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石泉县> 石泉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

石泉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29 11:04
单位名称 石泉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县蚕桑产业建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负责全县蚕桑产业的发展规划,综合开发、宣传指导,负责全县的蚕桑生产、技术指导与服务、蚕桑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示范与推广、蚕桑科技培训、指导蚕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全县蚕桑技术服务网络和乡镇蚕桑技术人员的业务指导。
住所 石泉县城关镇西三角地蚕桑科技大厦
法定代表人 姚程杰
开办资金 165.8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石泉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8.83万元 16.9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2021年,我县依托坚实的蚕桑产业基础和深厚的产业发展情结,以现代蚕桑建设年活动为抓手,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引起的茧丝绸行情下行问题,确保全县蚕桑产业稳中有突破有创新。全年养蚕发种72197张,完成全年养蚕发种7万张任务的103%,产茧3000吨;全县18个小蚕共育点,实现小蚕共育10000张。(一)以项目为抓手引领产业发展。抢抓项目建设年和苏陕协作项目机遇,申请省级农业专项资金、苏陕协作资金、河海大学校地合作资金共计400万元。组织实施了小蚕工厂化饲养示范、大蚕省力化饲养示范、优质蚕茧生产示范、标准化桑园建设、蚕桑机械应用推广、高效蚕桑技术示范推广、优质蚕种生产装备升级七大工程。桑园套种羊肚菌、桑果产品、桑叶食品等富硒蚕桑产品开发不断推进,加速了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持续推进桑园建设。发放华康系列蚕种1062张。以池河、中池、迎丰为重点,主栽强桑一号、农桑14优良桑树品种,今冬计划新建桑园0.2万亩,完成低改0.2万亩,引进推广蛋白桑40亩。以池河明星万亩桑海、中池罗济辰农业示范园为示范基地,开展了桑园机械化管理和复合经营示范工程。重点推广桑园机械化管理、桑树草本化栽培等技术,将无人机喷洒药物等现代技术运用到桑园管理中,极大的提升了桑园管理水平。(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以天成丝业公司为龙头组织开展订单生产,公司与全县11个镇、136个村民委员会(城镇社区居民委员)签订蚕茧订单合同4061户。引进安康润泽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探索新型蚕桑+生产经营模式,开展桑园种植羊肚菌复合经营创新示范工作,40亩、20000袋羊肚菌菌种计划在12月17日全部种植结束。继续加大养蚕大户、蚕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培育3个家庭农场、60户养蚕大户、2个蚕桑专业合作社、41个高素质农民;培育4个小蚕人工饲料育科技示范点。重点培育了池河镇新兴小兰家庭农场、两河镇陈孝兰蚕桑家庭农场、池河镇蔡明峰嘉丰铂农业家庭农场、两河赵坤石泉县合胜农业专业合作社、石泉县裕丰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四)新技术推广持续推进。示范应用小蚕共育自动温控系统和半自动化小蚕饲育机,逐步普及小蚕工厂化饲养;通过示范应用可移动可除沙大蚕省力化蚕台,推广新型营茧簇具,示范方格蔟熟蚕自动上蔟技术,运用新型采茧机、伐条机、消毒机等新型养蚕装备,截止目前共推广省力化蚕台650套、小蚕共育设备2000台套、桑园管理机械800台、新型簇具6万片、新型采茧机50台,全年开展人工饲料育147张,这些设备的运用极大的降低大蚕饲养劳动强度,缩短了养殖时间,减少了病害发生,提高了养蚕效益,加快了蚕农养蚕省力化进程。(五)技术培训全县覆盖。建立了强村大户动态电子档案和蚕桑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将最实用的饲养技术、新机械应用、病害防治、蚕茧市场等信息及时更新传递到农户,利用现代电子网络高效服务于产业,年发送技术服务信息80万条以上。在我县开展省级培训会2次、市级培训会4次、村级培训会50余场次,共计培训3500余人次。对共育户(点)、30张以上养蚕大户实行定点定人包抓责任制。(六)基地及园区建设推进。打造了1个市级现代蚕桑示范基地,池河镇明星村蚕桑示范基地;县级示范园区3个,石泉县红花坪蚕桑产业示范园区、石泉县中池蚕桑产业示范园区、石泉县熨斗镇高兴蚕桑示范园区。(七)区域品牌创建强劲。一是鎏金铜蚕地理标志申报工作正在进行,以“鎏金铜蚕”文化为底蕴开发5类80余种文创产品销售火爆。二是协助池河镇明星村农旅公司开发了桑葚干,安康越航农旅开发有限公司新开发了“山有道牌”桑葚膏;珍爱公司生产的桑叶全粉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三是全力打造“石泉蚕丝”地理标志产品品牌。按国家AAAA级标准建设“沧海桑田·乡村明星”景区,通过发展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旅、文旅、工旅融合,形成一二三产全覆盖,成为石泉蚕桑生态休闲体验旅游的网红打卡地,体现出“石泉蚕丝”地理标志产品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文化内涵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政策扶持助企业农蚕增收。实施龙头企业与大户辐射带动战略。建立龙头企业培育工作专班,建立领导挂钩服务机制,制定“一对一”帮扶措施,及时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制定奖补政策,对蚕桑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进行产业奖补。2.校地合作探索蚕业新模式。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海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安康学院签订蚕桑产业合作发展框架性协议。联合省园艺蚕桑工作站、省蚕学会、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对全县合作社负责人、养蚕大户专题培训。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石泉蚕桑试验示范基地合作,在池河镇、中池镇建立了草本桑种植示范田、桑园鼠茅草以草治草种植示范田、小蚕人工饲料育四个蚕桑示范点。3.持续推进蚕桑机械化发展。积极推广了智能自动化小蚕饲育机、轨道化养蚕机械、履带式多功能旋耕机、桑园条桑自动收割机、电动伐条机、农业植保无人机、新型方格簇具等新机具。4.点面结合引领联动发展。一是培育年养蚕200张以上强村35个,培育科技示范点6个,桑蚕产业经营主体11个。二是开展三联一包活动,培育蚕桑产业典型3人,优秀经营主体1个。三是印发《现代高效蚕桑技术》3000册,蚕桑科技宣传杯90000个,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蚕桑科技培训,确保养蚕户参训率90%以上。5.示范带动融合发展助力振兴。以中国金蚕小镇建设为核心,着力培育池河镇明星村蚕桑生态文化旅游综合产业示范园区。6.积极应变减轻灾害损失。狠抓洪涝灾后蚕桑生产补救措施的落实,并对受灾严重的镇、村、户配套了共计13.41万元的消毒防病药品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技术培训力度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广度和深度;二是蚕桑产业发展的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专业技术干部队伍老龄化严重,急需补充新鲜力量。以上问题都将在明年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二)改进措施。一是成立石泉县蚕桑技术服务专家团队。根据各村的蚕桑产业技术服务需求,派出蚕桑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培训,将培训工作开展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二是进一步加强蚕桑产业发展宣传工作,对内提高单位干部的新闻宣传能力和动力,对外体贴新闻媒体做好产业发展宣传和包装工作。三是加快推进全县蚕桑技术力量的整合,争取蚕桑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深化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院地合作。四、下一步工作思路。2022年我县蚕桑工作将以项目为统领,以稳定蚕桑产业、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融合发展和提升科技支撑为工作重点,加快推进现代蚕桑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强化龙头培育。二是全力抓好规模种养。三是坚持产业化开发。四是坚持品牌化引领。五是全力抓好机制完善。多措并举,推动石泉县蚕桑产业走上更好更快的健康发展之路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1年度安康市蚕桑工作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