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法律援助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协调、监督并组织实施本市的法律援助工作,统一受理同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指定辩护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审批民事、行政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服务。 | |
住所 | 新楼下巷19号 | |
法定代表人 | 徐扬 | |
开办资金 | 10.8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司法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73万元 | 9.5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法律援助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度,我中心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我中心在市司法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民生需求,充分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作用,积极为弱势群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有效发挥了法律援助在解决民生、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一、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成立学习领导小组,制定详细学习计划,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按照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强化思想武装,突出本职工作,扎实推动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经过学习教育,全体工作人员受到了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精神洗礼,政治意识、党性观念明显增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进一步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2021年“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以来,我中心共办理免于提供经济状况证明案件65件,其中老年人30件,残疾人18件,外来务工人员17件。为群众提供上门援助服务5次,开展大型宣传活动5次,受到群众广泛好评。二、认真参加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启动以来,我中心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参加到整顿工作中,成立榆林市法律援助中心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同时在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组(文字材料)、舆论宣传(线索核查)组、后勤保障组三个小组配合市局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工作,制定《教育整顿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把教育整顿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将教育整顿与法律援助工作相融合、相促进。经过一场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激浊扬清式的“延安整风”、铸魂扬威式的主题教育,全体工作人员素质能力得到普遍增强,更加激发了工作人员干事创业、履职担当的内生动力。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要更加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宗旨,认真对待来访来电群众诉求,践行初心使命,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贴心的法律援助服务。三、积极开展防疫常态化防控工作2021年我市疫情形势虽有好转,但我们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等上级部门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为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来访群众坚持落实扫码、戴口罩、测体温等常态化防疫措施。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简化办事程序和手续,特别对疫情防控工作一线的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军人、人民警察、志愿者等人员提出的法律服务需求,优先受理、优先办理,实行当日办结制。四、创新举措,提升法律援助服务满意度一是为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开辟绿色通道。对战斗在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军人、人民警察、志愿者等人员提出的法律服务需求,优先受理、优先办理,实行当日办结制。二是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站网络建设。在高新区公共法律服务大厅设立咨询点,派值班律师进驻,方便群众就近咨询,办理法律援助业务。三是“12348”热线实现“7×24小时”365天全天候运转。为了更好服务群众,及时解答群众法律疑惑,方便群众随时随地拨打“12348”热线,2021年9月1日起,“12348”专线与榆林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正式融合,“12348”专线迁入便民热线中心,中心每日安排一名律师,接听群众来电,解答群众咨询。截止202年12月31日,“12348”专线共接待群众来电咨询1.4万余人/次。五、取得的主要效益中心先后印制了《民法典》、《刑事诉讼法》、《法律援助指南》、《宪法》、《劳动合同法》、《法律援助法》、《行政诉讼法》、《土地管理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对联、年画等宣传材料,制作了雨伞、书包、毛巾、围裙、水杯、抽纸、签字笔、指甲刀、T恤等宣传品,开展大型宣传活动。组建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社区、农村、工地,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现场受理法律援助案件等方式,让老百姓知晓如何通过寻求法律援助,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021年,中心共办理援助案件876件,受援群众达900余人,其中民事案件291件,行政案件19件,刑事案件537件,非诉讼案件29件,较2020年办案数量增长11%。接待群众来电来访咨询1.6万余人/次,出动法律援助志愿者50人/次,深入全市各县区五个乡镇(社区),举行大型宣传活动5次,这些活动的举行进一步提高了法律援助的知晓率,提升了群众的法律意识,扩大了法律援助的社会影响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有效发挥了法律援助在解决民生、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六、目前存在的问题1、人员数量不足,制约法律援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中心共有工作人员6名,随着法律援助范围的不断扩大,法律援助案件的不断增长,人员的短缺严重制约了法律援助业务的进一步开展;2、法律援助中心没有固定办公场所。从成立至今六易其所,现办公地址为原司法局旧址,该楼地处新楼下巷,门面较为隐蔽,群众找寻不易;办公场所居于五楼,无法设立无障碍通道,残疾、老年群众来访不便;由于年久失修,外围瓷砖成片脱落,极易砸伤过往行人及车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七、、整改措施1、向编办等部门汇报,争取增加人员数量,解决人员短缺问题;2、向市政府申请符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加强临街一层便民服务窗口建设,合理划分功能区域,完善无障碍配套服务设施,满足接待群众需要。”要求的办公场所。八、下一步工作计划1、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法》,继续加大法律援助宣传力度,扩大法律援助社会影响力,使更多群众受益;2、加强对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管理工作,加大考核力度,择优挑选责任心强的律师值班。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