和“双碳”目标要求,对独立的浓盐水处理厂(榆横工业区第一污水处理厂)的需求逐渐下降。榆横工业区转型发展高端精细化工、新材料、氢能、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对有机污水处理厂的需求更加强烈,榆横工业区第一污水处理厂基本达到满负荷运行的实际情况,在不影响园区发展、补齐园区短板、提升招商引资能力,达到《化工园区安全风险排查治理导则(试行)》针对化工园区管理基本条件要求出发,建设榆横有机污水处理厂。三、入园咨询服务北京探微精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关于年产5万吨碳五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咸阳三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子公司陕西北宸神塬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聚酰亚胺单体及聚合物新材料项目。榆林城投佰盛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综合利用煤化工尾气年产50万吨食品级液体CO2、2万吨碳酸氢铵及1万吨工业氨水项目。空气化工产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精度气体项目。陕西钠博盛源气体有限公司新建乙炔生产及工业气体分装项目。四、技术研究开发了高盐、高COD有机废水处理技术提升项目,已完成可研报告,该该项目实施后,可推动煤化工水方面的持续健康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同时本项目在解决了高盐、高COD废水处理难等方面问题,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同时还改善了水环境,缓解高盐、高COD有机废水处理利用和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方面的压力。同时随着项目的产业化推广,还将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等良好的社会效益。高盐、高COD有机废水在处理工艺能缓解煤化工行业水资源紧张、提高循环水水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预计2023年7月~2023年12月投料试车,竣工验收。五、科技服务工作围绕榆横工业园区高端烯烃新材料产业链建设进行随访调研并协助完成调研报告,为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应对能耗“双控”挑战,大力提升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和竞争力,聚力打好高端烯烃新材料产业攻坚战,加快提升产业链水平和竞争力,加速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具有高新区特色优势、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领航企业和拳头产品,推进全市产业迈向中高端,为园区招商引资提供了清晰的目标和有力的支撑。结合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长庆乙烷制乙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乙烯定价机制方案,为榆横园区贯彻国家双控政策、发展烯烃下游产业链,按照低碳减排、绿色循环为思路,向精细化发展,向高端化发展有了明确方向。结合氢气技术经济分析,从工艺角度出发,为榆横工业区兰石化完成氢气定价机制方案。六、取得的主要效益技术引进上海唯赛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榆林市煤炭资源转化引导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榆林高新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在陕西榆林共同投资设立唯赛勃(榆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唯赛勃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榆林膜科技投资建设项目(一期),通过租赁榆林高新区5号标准化厂房,建设两条全自动膜元件生产线项目,预计投资8000万元,已完成可研报告。促进中心自主开发的单炉30万吨/年混煤(≤30mm)热解示范装置项目,由陕西双翼煤化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并完成了示范项目建设。目前,我国粉煤中低温热解技术尚未完全突破,成为大规模产业化的瓶颈。陕西双翼煤化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榆林煤化工产业促进中心合作攻关,在传统的固定床直立热解炉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造,解决了粉煤热解过程的关键技术难题,并实现热焦余热回收,节能减排和综合经济效益显著,为煤炭分级清洁利用提供了创新路径。双翼煤化公司建成的30万吨/年粉煤热解工业化示范装置为国内单炉规模最大,实现连续稳定运行,各项工艺参数达到设计指标。装置运行结果表明,焦油产率按入炉原煤计超过8.0%,半焦产率61%~63%(无水),产品质量稳定,吨煤外供煤气量670m3左右。而且热解温度可控,实现DCS控制、规范化操作。该示范装置全部采用国内先进的技术设备,拥有20余项技改创新设计,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2021年度产值为190539万元,利税为31351万元,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较大的推广价值。七、目前存在的问题1、通过高新区审计督察局对2016年至2020年度财务收支情况审计,提出专项资金未使用完毕。2、人员紧张,缺少专业技术人员,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做支承。八、整改措施1、完成审计整改项目。做好财务预算决算,盘活专项资金,结合财政部文件,重新确立新项目。2、做好技术应用和推广。中心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是榆林能化产业发展的智库,作为一个非盈利的专业团队,从中心实际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同时坚持技术创新,努力推动榆林在煤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及关联产业的健康发展,组织企业与行业专家之间的科技交流。3、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推广现有技术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建立开发放共享实验室,增加与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相关的仪器设备,为与国内科研院校、企业进一步深入的项目合作提供平台。4、储备技术和人才力量。通过与国内外的高校、研究所、企业对接、技术引进中试项目或技术合作开发,为榆林能源化工高端化发展储备技术和人才力量。九、下一步工作计划1、完成维赛勃项目投资建设,促进该项目尽快落地榆横工业区。2、配合高新区管委会各部门技术引进、技术对接、技术咨询工作。3、开展高盐、高COD有机废水处理技术提升项目的立项建设工作。4、完成榆林市现代能源化工产业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兰炭产业技术集成与示范创新专项《30万吨/年混煤(≤30mm)热解装置》项目验收,大力推广该项技术示范装置技术。5、继续开展业务活动范围内的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