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石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石泉县分校)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全心全意为农业生产提供科技服务,承担全县农业种植及农机新技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科技开发、咨询服务;农村能源建设管理,耕地监测及土肥技术推广,农作物病虫监测及防控;职业农民培育、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及农广校招生工作。 | |
住所 | 石泉县城关镇江南新区 | |
法定代表人 | 胡松 | |
开办资金 | 58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预算 | |
举办单位 | 石泉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75.7万元 | 274.9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条例》及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如下:一、主要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粮油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完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3.91万亩,其中夏粮6.83万亩、秋粮17.08万亩;完成油料作物种植面积8.98万亩,其中油菜籽6.95万亩、秋油2.03万亩,均比去年略有增长。2、蔬菜产业稳中有增。一是扎实推进“1+10+N”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坚持以保城乡居民菜篮子消费、引导农民兴菜增收为重点,以城关镇丝银坝、中池镇堰坪、熨斗镇沙湾3个县级蔬菜保供基地及池河镇谭家湾、饶峰镇三合等5个蔬菜生产园区建设为抓手,构建县、镇两级蔬菜生产保供体系,提升蔬菜供给能力。全年完成蔬菜种植面积7.4万亩,产量达8.71万吨。二是强化主体带动。依托安康及食雨、源之泉等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订单蔬菜4000余亩,助力产业振兴。三是强化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引进推广蔬菜瓜果种植新品种20余个、规范化种植技术示范5000亩,建立示范点3个。3、特色种植成效突出。(1)茶叶产业。一是新建茶园2000亩,低改茶园2600亩,实施茶园管护2.8万亩,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3.78万亩。二是加大制茶工艺提升力度。县聘7名制茶技师服务茶企,稳步提升茶企制茶工艺及茶叶品质。全年茶产量累计1398吨,总产值达3.3亿元,实现了茶产量及产值稳步增长。(二)魔芋产业。一是强化基地建设。魔芋基地逐步壮大。建成万亩镇1个(迎丰镇)、千亩村7个、魔芋产业发展重点村27个,创建魔芋龙头企业1个、市级园区2个、县级园区8个,建立魔芋生产专业合作社31个,培育魔芋产业大户260户,新增魔芋面积7500亩,总面积达4万余亩。二是积极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产业经营机制。以柏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与1560户农户签订订单2.2万余亩,实行保护价收购,保证种植户利益。三是加快推动示范园建设。新建市级魔芋良种繁育示范园3处,核心区1280亩,示范带动3000亩。4、农业园区建设卓有成效。一是坚持统筹谋划,印发了《石泉县2021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二是大力开展园区培育工作。扎实做好园区培育工作。全年认定石泉县磨石茶叶、石泉县本草溪谷中药材、迎丰渔业3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新建石泉县军民养鸡、石泉县联盟种养等15个县级农业园区。全县农业园区总数达到106个,全县农业园区实现总产值9.91亿元、利润1.773亿元。三是强化园区带动。按照“农业园区+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积极带动农户发展蚕桑、畜牧、蔬菜、魔芋、林果、养蜂等产业,全年各类农业园区带动农户2600余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5、农机化生产再上新台阶。一是抓好农机新技术推广。实施推广水稻育插秧、收割为一体的全程机械化示范点2处,推广面积4500亩。二是积极推动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为进一步提高县域农机化水平,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及技术、引进、应用、推广、示范、农机化综合服务能力,在中池镇东沙河村实施了农机化发展项目,为东沙河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配置农机具3台套,项目总投资达21万元。三是严格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制订了《石泉县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并在政府网站对补贴机具及流程予以公示。6、植保工作扎实有力。一是及时开展病虫调查掌握灾情情况。今年共开展小麦、油菜等作物病虫害调查50余次,获取病虫资料130份,发放病虫情报10期。二是强化病虫监测防控。在中池镇裕民村和池河镇良田村安装高空虫情测报灯和自动虫情测报灯各一台,确保及时监测预警,准确掌握病害发展动态。出动无人机防控40余架次,防控面积达6.2万亩,挽回农作物产量损失达3147吨。三是大力开展农药减量增效宣传培训及新器械推广。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药安全使用宣传,现场指导农户开展病虫防治技术指导80余次,发放农药安全使用等技术资料1000余份。推广电击式杀虫灯15台,可降解黄板1.5万张,积极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有效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全年农药使用量8.39吨(折百量),同比降低2.9个百分点。7、土肥工作扎实开展。一是扎实推进耕地治理工作。全面完成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制定了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和技术措施,组织第三方实施了耕地治理及农产品监测及质量风险评估工作,截至10月底已全面完成实施及验收。二是组织实施了2021年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印发了《石泉县2021年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实施方案》,在曾溪镇联盟村三组建立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示范点,依托陕西碧峰雲泉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土地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面积250亩,目前项目正有序推进。三是抽调专人,组织对不同等级的109个监测点进行取土采样,并完成送检;完成玉米、水稻等5大类农作物50户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工作。8、富硒产业建设起步良好。一是及时出台了《石泉县2021年富硒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制定了富硒考核量化标准,有力推动了全县富硒产业发展。二是大力培育富硒产业,开发富硒产品,打造富硒品牌。全县已建成5000万以上富硒产业项目3个,已培育中池镇军民养鸡、喜河镇长阳村养鸡、熨斗镇瓦子沟村养鸡等富硒产业示范园6个,开发有珍爱公司的宝叶三清(固体饮料)、桑香宣肺清、奶伴侣、富硒桑叶蛹虫草代餐粉富硒产品4个,已制定灵雀山富硒鸡蛋、宝誉富硒猪肉、珍爱富硒桑叶茶等5个富硒农产品企业标准。三是通过展销会、茶博会、旅博会、直营店、电商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推广石泉富硒特色产品,不断提高石泉富硒产品的知名度。四是制定了全县1:50000硒资源普查实施方案,启动实施了硒资源普查招标程序。9、一村一品及休闲农业蓬勃发展。以“金蚕小镇”“中坝作坊小镇”“明星沧海桑田”“两河本草硒谷”等为代表的特色休闲农业快速发展,今年明星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坝村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五一黄金周、国庆等节假日吸引了众多外来游客,单日最高接待游客量超万人。10、人才培育工作高质量完成。为促进全县人才振兴,切实抓好人才培育重点工作落实,我站高度重视,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人才培育落到实处。一是高质量完成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任务。培育职业农民157人,经帮扶指导、考试考核、逐户认定初级职业农民157人。二是深入推进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组织开展了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共培训242人。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粮油蔬菜生产稳中有增。全年完成粮食种植面积23.91万亩万亩,7.4万亩,产量达8.71万吨。2、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建茶园2000亩,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3.78万亩,全年茶产量累计1398吨,总产值达3.3亿元。3、园区带动效益明显。认定3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新建15个县级农业园区。全县农业园区总数达到106个各类农业园区带动农户2600余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4、富硒产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全县富硒食品综合产值预计达到53亿元,富硒食品综合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5一村一品及休闲农业蓬勃发展。三、存在的问题农技服务力量薄弱。机构改革后,赋予了我单位很多新的职能,还要承担其他行政事务类工作,整体面临职责增加、工作任务增多、人员编制缩减、人员老龄化严重的局面,导致农技服务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改进措施(一)强队干部队伍建设。通过派出去与请进来、单位组织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多途径激励技术人员主动学习、钻研业务技能,提升专业知识素养,提高技术服务能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期农技推广工作需要的能战、善战农技服务队伍。(二)继续引进技术人才。一是继续在县内外聘请专家、教授在基层长期开展业务技能培训指导,提高农技服务质量。二是全面摸清基层农技人才底数,列出人才需求清单,报人社部门有选择性、针对性地招聘农业专业毕业生,构筑合理的老中青梯次人才结构,壮大农技队伍。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建设。严格落实市县2022年产业部署,认真对照各项考核指标要求,逐项梳理、压实责任,严格落实干部联镇工作制度,加强工作指导和落实力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期高质完成。(二)抓好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以粮油、蔬菜、魔芋为重点,选择适宜农作物新品种,加强示范推广,重点围绕优质水稻、玉米-大豆间作、蔬菜、魔芋、黄花菜、水果、茶叶等现代农业产业建立科技示范点16处以上。(三)强化技术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继续在县内外聘请一定数量的专家、教授作增强技术服务力量。充分调动农技队伍、技术专家团队、外聘技术队伍、职业农民积极性,利用现代化网络平台,灵活技术服务模式,抓好技术服务工作,为乡村战略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