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中国共产党旬阳市委员会党校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党的各级各类人才。干部培训轮训调研、科研、教研 | |
住所 | 旬阳市城关镇瑞莲路11号院 | |
法定代表人 | 夏崇庆 | |
开办资金 | 224.1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旬阳市委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45.12万元 | 492.36万元 | |
网上名称 | 中共旬阳县委党校.公益 | 从业人数 1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1年9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住所和举办单位。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旬阳市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教育培训亮点纷呈。一是以红军精神教育培训基地、“国桦食用菌科技公司循环经济发展教学基地”为支点,建成一批“一线课堂”和“实训基地”,不断拓展“课堂教学+基地体验+学术研讨”教学模式。全年共举办各类班次6期,受训党员干部近2000人。二是深入镇、村(社区)、市委及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中省驻旬各单位,宣讲党史、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届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奋斗及启示等,全年共计宣讲111场次8700余人,其中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31场次3880余人。以《红色旬阳》为专题,录制“微视频”党课在全市范围播放,扩大宣传覆盖面。(二)科研教研彰显新作为。一是积极参加省市理论研讨会。获全省党校系统(行政学院)第35次理论研讨会论文三等奖1篇,获全市党校系统第二届理论研讨会论文三等奖1篇。向陕西省委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申报2021年度课题2项。撰写的《五四精神与新时代青年使命》《论“一肩挑”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及思考》等4篇文章分别在《学习导刊》《时代人物》等期刊发表,《让党的旗帜在党校上空高高飘扬》在《安康干部教育研究》刊发,《在红军战斗过的地方》一文在《安康日报》刊登。二是做好咨政服务工作。撰写的《旬阳农业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与思考》《关于农村居家养老及留守老人管理和服务的调研报告》《对驻村工作队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作用发挥的思考》《新形势下关于基层干部理论学习现状的调研》等5篇调研报告,以《党校工作信息》方式报送市委,得到了市委领导肯定性批示。(三)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建筑工程一期项目(综合楼、教学楼、附属用房及配套设施)于2021年6月开工。目前已经完成了“三通”和临时建设用房、场地道路硬化和土方开挖,边坡治理工程全部完工,春节前完成附属用房主体工程、综合楼基础工程和教学楼25根担承桩灌注工程。已取得《关于旬阳市委党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建筑工程二期项目(学员食宿楼、报告厅、地下停车库)初步设计的批复》,经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成立工作专班,拟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用EPC+F的方式招标建设)。目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理论宣讲“声入人心”。以基层党员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建立“唱红歌+理论宣讲+有奖知识竞答+实地体验”模式,寓教于乐,让群众“愿意听、听得进、记得牢”。在宣讲前选取耳熟能详的经典红色歌曲,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我和我的祖国》等,引导大家齐声合唱,表达对党、对祖国、对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歌颂与赞美。在宣讲过程中,围绕党史、基层党组织建设、热点问题等开展接地气的有奖知识竞答,激发了党员群众的学习热情,检验了学习成果,增强了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在宣讲后注重依托本地红色资源、教育培训基地,带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实地观摩体验,重温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凝聚起听党话、感恩党、跟党走的思想共识。理论宣讲“声入人心”服务项目已编入省文明委《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陕西创新案例》,消息在市融媒体、央广网、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刊登。(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产业振兴提质量。逐步形成以烟草种植、畜牧养殖、拐枣林果、花椒建园、中草药为主的“五大产业”。全村发展烤烟400余亩(其中村集体烤烟50亩),产值1060551.17元。百亩连片花椒建园规模正在实施,已种植花椒30余亩,以家庭农场为主,引领全村养殖生猪200余头。有序组织有就业意愿的劳务输出150余人,群众增收致富基础逐步夯实。二是完善设施惠民生。对标“两不愁,三保障”,开展巩固脱贫成效“回头看”,解决了2户因灾住房安全问题。抢修主道路200多米、产业路3000多米,清理塌方700多方,新增避车道3处,疏通涵洞2处,修复水窖基座底部悬空1座。三是资金帮扶办实事。在产业发展、水毁救灾、疫情防控、农产品展销等方面多渠道为白石河村提供帮扶资金6.73万元,联系爱心人士捐资1万元,组织干部职工和“爱心人士”积极参加桐木镇第二届农副产品展销会,现场购买价值1万余元的农副产品。(三)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宣传旬阳营商政策,邀请浙大教授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素能提升培训班作《经济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和社会治理》等专题讲座,优化提升了营商环境。向市招商局推荐有效招商信息1件。(四)全员参与“城市创建”。一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市委党校负责小河北社区滨河东路100户279人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战时纪律,取消节假日,巡回核查住户信息,做到楼不漏户、户不漏人。加强疫情发生地来旬返旬人员的健康检测,及时上报信息。抽调三名同志在腾达宾馆全天候疫情防控值班,为西安航空学院学生“守候平安”。二是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加强机关单位日常环境卫生保洁和病媒生物防制,定期组织全体教职工清理办公区、校园内外及公共楼道卫生死角,列支3600元聘请了环卫人员开展卫生片区环境整治。扎实开展校园整治美化,专项列支15200元聘请紫薇园林公司专业人员定期对校园绿化带、花坛里的树木进行施肥、补植、修剪,巩固提升“市级园林式单位”成果。组织干部职工在甘溪镇十字岭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全年共抽调12名教职工分6班参与城区交通疏导宣传工作。三是加大经费投入。本年度购置疫情防控物资2800余元,列支2400余元制作健康教育宣传专栏,支出500余元制作了控烟标识。列支2300元聘请了专业人员定期开展消杀工作,做好病媒生物防制。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是老校区教学硬件设施陈旧落后,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需求,新校区工程建设进展缓慢,未达到“六有”标准。二是校委会班子配备严重不足,影响工作推进。改进措施:一是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协商,扎实推进新校区建设步伐。二是配齐班子,落实校委会负责制。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是强化教学精品研发,不断提升干部培训质量。突出主责主业,举办科级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基层党员、优秀年轻干部等主体班次培训班,干部专题研修班、干部能力提升班、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开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和“声入人心”志愿服务活动。二是强化科研组织管理,不断提高科研咨政分量。围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紧盯全面崛起和“一强五好”陕西强市建设组织专业教师广泛开展调研,做好课题研究。参加全省党校系统第36次理论研讨会征文活动,年度获奖、刊登理论文章5篇,呈报市委领导批示《党校工作信息》5件以上。三是强化班子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配齐班子,落实校委会负责制。建立健全符合党校实际的管理制度,提升干部教育、行政管理、后勤服务质量。选派年轻骨干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多频率进行宣讲、授课、赛教,逐步打磨建立一支适应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要求的师资队伍。四是加快党校新校区建设,为党员干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完成党校新校区项目建设(一期)工程,争取2022年国庆节前市委党校搬迁到新校区。2022年7-9月,二期项目开工建设。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