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华阴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种植业使用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及农业环境保护. | |
住所 | 华阴市太华路62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明娟 | |
开办资金 | 32.9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华阴市农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9.69万元 | 170.89万元 | |
网上名称 | 华阴市农技推广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3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我单位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我们紧抓关键农时和农民群众需求,开展粮油作物生产调查和技术指导服务,全年围绕“作物播种、田间管理、生产形势分析及雨涝灾害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等,编印《华阴农技》14期,及时送达农业农村局业务股,同时通过镇办工作群、职业农民群、朋友圈等及时发布技术信息,指导农业生产。二是结合农时和广大农民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大培训工作,制定了农民科技大培训实施方案,主要以小麦、油菜的栽培技术、果树、花椒和大棚蔬菜的管理等方面开展培训。培训中,我们结合华西镇阳光玫瑰葡萄的发展,聘请临渭区果树研究所王录俊老师和葡萄种植土专家李岳林在友谊村进行培训和实训,主要围绕“阳光玫瑰葡萄优良品种选择、葡萄水肥管理、病虫防治、冬季修剪”等为果农讲解;邀请渭南职院张宏建老师为花椒种植户讲解花椒栽培管理技术及冬季修剪技术,面对面、手把手进行指导,受到果农的一致好评;结合农技站、土肥站围绕“小麦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技术”等方面进行培训;并邀请渭南市高级农艺师李勇在华西镇南严村对西甜瓜、圣女果栽培技术进行现场培训,今年累计开展各类培训48场次,参训人数3120人次。三是深入罗敷镇桃下片区武旗营、五里、待仙、兴乐坊等8个产业扶贫包联村,扎实开展“五排查五确保”工作,针对贫困户家庭情况、收入情况、劳力情况和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对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着重进行产业发展情况和技术需求调查,逐户制定了技术指导方案,及时指导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小麦条锈病防治、玉米粘虫防治及雨涝灾害生产自救等,并随时接受局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调遣,派出服务小分队专家深入孟塬镇秦峪村、迪家村,华山镇大城村、西王村,罗敷镇台头村、武旗营村等进行“一对一”、“面对面”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农户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充分发挥了产业扶贫排头兵的作用。根据农业农村局统一安排,今年共组织12名技术人员参与了《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项目》,共包联96户示范户(其中:职业农民79户),主要指导作物以小麦、葡萄、甜柿、花椒为主。为了切实做好工作,我们将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制定并与农技指导员签订了《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农技指导员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技术指导员包户负责制,制定了《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科技示范主体服务协议书》。工作中,农技指导员给示范户张贴了为农服务连心卡、建立了微信群,在关键环节、关键农时、突发事件及农民群众有需要时,采取多种方式及时答疑解惑。根据农时和农作物生长特点,向示范户传授技术、政策、信息,入户入田入棚开展技术服务,切实提高了科技入户率,做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实现了农技推广工作重心向提升服务能力转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的完成了项目的年度任务。今年我们主要围绕“小麦、果蔬”等作物种植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发放技术明白纸、挂图300余份,发放农业书籍100余份(本)。依托华阴市陈真家庭农场在华西镇建立4600亩小麦宽幅沟播示范基地,因地制宜,制定了实施方案,示范基地以徐麦35、丰德存5、周麦33为主栽品种,以小麦宽幅沟播技术为核心,推广应用了“宽幅沟播、精细整地、精量(配方)施肥、优质品种、药剂拌种”五大关键技术,生产应用了小麦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工作中,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认真扎实开展工作,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科学运用肥水,加强田间管理,积极推广实用生产技术,确保关键技术及时到位,为农户农业生产保驾护航,取得较好成效。小麦实收平均亩产470公斤,比大田亩产377.4公斤增产92.6公斤。全年主要围绕小麦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共举办培训3场次,培训近1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近200余份。二、社会效益情况2021年我市小麦种植面积16.7万亩、油菜种植面积0.38万亩,今年小麦、油菜整体长势良好,呈增产局势,其中小麦预测平均亩产377.4公斤,较去年亩产358.4公斤增产19.0公斤,增长5.3%;油菜预测平均亩产143.6公斤,较去年亩产119.6公斤增加24.0公斤,增长20.1%。玉米种植面积21万亩,其中夏玉米20.31万亩,春玉米0.69万亩。从调查情况来看,今年玉米单产呈增产局势,预测平均亩产493.2公斤,较去年亩产475.8公斤增加17.4公斤,增长3.7%。其中:春玉米预测平均亩产680.2公斤,较去年亩产628.9公斤增加51.3公斤,增长8.2%。夏玉米预测平均亩产487.2公斤,较上年462.6公斤增加24.6公斤,增长5.3%。完成2020-2021年小麦试验示范工作。完成了17个品种筛选65个小区试验及14个品种大区展示试验;西农511和西农585、每个品种6个播量共48个小区的优化栽培技术集成(播量)试验;四种不同播种机型技术集成与普通条播机进行对比试验;小麦玉米均衡生产试验示范,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为我市大面积推广提供了一定依据。今年9月中下旬以来,我市出现多轮降雨天气,造成土壤湿度过大,部分田块不同程度出现内涝,渭河生产大坝外河滩地遭受洪水淹没,对秋收秋播造成一定影响,为了减少灾害损失,我们第一时间主动出击开展生产调查、讨论制定应对措施、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结合实际,编印“雨涝灾害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意见”通过镇办工作群、职业农民群、朋友圈等及时发布技术信息,指导农业生产。并及时组织技术人员积极深入田间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技术指导,指导群众抓住放晴天气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排涝抢收,做到应收尽收、应播尽播,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开展小麦无人机飞播试验,为全省制定小麦抗湿抗渍无人机飞播技术意见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技术力量薄弱,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现有技术人才知识老化,在面对一些新作物新问题时,技术指导跟不上.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结合农时开展大田作物生产调查,编写技术管理意见及产量预测分析,指导全市粮、棉、油等农作物生产,全年印发《华阴农技》不少于12期;二是持续推进化肥零增长,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和肥料利用率;三是开展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小麦宽幅播种、玉米增密度提单产等实用技术宣传、推广及指导,提高科技入户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四是完成局交办的其他临时工作任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