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石泉县> 石泉县熨斗镇中心小学

石泉县熨斗镇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 2022-03-29 11:19
单位名称 石泉县熨斗镇中心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石泉县熨斗镇集镇
法定代表人 周卫
开办资金 158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石泉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735.82万元 2137.22万元
网上名称 石泉县熨斗镇中心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6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石泉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抓党建,推动师德师能双提升积极开展学党史、“三联两当一满意”等主题教育活动。树立党建引领学校工作思想,做实一部一品创建,发挥党员教师“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与业务能力双提升。(二)抓德育,育有朝气三观正的学生1.丰富德育工作载体。聚焦一日常规管理,抓实德育常规工作,形成“三全”育人格局。建立“悦劳动润童心”劳动实践教育,在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六方面下功夫,全面贯彻《德育工作指南》。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一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落实“名班主任+”工程,通过班主任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主题班队会互观互检等途径,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实行“1+3”班主任评价机制,调动班主任工作积极性。二是加强学生队伍建设。通过教育辅导、“五好十星”评选等方法,培养班级管理小助手,逐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3.加强家校共育合力。一是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修订完善《家长委员会章程》,建好三级家委会,畅通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访等共育渠道,丰富学校指导服务内容。二是构建社会共育机制。经常与当地政府和驻镇单位联系,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社会育人平台,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助力学生健康成长。4.完善德育评价机制。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德育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自信”。(三)抓“三个课堂”,助力“双减”全面落地“双减”出台以来,我校深刻把握政策内涵,积极探索“减负增效”新举措,聚焦“三个课堂”,通过构建课堂、课后、课外一体化育人体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让学校有“温度”,让课堂有“生命”,让教育回归本真。1.第一课堂夯实基础,全面落实学生学科素养在“双减”政策下,规范办学行为,开足开齐课程,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积极探索作业管理,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狠抓“五个有效”,坚持半日教研活动,推动“备教学评研一致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第二课堂拓展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紧盯第二课堂,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棋类等30多个社团,实行全员特长兴趣走班制,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第三课堂探索实践,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体验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充分挖掘和整合有效社会资源,开辟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种植、研学、志愿者进社区、家务小能手等多主题社会实践课程,将课堂延伸至校外,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四)抓常规,提升学校规范办学水平一是根据“五项管理”“考试管理”等政策要求,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激发教师内生动力,努力形成学校制度文化。二是运行机制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坚持常规管理长抓活抓,人人参与,实行动态监测,科学调控,夯实常规管理要求,形成良好的“三风”。(五)抓评价,促进教育质量绿色发展树立正确的质量评价观,落实“双减”政策,强化“五项管理”,做优“课后服务”,用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册》,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全力打造“三个课堂”,建立健全教师、学生绿色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六)抓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2021年在县局的支持下,投资120万元全面做好学校外墙翻新,校园内外整饬一新,学校育人氛围更加浓厚。(七)保底线,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发展认真贯彻“三常态两应急”安全工作长效机制,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五个最严”,常态化开展“1530”安全教育,加强冬季防煤气中毒、交通安全、特殊学生安全管护,有效确保了全校师生平安。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年来,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进一发展。1.全面落实“双减”政策,通过构建课堂、课后、课外一体化育人体系,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让学校有“温度”,让课堂有“生命”,让教育回归本真。2.全力做好教育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根据省市课后服务相关文件我校减免了307名脱贫户家庭学生课后服务费,累计15余万元;2021年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20余万元;我校60余名教职工与400余名学生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不定期开展作业辅导、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等,确保每一位学生有学上,上好学。三、目前学校存在问题是:一学期来,我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学校班子队伍年轻,经验不足,班子队伍建设还需持续加强;二是“双减”政策实施,教师和家长对教学质量观还需要进一步端正;三是青年教师成长问题还需要从教师自身寻找对策。四、整改措施:1.加强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多与兄弟学校进行经验交流,学习先进理念。2.积极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双减”政策,转变家长和教师的育人观,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3.加强教师的培训,重点是校本培训和研修,学校搭建平台,建立具体的激励机制方案,将校本研修落到实处。五、下一步工作思路1.全面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继续以“三个课堂”为抓手,切实贯彻“减负”政策,落实“五项管理”,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激发教师的活力,特别是管理团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升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2.抓“劳动实践教育”特色创建。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创新劳动教育融合教育模式,用劳动教育检验素质教育成效,逐步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劳动实践教育课程体系。3.继续夯实课改工作,借力“名师领航课”“名师工作室”,狠抓半日教研活动,做好定点结对帮扶,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助力工程,全力达成质量提升三年行动目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