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石泉县蚕种场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蚕种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 | |
住所 | 石泉县城西杨家坝 | |
法定代表人 | 秦友华 | |
开办资金 | 548.13万元 | |
经济来源 | 自收自支 | |
举办单位 | 石泉县农林科技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17.69万元 | -1280.3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我单位在县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1、蚕种生产质量稳步提升。紧紧抓住国际国内茧丝绸行情回暖机遇,确保广大蚕农稳产增收,2021年我场蚕种生产持续以降成本、提质增效为目标,狠抓蚕种生产管理,不断创新蚕种生产技术,加大原蚕区建设,确保蚕种质量大幅提高。全年共生产优质蚕种8万张,斤茧制种量较上年提高0.2张,毒率下降1%,孵化率、良卵率、杂交率均稳步提升,有效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蚕种质量。2、蚕种销售稳中突破。2021年我场本县销售蚕种7.1万张,外销蚕种0.9万余张,蚕种销售总量和上年持平。3、为提高我场蚕种繁育能力,我场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021年共争取项目资金90万元,其中省农业专项资金项目资金70万元,苏陕协作项目资金20万元。截止11月底两个项目全部实施完成。通过项目的实施,对蚕种场原蚕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蚕种生产繁育能力、蚕种处理、保护设备改造,生产人员防护,品种试验推广有大力推进。1)、桑园配方施肥及桑园补植。2021年我场对两河、池河、中池及后柳等原蚕区发放N、P、K复合肥9.97吨,老劣桑园改造发放桑园3.25万株,改善了原蚕区桑园氮肥偏重、磷钾肥不足及桑树老化严重的状况,繁育的蚕种卵粒饱满、孵化率高、体质强健、好饲养。2)、蚕沙坑及消毒池标准化建设。为规范原蚕区防微设施标准,2021年我场制定了《石泉县蚕种场原蚕基地标准化建设及资金奖补办法》,规范了蚕沙坑、消毒池修建标准及竣工验收程度,以确保蚕沙坑、消毒池的质量及资金合理使用。经验收小组验收认定:全年建设蚕沙坑230.66m3、消毒池3.44m3,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有效提升蚕种质量,降低蚕农养蚕风险。3)、配备消毒防病药品及蚕桑机械。2021年我场为原蚕户配发各类消毒药品13吨,配发各类蚕桑机械469台(个),其中:切桑机10台、伐条机34台、消毒机35台、撒粉筛30台、防毒面具40个、塑料蚕箔200个、共育车20个及换气扇100个。通过发放消毒药品及蚕桑机械,提升了原蚕户养蚕工作效率及消毒效果,降低了蚕种生产成本及风险。4)、催青室、蚕保室、浸酸室设备改造。完成催青室补湿系统升级4套;蚕保室自动温控系统2套、蚕保室蚕架改造6组;浸酸室浸酸池改造1套、浸酸加温设备3组、盐比架及其它设施若干。5)、技术推广及培训工作。我场制定菁松×皓月、锦绣×潇湘等品种繁育技术操作规程和一代杂交种饲养技术操作规程,组织技术力量大力推广原种繁育、饲养技术,使蚕种技术人员及蚕农掌握新品种繁育、饲养技术。截止目前,累计印制技术资料5000册,组织技术培训5000人次以上。4、继续推动科技创新,提升蚕桑发展。1)为了调整我县桑蚕品种结构,2021年春秋季引进锦绣、潇湘及川山、蜀水原种860张,繁育一代杂交种10352张(其中:锦绣×潇湘8361张、川山×蜀水1991张)。经试繁对比:锦绣、潇湘较两广二号好养易繁,双限性品种,蚕期可实现中日系雌雄分开饲养,有效解决了蚕种场鉴蛹工人紧张的矛盾,公斤茧制种量较菁松×皓月高0.76张,每公斤茧可节约成本45元左右;川山×蜀水秋季公斤制种量较菁松×皓月提高0.5张,且杂交种抗病性强、丝质优,是晚春及早秋理想品种,明年准备加大生产规模,逐步替代菁松×皓月。2)蚕桑副产品生产销售稳步发展。我场在蚕丝品的生产开发上取得成绩显著:一是加大自主产品生产力度,共生产“秦巴丝语”牌蚕丝被1100床、蚕沙枕90对、沙发被55床,销售额67.2万元;二是加大合作产品推广力度,销售蚕丝睡衣80套、真丝围巾70条,蚕丝毯30床。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1年石泉县委、县政府贯彻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确立了“一县一业”抓蚕桑的战略思路,并围绕这个思路,提出了“强化产业基础、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增加农民产业收入”的总体目标。我场通过全体职工的努力,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石泉县蚕桑产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全县已发展桑园7万亩,其中优质密植桑园5万亩。在农村,5万户家庭中有1万多户养蚕,3万多人从事蚕桑生产,全县年养蚕量连续6年稳定在7万张以上,蚕桑产业总产值达16亿元,其中农民蚕桑产业综合收入4亿元。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年来,我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各项精神,结合局党组下达的目标考核管理责任书认真开展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我们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工作存在的问题 1、蚕种品种引进、繁育、新型蚕机具综合利用工作有待加强。2、蚕桑副产品开发力度还需提高,产业链条还要延长。(二)改进措施1、计划引进锦绣×潇湘、川山×蜀水桑蚕品种,进行试验试繁,改良我县桑蚕品种布局;争取项目资金,推动新型蚕具在我县大面积推广。2、积极拓展蚕丝副产品开发力度,研发新品种、改良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产业链条。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2022年生产经营计划:加强蚕种生产质量管理,提高蚕种质量。全年预计生产合格蚕种7.5万张,完成销售任务7万张,进一步强化蚕桑大户包抓工作。(二)、2022年场工作措施:重点抓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1、拓展市场,加大营销力度。2022年我们将通过主动出击,做好市场调查,详细分析竞争形势,优化蚕种需求结构,努力开拓外销市场,保证完成销售任务。2、精心运筹,增收节支,争取实现经营目标。2022年经营工作必须立足于全场效益,宏观上要精心运筹,慎重把握;微观上坚持控制与搞活并重。在尽最大努力做到一保稳定二保运转三保发展,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尽力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3、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员工素质。提高蚕种场职工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培训,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严格按照生产优质蚕种质量标准搞好生产经营,确保蚕种质量标准达标;同时还要关心职工生活,注意工作方法。4、加强蚕丝品开发力度,延长产业链。2022年全年蚕丝被生产做到以销定产,保证供给,实现销售金额100万元。5、继续做好县委政府和主管局安排的工作。我们认真总结提高,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力求在新的一年里发展要有新思路,管理要有新手段,工作要有新举措,努力完成2022年生产经营目标。我们相信,有主管局的支持,有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场职工的努力,蚕种场的各项工作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