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华阴市>
华阴市融媒体中心(华阴市广播电视台)
华阴市融媒体中心(华阴市广播电视台)
发布时间:
2022-03-29 14:50
单位名称
华阴市融媒体中心(华阴市广播电视台)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建成全媒体矩阵,实现“三屏一声”全覆盖。参与智慧政务建设。组织开展文化、体育等公益各类活动。打通党的政策下传和社情民意上传。实现舆情监测全覆盖,为舆情大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住所
华阴市太华北路238号
法定代表人
杨红星
开办资金
741.3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中共华阴市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846.2万元
1615.4万元
网上名称
华阴市融媒体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6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开展主要工作情况围绕中心工作,宣传样式不断出新。今年以来,我中心围绕重点项目建设、扶贫、巩卫、创文、平安创建等市级中心工作开展密集性报道,在“统筹”上下功夫、在“精准”上做文章,先后在新闻节目中开设了“十项重点工作在华阴”“抓项目求突破勇超越”“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华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村——第一书记说变化”“乡村振兴”“平安与你同行”等10余个专题栏目,关注全市各项重点工作进程,播发主题性及成就性连续报道80余条,为我市经济发展加油助威。同时还继续开办了“曝光台”“记者跑街”等民生新闻专栏,聚焦民生热点,关注百姓心声,贴人心、接地气,富有感染力。2、打好宣传硬仗,媒体担当有力显现。党史学习教育、“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活动开展以来,我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及时跟进全市学习教育工作动态,宣传理论、挖掘典型,先后在电视、广播、新媒体平台同步开办了《学党史开新局》《追寻你的足迹》《我为群众办实事》《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等主题专栏,播发各类评论、新闻、主题实践活动稿件200余条,并制作推发各类短视频500余期,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活动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3、打造融媒精品,外宣工作再创佳绩。今年以来,我中心在渭南电视台播发稿件300余条,陕西电视台播发稿件50余条,中央电视台播发稿件30余条,网络等中省市各类上级媒体发稿40条次。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新媒体平台播发60余条,累计曝光量达2亿次。二、社会效益情况10月20日,我中心记者采编的《华山秋雪》一条先后被人民日报、环球时报、新华社等媒体转载,全网阅读量超过5000万,使华山又一次成为最火旅游打卡地。11月8日,“华山冬日第一场雪”大、小屏同步推出,制造出新浪微博4个千万级以上话题,移动端总阅读量6438万。我中心积极组织策划工作,极大助力了我市的对外形象。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由于受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当前还存在爱华阴系列APP移动客户端推广使用力度有所减缓、电视记者编辑、四大信号传输运营企业调度管理急需加强等困难。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破解难题,在人才吸纳、机构运行、无线覆盖、推广使用等方面下足功夫做好工作,进一步实现搭台子、唱大戏、唱好大戏引观众的工作目标。一是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加快推进融媒体中心对外影响力,不断提高关注度、知晓率,引导群众做好线下体验,增强使用效率;二是加快建设融媒体中心大楼,高标准设计,加快无线数字广播电视发射系统建设,实现全市区域无死角无线覆盖,让广大农村群众都能收看中央、省、市的广播电视节目,及时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和致富信息等,架起了党委政府与农村群众的连心桥,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不断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对现有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推动华阴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将采取结对帮扶措施,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促使干部职工熟练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岗位工作职责、应知应会常识、新闻采访编辑知识,为融媒工作打好基础。四、下一步工作计划2022年,我中心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围绕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突破难点,创新亮点,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宣传引导水平。一是服务大局,营造舆论强势。以新闻宣传为中心,做强新闻、做精专题,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完成各项重大宣传任务。二是要深化栏目改版,要用融媒体特别是移动端优先的思维去策划和制作精品栏目。三是不断改进新闻宣传的创新报道方式,多增加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系列报道、重点报道。四是突出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支撑。队伍建设是融媒发展的关键,2022年,我们要不断充实采、编、制、播人才,培养名主持、名记者以及制作、网络技术和策划人才,壮大人才队伍,为融媒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五是不断创新机制体制,建立灵活实用的融媒体管理机制,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创造想事干事,争创业绩的良好局面,引导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为我市追赶超越、加快发展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27042号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