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石泉县喜河镇中心卫生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儿科、急诊科、中医理疗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预防保健科;预防保健;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实施;合作医疗组织与管理;卫生监督与卫生信息管理。 | |
住所 | 石泉县喜河镇王家庄社区 | |
法定代表人 | 连杰 | |
开办资金 | 608.4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石泉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74.74万元 | 565.35万元 | |
网上名称 | 喜河镇中心卫生院.公益 | 从业人数 3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石泉县卫生健康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全面落实各项医改工作任务。合疗统筹工作规范运行,覆盖率达100%;(二)认真执行药品“三统一”政策。全年,镇村两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达100%;(三)分级诊疗工作有序开展,全年镇转县级143人次,村转镇级25人次;(四)继续巩固镇村“一体化”管理创建成果,全镇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能力得到逐步提升;(五)狠抓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按时组织开展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培训与考试,确保人人掌握临床基本技能。全年镇村两级医疗机构无医疗纠纷及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六)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开展情况。1.免疫规划:2021年开展了春秋两季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上.下半年各开展了适龄儿童摸底调查,每季度定时开展0-6岁儿童卡册整理工作,常规接种2673针次,疑似预防接种反应1例,已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无接种事故发生,各接种点规范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接种资料齐全且符合预防接种规范要求。2.健康教育:制作宣传材料4万余份,发放48592份;累计播放健康教育宣传片549份,2235小时;制作更换宣传栏107期;结合卫生宣传日共开展宣传活动21次,受众1721余人次;开展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16次,受众4364余人次;针对癌症.肿瘤.慢性病患者.住院病人.孕产妇等重点人群开展了个体化健康指导334人次;通过健康宣教,切实使全镇群众了解了更多的防病知识及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提高了群众健康意识,促进了群众的健康行为形成。3.慢性病及严重精神障碍管理:管理慢性病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382人(其中高血压1055人,糖尿病248人,严重精神障碍79人),并按要求对确诊的患者实行了每季度随访.康复指导,随访5528余人次,慢病患者综合控制率达到76.3%,满意率达84.4%。4.老年人管理:共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2450人,已完成体检1721人,体检率70.3%,根据体检结果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指导指导。5.中医药健康指导: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共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2450人,对1593名人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了中医药健康指导,完成比例65%,共管理0-36月龄儿童170人,对128名儿童中医药保健服务,完成比例75%。6.孕产妇保健管理:2021年我镇共有产妇41人,活产41人(有1例双胞胎,男14人,女4人)。孕妇女摸底24人,共发放叶酸81瓶。早孕建卡17人,产后访视17人,高危孕产妇管理11人,各项指标均达100%,半年无孕产妇死亡发生。无育龄妇女死亡。7.0-6岁儿童健康管理:全镇共有7岁以下儿童414人,截止半年儿童保健覆盖255人。5岁以下儿童270人,3岁以下儿童161人。为辖区内6-24月龄农村户籍儿童共发放营养包114人,502盒。8.卫生监督协管:建立了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巡查台账(供水单位2所.医疗机构16所.公共场所9所.学校4所),共计31个卫生协管巡查对象,完善工作资料,每季度对饮用水卫生.学校传染病防控.村卫生室的传染病防治.医疗废水.废弃物的处置.非法行医.公共场所卫生安全进行了日常卫生监督协管巡查工作任务,共巡查约126余次,对存在问题的巡查对象下发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指导意见书28份,责令限期整改,配合县疾控中心完成了2次农村饮用水采样.送检工作。9.计划生育服务:计划生育服务: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任是90对,180人,已建档92对,184人,已检查91对,182人,任务完成率100%,系统信息录入率和管理率分别达100%;发放避孕药具53人,随访率为100%。10.传染病及肺结核管理:2021年门诊和住院共计诊疗9612人次(其中:住院584人次),发现丙类传染病3例(水痘),已通过网络直报,新发肺结核5例,已纳入管理,大疫情网络追踪2人,可疑肺结核推介转诊36人。(七)健康帮扶工作成效显著。按照一户一档建立帮扶档案,贫困人口签约建档率和服务率均达到100%,并完成量四次入户随访。(八)疫情防控工作情况。1.规范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管理。2.规范发热患者就诊流程。严禁村卫生室.药店接诊发热患者,截至目前我院共接诊发热患者139人次。3.实施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定期核酸检测。全年为辖区内医院.敬老院等重点人员免费核酸采样1210人次;“愿检尽检”自费核酸采样2123人次。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核酸检测486人次,陪人76人次。公共场所环境采样送检532次。4.从严加强返乡人员管理。5.加强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指导。6.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有序推进。截至12月底我镇第一针次接种16331针次,第一针次接种7453针次,第三针次接种1494针次接种过程中无异常或不良反应发生。(九)利用“全国中医药先进单位复审”和“创建省级示范中医馆”项目为契机,对门诊科室布局进行了调整,将门诊大厅和中西药房进行了中医文化改造,对诊疗区域内医护办公.便民生活设施进行了装修改造,使诊疗区域内科室布局更加合理,便民服务更加人性化,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有效提升了医院整体形象。(十)医疗设备日趋先进,诊疗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向“红十字慈善基金会”.“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申请,我院获得免费捐赠400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一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一台.“韩红爱心乡镇急救室”一所.医疗巡诊车一台,总价值超百万元的医疗急救设备落户我院,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和医疗救治水平。(十一)注重人才队伍建设。2021年度我院选派谭康才.毛冬慧.刘小璐三名医务人员,分别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进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为医院下一步发展储备力量。(十二)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工作。以开展“学党史”.“行风教育专项治理”.“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为抓手,建立健全了支部和活动阵地,按时组织党员干部强化思想教育,狠抓工作作风,营造出浓厚的活动氛围。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诊疗情况。2021年全年门诊就诊共计11781人次,住院共计580人次。较2020年相比,门诊人次减少2826人次,下降19.3%;住院人次减少98人,下降14.4%。2.业务收入情况。2021年全年医疗收入2141518.39元,其中门诊收入1242977.66元,住院总收入898540.73元。较2020年相比减少369959.91元,下降14.7%,(其中门诊收入减260426.61元,下降17.3%,住院收入减少109533.3元,下降10.9%)。门诊药占比为69.3%上升4.2%,住院药占比为49.5%上升3.4%,住院次均费用1546.5元上升4%。(三)全镇开展的十一项基本(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各项目指标均达标,其中妇幼、居民档案项目取得优异成绩,公卫与医疗.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工作的深度融合,已基本形成了防治结合的格局。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的问题:1.业务用房紧缺,制约医院发展。目前我县其他十个乡镇的“智慧接种门诊”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而我镇因业务用房问题,导致“智慧接种门诊”一直未完成建设,业务用房紧缺已成为制约卫生院发展的瓶颈。2.现有医疗资源利用不充分。医务人员紧缺,在岗的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开展新业务.新项目的进度迟缓,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导致辖区内病患流失。3.医疗质量管理薄弱。目前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4.绩效考核管理体系不完善。目前的绩效考核管理方案仍不够科学,不够完善,不能调取少数岗位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要体现在部分被动接收业务的临床科室和公共卫生科室方面,需进一步探索完善。5.村卫生室管理不够规范。这主要还是卫生院相关业务科室对村级的管理经验方法不足,督导力度不够,工作要求和质量把控不严造成的。改进措施1.积极争取项目,改善医院诊疗环境和职工生活环境。2.加强医务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努力拓展新业务,利用现有设备,积极开展新业务.新项目,以满足临床需要。使现有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作用,为当地居民提供可靠的医疗保障。3.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升质控内涵,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细化质量控制方案与质量考核标准。4.严格绩效管理考核机制,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绩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取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使基层医务人员能够奉献在基层,扎根在基层。5.加强对村卫生室监管考核力度,不断完善镇村两级绩效考核和绩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取乡村医生工作积极性,逐步改善乡村医生福利待遇,织牢镇村卫生健康服务网底。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加强人才培养,通过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赴上级医院培训学习,不断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更新管理机制,鼓励各科室积极开展新业务.新项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其发挥最大作用。(二)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充分发挥村级卫生室网底作用,加强村医中医知识培训,采用授课或组织村医到卫生院中医馆轮训,着力提高村级中医诊疗水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号:77699386361092211C2101有效期:2017年04月28日-2022年04年27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