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我单位在区卫健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我院再以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妇幼保健等基本医疗为中心的业务活动以外,本着以病人为主的原则还开展了内外科、儿科、妇产科、中医科等医疗活动以及辅助治疗的B超、X光、化验等的业务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21年,我单位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完成了一下工作,1、完善了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职能,优化专职公卫人员和设备配备。结合实际,对十三大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新做了细化分工,专人负责项目任务。坚持每季度对各村公共卫生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督导1次,院、村两级公卫项目管理任务具体落实到人。根据公卫科承担的工作任务和历次检查存在不足和问题,及时调整了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并增设公共卫生工作资料室等基础设施。适时调整了预防接种场地和时段要求,坚持每周五、周六全天侯预防接种。为辖区内0—14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接种卡,卡证相符率100%。预防接种报表及时、准确、完整,II类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单苗接种率达96%,并积极完成了新冠疫苗接种任务。年内成功申报为市级预防接种门诊示范单位。2、按要求开展了健康教育活动。制定年度计划,增添健康教育音像资料,印制健康教育处方16种9万余份,健康教育宣传手册4万余份。年内开展了12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和知识讲座,宣传栏坚持每月更新一次。3、辖区内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工作提前完成,共计完成体检4980人次,为体检老人免费提供牛奶面包4980份。今年将结核病初筛纳入体检项目,对强阳性者纳入管理。全镇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90%,全部予以管理,并对体检结果进行追踪干预。4、为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41443份,建档率达96%。完成了电子信息录入40237份,录入率达97%。5、结合慢病管理示范区创建活动,进一步规范慢病项目管理。对辖区内高血压、糖尿病病人、重性精神病患者重新进行了摸底登记,建立了管理档案。建立自助监测点1个。6、认真开展了传染病及孕产妇儿童管理工作。定期排查、收集和提供疫情与突发事件风险信息报告,年内传染病报告13人次,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协助上级开展突发事件处理3起,流行病调查2起。完成了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服务和临床医生“一对一”关爱21人次的随访指导工作。做好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工作,加强产科质量建设。为辖区0-6岁儿童建立了健康档案和体检手册425份,100%予以管理。建立孕产妇健康档案和体检手册490份,100%予以管理。完成产前产后访视417例。社区卫生服务站公共卫生工作纳入全院公卫工作整体规划中,与全镇公共卫生工作齐头并进,同步推进,各项工作如期完成。近期与镇教委联系,完成了1469例中小学生体检工作任务。7、卫生监督工作常态化,认真开展了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指导、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服务和医疗市场巡查巡防等工作。按要求完成了监管基本资料采集工作,全年累计各类卫生信息报告12起,开展卫生巡查12次认真开展乡村振兴工作。8、今年4月份起,我院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慢病随访工作。(1)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在随访工作中,我院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会议,专题讨论部署安排随访工作。成立了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责任人,落实了具体工作人员,确定了工作目标,并针对每一项阶段性工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人员,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保证了乡村振兴工作顺利开展。(2)明确重点、精准识别。按照阳平镇政府提供慢病人口信息数据,由院领导亲自带队,抽调医务人员60余人,对我辖区内1186户慢病患者3966人通过入户走访形式,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政策。对2019、2020、20121年度贫困户完成建档立卡工作任务596户1662人,对以上所有建档立卡随访人口全部纳入健康随访管理,完成了上门随访、乡村振兴政策宣传等项工作任务,为每个村卫生室购置了乡村振兴知识宣传牌、档案袋、音箱等必备设备,完善各类报表资料及信息录入等项工作。(3)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助力乡村振兴攻坚。为了如期完成乡村振兴攻坚工作任务,按照上级要求,对纳入管理的服务对象,将长期管理与日常服务结合起来,制定了乡村振兴工作计划和帮扶措施,全院成立了14个乡村振兴工作服务团队,每个团队抽调全科医师、护士、公卫人员、乡村医生组成,对确定的服务对象坚持每月入户随访,动态掌握各户患病情况,做好健康指导。(4)落实随访人口门诊、住院报销相关政策。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截止12月31日,完成门急诊工作量34292人次,收治住院患者1167人次。完成总收入896.3万元,其中业务收入377万元,财政补助519.3元;总支出896万元,其中公卫支出530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卫生院人才问题。虽然我院不断加强院内业务学习培训,不断提升绩效奖励机制,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外出进修学习培训。但由于总体条件偏低,还是很难留住有创新、有带头作用的业务骨干。2、乡村医生队伍问题。乡村医生老龄化,对医改、一体化管理等新生事物接受不够深入,同时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电脑实际操作困难,有畏难情绪,村卫生室缺乏人才。(二)改进措施:1、切实加强医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增加经费投入。人才培养事关医院的兴衰,高质量的人才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医院要成立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医院领导和相关职能科室各司其职的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从组织管理上保障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医院要继续加大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每年争取安排相应的资金作为人才培养基金。相关职能科室要分别制定《人才培训大纲》,以及《人才培训实施细则》,确保医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2、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的评价和考核体系。首先,要制定《人才培养考核评价标准》,考核评价的重点是理论研修和临床实践,考核标准的制定要按照以上二个方面细化制定具体的标准。考核的方法采取考试和评审,答辩与评审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其次,要建立和健全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档案,将个人的技术考核考试的成绩、进修学习的鉴定、定期技术评定材料等列入档案内容,作为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使医院人才培养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充分调动广大职工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逐步使医院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3、提高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工资待遇,逐步完善补偿机制。加强村医在职培训,提高村医从业素质,实行定点培训,有针对性地安排农村志愿从事村医工作的青年进行免费培养,成绩合格者到村卫生室执业。四、2022年工作计划在新的一年工作中,我院将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即将召开的省市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聚力我院追赶超越目标,具体主要完成如下工作:1、要充分发挥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职能。当前卫生院的中心任务就是为辖区内常住人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目标很明确,路线很清晰,近段时间来,卫生院必须紧紧围绕此中心任务开展业务,下一步逐步开展“签约式服务”活动工作。2、要加大对村卫生室的投入力度。村卫生室是公共卫生体系中的网底,在整个公共卫生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要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关于加强乡村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村卫生所规范建设,强化乡村医生的业务培训,同时及时兑现对乡村医生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经费补助。3、切实加强医院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加大财会审计力度,加强卫生信息网络建设和卫生宣传工作,促进卫生院工作全面平衡发展。4、大力开展公共卫生项目购买服务以建立覆盖辖区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为目标,坚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益性质,向社会公开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执行标准、考评办法、服务效果等内容。接受社会监督;坚持公平公正,使区体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开展。规范购买服务的规程与操作,发挥绩效作用,不断加强城乡居民积极参与的机制,以最低成本购买最有效的服务,保证社会效益最大化。在购买服务的制度、规程、内容等方面充分体现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民本理念,以城乡居民享受到良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根本,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质量与效果。5、积极转变服务模式,开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思路,通过医疗服务模式改革,建立以保障群众身体健康为核心、以全科医生签约服务为基础、上下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