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石泉县图书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图书、文献、报刊、音像资料采编与储藏,图书资料借阅,图书资料网络系统维护、管理,文献数字化处理,图书馆学研究,相关的社会宣传活动。 | |
住所 | 石泉县城关镇人民路 | |
法定代表人 | 李相华 | |
开办资金 | 845.3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石泉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63万元 | 705万元 | |
网上名称 | 石泉县图书馆.公益 | 从业人数 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1年3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单位法人由姚汉石变更为李相华。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石泉县文广旅游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报告如下:一、具体业务活动1、建优场馆。2020年5月,我馆完成新馆装修和搬迁,新馆建筑面积2202.75平方米,内设一室五部一中心十大服务窗口,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持续加大力度实施了分馆、服务点建设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成11个镇级分馆、11个村(社区)服务点、1个24小时自助阅读吧,新建大证图书借阅服务点2处,正在实施馆企共建的秦巴风情园24小时阅读吧已于12月中旬前开馆,。2、加强藏书。为了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在主管局的大力支持下,已将县域大部分镇级分馆、村(社区)服务点的图书统一集中编目录入系统,本馆年新增图书0.65万余册(其中新购图书0.6万册、接收捐赠0.05万册),累计馆藏约15.01万册,征订报刊杂志120种。3、强化服务。今年3至6月,积极组织总馆业务老师下沉到分馆、服务点开展业务辅导、图书盘点、分类排架、借还系统安装、读者证办理等工作,目前总、分馆、村(社区)服务点均已实现“一卡通”通借通还服务。为了进一步方便读者,总馆坚持全年免费延时错峰开放,将每天的开放时间调整为10:00—20:30,周开放时间达73.5小时,高于国家规定的开放时间17.5小时。全年新办读者证560个,年到馆读者约11万人次,图书外借5.65万册次,就地阅览8.5万册次。4、品牌活动备受追捧。我馆陆续组织开展“线上阅读冬令营”、“4.23世界读书日”、“同读一小时”、“阅读夏令营”、“粽香端午”、“浓情中秋”、“书香话重阳”等线上线下节日诵读及体验活动40余场,影响范围广,读者参与度高,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5、送书下乡常态开展。充分利用流动服务车、纸质图书资源开展“七进”志愿服务,为各类读者提供了优质的上门送读服务,有效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抓手不断向馆外延伸。6、阅读推广形式多样。除了实施年初制定的线下阅读活动计划外,同步开展了科普书目展、电子图书推介等线上活动,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网上图书馆数字资源,也为读者提供了不一样的阅读方式和阅读空间,一定程度的规避了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影响。此外,我馆积极主动联合城关一小师生开展了“走进图书馆,书香伴成长”研学活动,引导更多青少年读者和家长走进、了解图书馆。全年累计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共计126场次,参与活动读者达3万余人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1年,我馆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推进,服务效能明显提高,给读者提供了更便捷更到位更全面的阅读服务,我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省市公共图书馆工作部署为准绳,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图书馆五项指标,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挥了县级公共图书馆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实现了社会文化公平正义发展并全面落实到位图书馆免费开放等文化利民惠民工程。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镇级分馆已建设完成,没有专人管理,不能保障开放时间。和镇级领导协调,定岗定责安排专人负责分馆开放及组织读者活动。2、人员不足:石泉县图书馆内设一室五部一中心十大服务窗口,但只有7名在编人员,无法满足开放需要。积极和相关部门争取三区人才、公益性岗位等人员,解决人员开放不足的问题。四、2022工作打算2022年,我们将以“巩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和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等为工作重点,着力从阵地建设、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及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团队为目标,从免费开放、阅读推广、分馆及村(社区)服务点业务有效开展、资源共享、图书馆智慧化、数字化建设等方面入手,抓覆盖、补短板,全力推动县域内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1、优化馆室氛围,注重效能发挥。进一步优化软硬件设备、功能布局。图书馆自2017年开始实施总分馆制建设,但由于地方财政吃紧,前期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目前建成的总、分馆、服务点等公共基础设施设备比较落后,智慧化、数字化等便捷、高效的服务水平远远跟不上新的发展趋势和上级要求。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村群众共享文化惠民成果,推动县域范围内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上的差距,我馆将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计划实施智慧化、数字化建设,解决广大基层群众自助办证、自助借还续借等问题,为其提供更丰富、便捷、高效的文化阅读服务,将优质的文化服务推广到基层一线,真正实现“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目标。2、狠抓队伍建设,定岗定责定量。一是继续认真组织开展总分馆、村(社区)从业人员的业务学习、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确保人均培训达标。二是按照馆内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分层制定绩效责任目标,制定科学的考核机制。三是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定岗定责,在做好各岗位常规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生态环保、平安建设、防电信诈骗等底线工作。3、拓展服务内容,满足公众需求。一是坚持以读者为中心做好阵地服务工作,在现有的服务项目基础上不断创新、拓展服务内容,以分馆、村(社区)服务点为依托,为广大基层群众营造随时随地的图书借阅的服务环境。二是按照《图书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和《图书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实施标准》,认真做好阵地免费开放工作,着力打造以“丝路之源书香石泉”为品牌的系列阅读推广活动,满足公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三是通过“读者座谈会”、“读者留言板”、“读者信箱”等形式收集广大读者对我馆工作的意见建议,为读者提供“菜单式”、“订单式”服务,促进各项工作向高质量、高水评迈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2021年地方文献征集情况:地方文献图书962册33465.2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