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长武县> 长武县救助管理站

长武县救助管理站

发布时间: 2022-03-29 16:47
单位名称 长武县救助管理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宏扬救助精神。宣传并做好县域内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
住所 长武县洪家镇街道
法定代表人 张亚锋
开办资金 14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长武县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0万元 136万元
网上名称 长武县救助管理站.公益 从业人数  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我单位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我站以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统领,严格按照《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规定,紧紧围绕“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根本宗旨,本着“自愿求助,无偿救助,依法救助”的基本原则,按照“救助最困难的人,关爱保护未成年人,教育好逸恶劳的人,安置无家可归的人,服务无儿无女的人”的工作理念,抢抓机遇,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着力抓好救助管理、疫情防控、安全生产、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流浪救助工作1、与时俱进,救助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新时代对救助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先后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中办发﹝2018﹞53号)和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陕办发﹝2019﹞17号),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实施意见》,要求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政府负责、严格监管、协同配合、标本兼治的原则,切实维护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为了顺应新时期救助管理工作需求,2021年,我站持续开展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着力在照料服务、救助寻亲、街面巡查和综合治理、落户安置、源头治理、干部队伍建设等关键环节上建机制、压责任、提质量、优服务,实现救助管理服务质量提档升级,推动建立了“长武县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长武县救助管理工作街面巡查协同机制”和“长武县民政部门负责人定点联系救助管理机构工作制度”等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新时代救助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解决救助管理机构工作力量薄弱问题,在全县建立起参与面广、覆盖面大、渠道顺畅、响应快速的社会救助和街面巡查协同机制,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更加积极主动的救助保护,实现流浪乞讨人员的“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早救治、早保护、早处置”,确保不发生“冻、饿、病、亡”等极端事故,为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环境。通过不懈努力,全年共接待各类求助人员83人次,经过甄别,符合条件实施救助的77人次,其中自行返乡36人次,护送返乡11人次,接领回家2人次,长期安置1人,站外主动救助27人次(弃婴1人)。2、开拓创新,救助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为了规范救助管理工作,根据省市要求,我站及时购置相关设施设备,第一时间应用“金民工程”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新)系统正常应用。集中开展了站内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化解行动。为了进一步提高救助管理工作水平与站内照料能力,完善救助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强化社会监督,根据”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工作要求,面向社会和相关职能部门,聘请了9名“救助管理工作特邀监督员”,接受社会对县救助站内运行管理、人员照料等情况的监督,加强工作的透明度,倒逼救助站流浪救助各项工作和站内照料服务能力不断提升。3、多措并举,寻亲服务成效显著。2021年,我站坚持以“大爱寻亲,温暖回家”为主题集中开展救助寻亲专项行动,把“加大身份甄别力度,加强跨省联动寻亲”作为救助工作的主旋率,把打击跑站行骗作为维护救助秩序的主抓手,及时启用人像识别系统,加大信息核查力度,通过引导谈心、DNA信息对比、发布公告、头条推送、电话联系、视频确认等措施,千方百计为流入我县的乞讨人员寻亲找家;通过预警宣示、出具不予救助通知、公安驱离等手段,对恶意跑站骗取救助的行为坚决予以抵制。经过不懈努力,今年又成功为6名流浪在外多年的智障人员找到亲人,并安全护送回家。对确实无法提供个人信息的受助人员,我站及时在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登记、上传全国救助寻亲网、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进行人像识别、在“头条寻人”发布寻亲公告、在公众号刊登发布寻亲信息、通过相貌和口音等线索甄别。由于工作细心到位、服务热情周到,受助人员家庭纷纷送来锦旗以示感谢,社会各界好评如潮,多家新闻媒体对我县救助站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县救助管理站被县劳动竞赛委员会评为“工人先锋号”,被省社会事务协会授予救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4、攻艰克难,专项救助行动持续开展。每逢严寒或酷暑等极端天气,救助站干部职工不顾个人安危,坚持每天早中晚三次上街巡查救助。2021年,面对疫情和极端天气的双重考验,我们依然心系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强化24小时值班制度,坚持开展“夏季送清凉”和“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重点对街头、广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进行地毯式排查,力争每一位流浪人员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救助。充分发挥已建立的以公安、城市管理执法部门为主体的街面巡查协同机制作用,健全覆盖全面、协同到位、服务及时的救助管理网络,强化街面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依规处理违反治安管理、城市管理规定的行为,有效减少“强行讨要”、“职业乞讨”等不文明现象5、密切协作,源头治理行动全力推进。我站根据各镇(街道)上报的情况和救助返乡流浪人员信息建立了长武县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数据库,做到了一人一档,精准监管。对接收的救助返乡人员,指导镇村了解其家庭状况,存在生产生活及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困难的,落实有关政策予以帮扶,避免再次陷入困境流浪;对确已无家可归的,指导镇村应当主动接收,并按相关政策予以妥善安置。(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规章制度。为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按照省、市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有关工作要求,根据局党组工作安排,我站及起草并报请县政府同意,成立了由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长武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起草制定了《长武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长武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规则》《长武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分工》《长武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2021年工作要点》《长武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分工,形成了由民政、教育、公安、人社、卫生、妇联牵头组织,整合各方力量,协同共进,分头推进救助保护、教育帮扶、司法保护、就业扶持、医疗保护、精神关爱六个方面工作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基本工作框架。为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较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生存发展等权益奠定了基础。二是整合多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为了充分发挥职能优势,达到资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积极争取福彩资金支持,依托教育资源,又建成了“儿童之家”2所,使全县“儿童之家”达到了10所;为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配置了电视机、电脑、视频电话、图书、报刊杂志、活动器械、音影设备等,使留守困境儿童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有专人管理,有交流、倾诉的对象,有一个与家长沟通的互动平台,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健康成长。三是落实帮扶责任,着力个案干预。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沟通缺乏、关爱缺少的情况,联合教育部门充分利用“儿童之家”积极推行“代管家长”制,帮助留守困境儿童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难题,给他们以父母般的关爱,弥补他们的亲情缺失。同时发挥救助机构的转介指导作用,引入社会共同参与关注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健康成长,有针对性的开展结对帮扶,实行个案定向干预(三)特困供养人员服务工作在做好救助管理工作的同时,我们投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服务于特困供养人员。一是每天至少两次查铺,两次打扫卫生,全天24小时保洁。二是定期为老人配发相应的生活用品,如鞋袜衣物和牙膏、牙刷、香皂、毛巾、卫生纸等。三是定期为老人洗澡、洗衣、理发,督促、帮助老人刷牙、洗脸、洗手、梳头、整理床铺,随时为老人修剪手、脚指甲,剃须等。四是制定了切实可行就餐食谱,保证肉、蛋、奶、菜合理搭配,按时就餐。对行动不便的院民,实行送餐到宿舍服务。五是对患病特困供养人员及时请医送药,住院治疗的专门雇请护工24小时陪护,确保生活安全不出问题。六是为了丰富老人们的生活,活动室全天开放,让院民观看电视、娱乐等。七是为在院老人刷新宿舍,更新了居住用床和用餐餐桌等,极大的改善了居住生活条件,八是为老人集体过生日,使在站老人充分体会到家的温馨,感受到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怀。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