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石泉县工业集中区管理委员会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编制集中区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和集中区产业发展规划,并按照法定程序经批准后监督实施;负责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项目审批;负责企业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和协调、服务工作;管理集中区内的社会事务。 | |
住所 | 石泉县城关镇杨柳新区杨柳广场东南侧 | |
法定代表人 | 陈孝会 | |
开办资金 | 66.67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石泉县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3.59万元 | 106.2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承载能力。2021年,石泉经开区实施了古堰标准化厂房二期、黄荆坝标准化厂房、池河标准化厂房一期、池河东西大道西段、经开区创新中心、经开区综合服务中心、池河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古堰片区10千伏供电工程、池河片区供水工程、池河片区天然气一期等10余个园区基础设施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其中已建成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建成道路1.5公里;经开区创新中心、池河片区供水、古堰片区10千伏供电等项目已建成投用;池河小微企业孵化基地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同时,策划了池河西区标准化厂房及基础设施配套、池河片区标准化厂房二期、池河片区标准化厂房三期、池河园区东西大道东段、南北大道二期、经开区污水处理等10余个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完善项目前期手续,预计2022年可开工建设。(二)抓招商引资促产业发展后劲。2021年,石泉经开区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梳理产业链条上下游项目,策划包装、储备项目五大类67个重点招商项目。制定全年招商引资外出招商活动计划,紧盯国内外知名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组建招商小分队上门叩商,邀请安徽商会、榆林商会等来石考察,积极对接富硒食品、装备制造、电子线束等产业链招商引资线索。全年引进陕西羊羊羊、康达电子、燕景硅基新材料、安普诺科技、登泽机械、安瑞华转子、康普鸿电子、魔莱仕、屹晟泉、国芯硅业等10户投资过千万元入园企业,计划总投资10.14亿元。目前,康达电子、登泽机械、安瑞华转子、康普鸿电子、魔莱仕、屹晟泉等6户企业已建成投产,陕西羊羊羊食品、燕景硅基新材料、安普诺科技、国芯硅业等4户企业项目在建,预计2022年建成投产。(三)抓帮扶促企业稳产达效。严格落实市、县重点企业包抓帮扶制度,对47户规上企业落实领导干部包抓,千方百计解决企业面临的现实困难,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正常。已协助县人社局制定印发《招工激励办法》,采取多种措施为企业招工500余人;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1次,为企业解决还贷周转金2145.6万元,为柏盛生物等4户期企业协调贷款1500万元,协助惠利公司融资1.65亿元;协助园区企业申请奖励资金,兑现奖补资金503万元;全年开展企业干部培训4次,培训人次300余人。全年管委会帮助经开区40余户企业协调解决用水、用工、用电、用气等困难问题123个,47户规上企业全部正常生产经营。(四)抓平台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围绕园区融合发展、企业建设生产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成经开区创新中心,经开区管委会、经贸局、招商服务中心等涉企经济部门搬至古堰园区内办公,并引入羊羊羊食品、久品香餐饮、惠利创业创新、海基建设、武汉理工大学石泉科技成果交流中心等富硒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物业管理、科技创新生产服务性企业入驻。管委会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对园区公共照明、环卫管理、道路规划化管理、公交出行、电力线路、供水管网、天然气管网、公共消防等生活生产配套设施进行了提升完善。科学设置经开区“四办两中心”,有效提升了工作效能。突出规划与土地、财政金融等重点,配套出台7大类29项政策,落实落细经开区用地指标、项目申报、财政资金下达“三个单列”,全方位支持经开区发展。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工业集中区考核实现“三连优”。石泉工业集中区2020年度综合考核位列全省第7名,被省工信厅表彰为“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年度考核先进单位”,实现年度考核“三连优”(陕工信发〔2021〕183号);经开区2020年首次参与省商务厅对全省17个省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排名中位列第10(陕商发〔2021〕18号)。(二)向上争取资金成效显著。2021年,石泉经开区累计向上争取专项债资金、陕南循环发展项目资金、特色专业园区项目资金、省级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各类资金1.38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主导产业增速较好。经开区全力推动两大主导产业、三大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截止2021年底,经开区富硒食品、蚕桑丝绸、装备制造总产值分别增长15.86%、10.29%、6.28%。(四)科技创新成果明显。强化科技创新、技改扩能和质量管理,引导企业深度做好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支持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大力培育科技创新研发中心。经开区被省科协命名为“陕西省科技经济融合试点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组建科技服务队;通过“企业需求+工作站平台+院校专家+运作制度”的模式,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建成“武汉理工大学石泉科技转化中心”;与河海大学合作建成“河海大学石泉专家工作站”,建成市县级专家工作站6个。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招商项目落地数量少。围绕经开区主导产业招商落户的项目少,大招商、招大商、大发展的氛围还没有形成。2、园区土地利用率不高。已开发土地未得到充分利用,还存在部分闲置土地、厂房和半截子工程。3、企业不能满负荷运行。虽然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复工复产,但因用工难、原材料供应不足、供应链和产业链运转不畅,存在阶段性停产,复产不达产等问题。4、项目主体动力不足。依赖政府保障和惠企政策越来越强,自身动力越来越小。5、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大。一方面县财政困难,经开区争取的项目县财政无法按项目管理要求给予相应配套。另一方面是入园企业实力不强,企业自身建设投入不足,后劲乏力。(二)、改进措施1、狠抓项目建设。切实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调度跟踪推进,确保“签约项目尽快进资、进资项目尽快开工、开工项目尽快投产、投产项目尽快达标”,加强经开区公司建设,申报建筑工程总承包三级资质,培养公司工程建设管理队伍。2、竭力招商引资。从优化人员配备、细化职能职责方面创新招商工作,做好前期项目包装策划,向上争取陕南循环发展项目、外经贸加工贸易承接转移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提升企业的产能。围绕富硒产业,多方式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工作。3、真心亲商助企。以石泉专家(人才)工作站、武汉理工大学石泉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为切入点,吸纳名校英才、科研团队和企业精英在咨询规划、富硒食品、智能制造、技术培训等方面为园区经济发展和企业服务提供人才储备和技术支撑,全方位、多角度为企业服务,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运营。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紧扣市县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标准化厂房建设、千万元入园企业培育、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创新创建等工作。(二)聚焦经开区项目建设,完成古堰标准化厂房二期、黄荆坝厂房、池河西区标准化厂房及基础设施配套、半岛综合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经开区污水处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督促自嗨锅菜肴西北基地、AI智能产品生产基地、硅基新材料绿色智能工厂、年产15万吨光伏材料智能工厂等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尽快形成新增产能。(三)围绕现有产业链,强化招商引资,力争正在洽谈的年产80万立方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及建筑固体废物处理及利用、年产20万吨高锰集装箱加固件、石泉县高科技创新电子产业园等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四)积极争取省市相关部门项目资金和奖励扶持资金,创新融资、发展渠道,主动对接项目资金规划及使用,保障项目投产达效。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被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授予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年度考核先进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