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石泉县林业技术推广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林业技术推广业务范围:林业生产,植树造林及林业新技术引进应用;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检疫;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发展与管理;林业科技成果的审核、申报及推广应用;林业科技推广咨询指导,提供信息服务;林业产业技术培训工作。 | |
住所 | 城关镇城西社区三组(三里沟) | |
法定代表人 | 何社 | |
开办资金 | 22.9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石泉县林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9.73万元 | 189.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林业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松材线虫病防治:对19.2万亩松林开展春、秋两季监测普查和松木检疫执法工作,同时采用树干注药、布设诱捕器、人工喷粉、疫木除治等综合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传播蔓延态势。全年查处违规使用松木案1件,采用喷粉和诱扑防治松褐天牛3万亩次,开展树干注药防治2万株。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除治枯死、濒死松树10余万株。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下。完成无疫情镇级疫点数量1个。2、林业育苗:以杨柳苗木花卉示范园区为带动,全县共开展林业育苗2600亩,包括绿化类、观赏类、树兜盆景类和造林类苗木100余个品种,其中工程造林所用苗木繁育面积500余亩,主要品种为拐枣、侧柏、杉木、核桃等。同时,对县境内的林木种苗进行严格的产地检疫,严格实行苗木的“一签两证”,苗木产地检疫率达到98%以上。3、招商引资:在各级的大力支持下,全年招商3个,完成1.5亿元的招商任务,开具发票600多万元,超任务的12%。4、造林绿化:在造林绿化建设中,林业技术人员深入到村和地块开展整地挖坑、植苗和抚育管护等技术指导,通过严格标准和质量把关,协助完成营林造林10.61万亩,其中完成退耕还林3.41万亩、其他造林1.5万亩,飞播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退化林修复1.7万亩,森林抚育2万亩。5、林下种养: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产业,种植木本中药材、木本油料林和林下魔芋2.30万亩,林下养殖130万头。发展林下养蜂2万箱,建2个种蜂场和3个标准化养蜂场,创建石泉蜜蜂品牌;发展以香菇、木耳为主的食用菌260万袋。6、园区建设:培育市级园区1个、创建3个县级园区;对22个林业示范园区进行拓展升级建设,重点加强了经济林管护和林下配套产业的发展,巩固提升园区规模和建设水平。各园区已完成了经济林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管护工作,为建成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示范园区奠定基础。培育市级航母核桃园区1个,创建市级核桃良种繁育示范园1个。7、中药材产业建设:全县累计发展杜仲、山茱萸、吴茱萸、山楂、黄精、五味子、淫羊藿、白芨等中药材3.83万余亩,核定奖补面积4000余亩,兑付奖补资金220余万元,引进久泰农旅、乾佑禾、佳朗公司等龙头企业,培育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区7个、专业合作社12个,种植大户100余户,户均增收1200余元,实现产值近亿元。8、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推送野生动物保护宣传信息20余件次,在城镇社区、村庄院落等醒目位置张贴打击整治破坏秦岭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通告1100余份,悬挂横幅标语15幅,发放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单、宣传册和野生动物图谱3000余份,营造了浓厚宣传氛围。对全县野生动物养殖场进行了关停、转产及妥善处置。9、野猪、非洲猪瘟防控:印发了《石泉县野猪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石泉县林业局关于野猪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紧急通知》,制定了《野猪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责任、细化了分工,确保了野猪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扎实推进。以辖区与毗邻县、镇、村交界线为重点,依托全县574名天保、生态护林员对辖区内野猪驯养繁殖场、野猪野外分布区域、栖息地以及野猪频繁出没区域非正常死亡、种群数量异常波动等情况进行重点巡查,聘请第三方公司对全县野猪危害庄稼等进行了防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减少了农户的损失。10、胡蜂防控: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林地胡蜂防控工作的通知》,全面落实胡蜂防控各项工作,指导各镇人民政府采取“查、灭、防、宣、报”五项措施全面铺开胡蜂防治工作。组织各镇林业站、村护林员对全县胡蜂巢数量及分布状况进开展监测排查,对城镇周边、学校附近、公路沿线、旅游景区等人口密集区进行重点排查,累计监测排查胡蜂巢795个,出动排查人员1000余人次。累计发放胡蜂防治宣传手册、胡蜂习性与识别等宣传资料7400余份,技术员进村入户开展林业产业技术及胡蜂防控知识培训30余场次,受训1200余人次。在人口密集区设置警示牌574个,制作宣传板、横幅132块(幅)。11、三里沟管护:在防火期内,中心落实带班制度,加强林场的管护力量,进一步强化林场管护责任,严格执行防火值班制度,春节、正月十五和清明节等重点时段,聘请周边村民组建护林防火队,由护林员带队实行全程蹲守、巡回监督,确保无森林火灾发生。严格实行巡山制度,加强日常对林场资源的管护,确保无一起滥砍乱伐、盗伐、占用林地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安全。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1,2021年完成核桃建园和改良各1.2万亩,超任务的20%;完成林业龙头企业创建3个;新增林下魔芋0.5万亩,超任务的40%;新增县级林业园区5个,创建市级核桃苗木繁育基地1个;创建市级“林芋蜂”山林经济示范基地创建2个,完成县级“林芋蜂”山林经济示范基地培育3个,超任务的200%;林下种植完成10.89万亩,超任务的8.6%;林下养殖完成任务131.18万只(羽),超任务的9.3%。通过请专家、外聘技术员和本单位的技术干部,进地头、户对户、手帮手等方式,教技术、搞嫁接、讲管理,提质增效。全年完成林业产业实用技术培训152场次,培训人数7352人次,发放林业技术手册9520份,超任务的300%。特色经济林因地制宜发展核桃、时令干鲜果、茶叶特色经济林,完成核桃、特色水果、木本油料、茶叶等经济林建设4.65万亩,其中:新建3.05万亩;改造1.60万亩。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的问题:林业技术人员匮乏,不能满足林业发展的需要,林业技术人员的知识严重老化,急需进行“充电”难以应对新型林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山林经济发展技术水平低,管理不规范,缺项目支持,建设资金不足,无龙头引领,缺加工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市场营销不力。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野猪非洲猪瘟、胡蜂防控方面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监测设备缺乏,保护资金短缺。松材线虫病防控方面还存在防控任务异常艰巨,防控资金严重不足,除治存在安全隐患,基层人员力量薄弱,监测设施设备缺乏。改进措施:增加林业技术人员,满足林业发展的需要,对林业技术人员的知识进行“充电”,加强现有林业技术人员的林业知识,应对新型林业产业发展的需要。规范管理山林经济,加大引进项目支持,扩充资金,引进龙头企业,扩充加工企业,打造品牌,增强市场营销力。充分认识、扩充资金、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野猪非洲猪瘟、胡蜂防控方面的管控。松材线虫病防控方面:加强防控,扩充防控资金,安全除治,加强基层人员力量。四、2022年工作思路:1、2022年度计划培训3000人(次),每个村要创建1-2个林业产业示范点,培育3-5户林业产业示范户。重点以74个脱贫村为重点,对全县所有具备林业产业发展能力的在册脱贫户实施整村推进,实现林业产业技术服务全覆盖,确保每个产业农户接受不少于2次培训,并掌握1-2门林业产业实用技术。同时,兼顾抓好镇村干部、技术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能人大户的林业产业技术服务指导工作。2、以林业项目为支撑,基础提升为抓手,重点围绕核桃、拐枣、山楂、油茶、板栗等特色经济林;中药材、食用菌、养鸡、养蜂等特色林下种养殖,培育优势突出、效果明显、示范力强,具有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成效的林业产业;推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起到抓点带面建立林业产业扶贫全覆盖作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