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大荔县档案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档案保存管理,为社会提供利用服务。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接受、保管、利用等。 | |
住所 | 大荔县司令部街61号 | |
法定代表人 | 宋晓勤 | |
开办资金 | 149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中国共产党大荔县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9万元 | 32万元 | |
网上名称 | 大荔县档案馆.公益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县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1.创新“存、用”方式,加快档案数据库建设。坚持把档案数字化,信息化作为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和保障档案安全、提高便民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依托数字存储、大数据等技术,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截止目前完成馆藏档案案卷级目录录入99970条,文件级目录录入567349条,全文扫描1364361页;“双套制”接收文书档案2429件,疫情防控专题档案3191件,精准扶贫档案54697件,照片档案9115件8.7GB,档案数字化成果5.29GB。2.助力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精准扶贫档案整理指导和接收工作。制定了《大荔县精准扶贫档案移交流程》、《大荔县精准扶贫档案移交进馆清单》,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八办五组”和17个镇办开展精准扶贫档案整理业务指导。3.服务大局,做好疫情防控档案指导工作。局、馆联合对全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形成的档案进行专项检查指导,指导县应疫办对2021年以前形成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规范整理并接收进馆3191件,确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收集齐全、管理规范。4.积极介入县“十四运沙滩排球”赛事档案指导工作。参加组委会召开的十四运沙排馆档案收集整理协调会,对活动中形成的档案资料整理进行指导,确保形成的档案完整收集、规范整理。5.把握重要时间节点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6月9日在同州广场以“档案话百年”为主题,举办了大荔地方党史图片主题展览,累计发放宣传资料3500余份,书籍、环保袋、环保纸杯等2000余份,答询300余人次。使档案工作更加贴近群众需求,更好地服务群众,荣获“全省档案宣传工作先进集体三等奖”。二、取得的社会效益情况1.依法接收,丰富馆藏。今年接收应疫办、县委办、组织部、卫健局等单位档案1611卷5009件;接收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档案28份,累计接收3518份;接收扶贫档案目录50套125册,接收实体档案接收精准扶贫实体档案14439件。广泛征集,优化馆藏。征集到《百年中国十大人物·铁人王进喜画册》《大荔八鱼石刻艺术集锦》《刘氏家族族谱》《史记》等各类档案资料13册。2.优化服务,利用成效显著。优化查档接待文明“窗口”,建立“党员示范岗”,今年接待县内外查档者3420人(次),提供案卷5800余卷2400余件,有效利用4800余卷2400余件。收到表扬信、锦旗10件,群众对档案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被县妇联授予“大荔县巾帼文明岗”、被机关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3.深入挖掘,档案编研再结硕果。围绕党史学习教育,挖掘馆藏,党员干部编撰档案里的朝邑起义、荔北战役、大荔县第一党支部等地方党史故事,编研资料被《渭南档案》选用4篇,《秦风档案》选用1篇,学习强国采用1篇,县委组织部采用2篇。4.推陈出新,档案文化宣传再创佳绩。参加渭南市档案局“红色档案诵初心”展播、县宣传部“讲好党史故事助力追赶超越”演讲、县机关工委“学百年党史践红色初心”竞赛等活动并荣获三等奖,通过讲好档案故事,推广档案宣传影响力。5.多种媒介,强化线上阵地宣传。利用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大荔新闻”等新媒介平台让档案信息走进千家万户。在我馆微信公众号开设“百集微记录·红色档案”、“我为群众办实事”栏目,与县融媒体合作,连载100余集红色档案故事。6.突出亮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档案精品展和大荔地方党史图片展为平台,对县内外党员干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接待省市档案局、省高教档案学会、县巡察办、扶贫办、林业局、农业农村局等县内外单位、团体15家,学习参观1500余人(次),充分发挥档案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生动教科书作用。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一是对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创新不足,因档案干部队伍专业人才不足,人员断层,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上缺乏新颖和超前思想规划。二是档案馆新馆建设未按期完成。三是馆藏档案数量大,全部实现数字化是个长期过程,推进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在人员与技术方面支撑不足。整改措施:一是积极引进档案专业人才,充实档案人员队伍。二是积极与相关单位协调,倒排工期,加快新馆建设,争取早日完成搬迁。三是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加强数字化档案业务学习。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步,我馆将深入贯彻落档案工作的“四个好”“两服务”要求,强弱点,补短板,接续奋斗,再起新程。1.依法接收各单位文书档案,征集“十四运”、防汛救灾、疫情防控等档案资料,收集反映大荔特色的名人、名产、名胜档案及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录像、录音、光盘、照片等电子档案和电子文件。2.优化查档文明“窗口”,为查档者提供“五心”服务,坚持专人负责查档接待工作,全年接待查档人员3000人(次)以上,为县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3.深入挖掘馆藏档案,加大档案编研力度,传承弘扬大荔红色文化和黄河文化。4.依规推动档案法治工作。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档案法》、《档案检查工作办法》,配合县档案局通过“执法+服务”做好全县档案工作的检查和指导,推动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5.强化基层档案管理水平。围绕新颁布的《乡镇档案工作办法》,配合县档案局做好乡镇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推进乡镇档案工作不断提升。6.统筹抓好其他专项档案指导服务。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继续做好疫情防控档案整理指导工作;扎实做好“十四运”等重大活动及重大项目档案整理的指导验收工作;指导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形成的重要档案进行规范整理。7.加快馆藏档案数据库建设。建立并完善精准扶贫、疫情防控等专题档案目录库;年内完成大荔县财政局、大荔县农林水牧局、大荔县税务局等25个全宗馆藏档案目录著录12万条。8.推进档案“双套制”移交。加强对相关单位数字化加工的培训、指导和数据验收,年内接收“双套制”档案2300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