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技术服务 | |
住所 | 榆阳区巴拉素镇政府所在地 | |
法定代表人 | 付永飞 | |
开办资金 | 198.6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榆阳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6.44万元 | 164.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年来,我站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开拓创新谋发展,锐意进取谱新篇,大力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积极开展大漠蔬菜产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扎实做好时令水果后续管护及病虫害监测防治等工作,圆满完成各项既定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年度工作汇报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大漠蔬菜产业1、负责巴拉素镇大漠蔬菜产业项目,全年共发展露地蔬菜种植8514亩(西瓜6500亩),其中涉及种植补贴2467亩。与去年相比,同比增长1768%。主要有胡萝卜、西瓜、西洋参、洋葱,山药。塑料大棚建设方面,全年共建设塑料拱棚81个,同比增长165%。其中三场村建设50个,讨讨滩村31个,形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增的发展势头。在建设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同时为农户做好技术服务指导工作。2、开展大漠蔬菜技术培训与交流活动3次,受训人员共计240余人次,积极引导巴拉素镇股份经济联合总社创建“巴硒一号”西瓜品牌,成立巴拉素西瓜产业协会,建立兴农驿站。3、全年单位开展了西瓜、辣椒、樱桃、香瓜、沙葱与泽蒙等试验示范项目。通过对15个西瓜品种的生长性状、抗病性、抗逆性,瓜重、糖度及产量等指标进行试验,筛选出5个适宜品种。同时试验示范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集成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配套技术、西瓜早熟栽培双膜覆盖技术、西瓜行间园艺布覆盖技术。在补浪河乡建设辣椒试验示范基地,带动发展当地辣椒产业规模化发展。涉及牛椒(多美骄、牛魔王2号)、螺丝椒(螺丝椒601、西北螺丝王、绿旋66)共5个品种,为当地产业发展指引了新路子。多种类多方面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动了本区域内果蔬品种更新换代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时令水果方面全年完成葡萄后续管护1180亩,创建葡萄标准示范园1处,开展葡萄V型架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葡萄套袋技术、防寒布埋土防寒等集成技术的应用试验推广。聘请市区专家对区域内2451亩时令水果管理时间、重要环节进行现场教学和技术指导,累计培训26场次,参训500余人。今年已有855亩葡萄初结果,实现当年栽植、次年收益的目标。另有185亩葡萄亩纯收益达5000元以上,葡萄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新业态。新型经营主体培育1、全年不定期进行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的录入、规范工作,全年累计录入家庭农场79家,查访监测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运营260家,评定新型经营主体176家。2、全年推荐、申报省市级新型经营主体34家。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1家;被评为省级合作社5家,市级合作社12家;被评为省级家庭农场2家,市级家庭农场7家。家乡好和沙盖妹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推荐榆阳区沙盖妹种植农民合作社申报国家合作社500强;推荐家乡好、胖婆姨、思农等8家经营主体作为典型案例;推荐3家家庭农场参与陕西省最美家庭农场活动的评选。3、积极推动区域内农产品产地冷链保鲜设施建设项目。2021年本区域已建成大小规模冷链保鲜设施7处,包含31个单体库,总库容容量16000余吨,为区域内下步全产业链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4、积极引导巴拉素区域内本农佳开心农场和林禾生态休闲农庄2家省级休闲农庄、榆阳区飞翔种植农民合作社、耀国家庭农场等6家市级休闲农家,山葱花休闲农庄和思农草莓采摘园2家市级休闲农庄等进行休闲特色农业培育以促进一二三融合产业的发展。自然灾害及农业保险1、抗旱保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根据气象监测反馈数据,我站随时做好当地气象预警服务。全年累计发布灾情预警十余次并及时开展线上线下的灾后技术指导,统计上报灾情2次。受今年旱情影响,作物生长受到严重制约,根据上级部署,积极与区域内乡镇对接,逐村了解旱情,会同水利、电力部门商讨应对措施,组织村民科学轮换灌溉,最大限度降低旱情影响。2、虫口夺粮。针对我区粘虫灾情,我站迅速响应,开展宣传、指导、排查、组织统防统治工作,一天一统计、一天一上报。印制防治宣传画600余份,张贴粘虫防治海报200多份。动员群众开展群防群治,逐村开展宣传防治工作,有效控制了粘虫危害,保证了区域内粮食生产。我们针对常见的病虫害制定了有效的技术指导,特别是对于葡萄树常见病虫害整理出了一套适用的管理办法。3、政策性农业保险严格把关。针对我区域内作物种植面积广,大户多而分散的情况,优化责任分工,采取电话抽查、利用量亩仪结合奥维地图、MAP智农等地图软件对重点地块实地勘测的形式规范农业承保工作,确保承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全年累计完成农作物承保核查256246.1亩,其中玉米175518.7亩,马铃薯80727.4亩。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工作对红石桥乡、巴拉素镇进行了随机抽样检测,共检测样本334个,监测样本全部合格,合格率达到100%。农技能力提升及技术服务为提高农技推广服务供给质量效率,推动农业转型提质增效,我站干部通过参加“火种培育”、继续教育以及赴杨凌、米脂、绥德等地进行培训。全年我站干部共参加培训学习13场次,累计培训700余学时。根据“培育新型农民助力乡村振兴”教育主题,认真组织实施“十万农民”大培训活动,多次利用乡镇集会进行农业种植技术和政策宣传。全年共开展各类种植培训40余场次,参加培训人数累积超过1000人次。取得了显著的培育效果。农村智慧农业引导全民参与。智慧农业由乡镇主导、企业带头、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全年培育发展乡镇、村级信息员21名。通过“数字巴拉素”电子台账、信息员网格化管理全面掌握农业种植、社会化服务、农作物销售、农民收入等信息。持续开展产业帮扶工作,分别对巴拉素镇11个行政村161户脱贫户、补浪河乡13个行政村118个脱贫户及监测户进行实地走访产业摸底,并根据不同需求进行“一对一式”的产业技术指导。积极探索补浪河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区域内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能力,全面实现西四乡全覆盖的目标。二、取得的社会主要经济成效进一步扩大了大漠蔬菜和时令性水果种植面积,科学引进了先进的种植技术,提升了区域内农业从业人员的种植水平。同时规范了新型经营主体的运营,使广大惠农政策得到落实,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三、存在的问题1、自身能力不足。目前我站农技干部人员少,服务范围大、种类多、专业不对口,所学非所用,不能与当前农业产业发展相融合,需要用更多时间来学习,拓展新视野,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2、农产品产供销链条不完善。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缺乏市场调研,农户为了种而种,各种农产品经常滞销。品牌意识淡薄,产品销售价格低,缺乏溢价能力,导致农民收入低,对新产业和新品种发展前景缺乏信心。3、种植户老龄化严重。农户生产主要以经验为主,管理粗放,尤其对于新技术新模式的接受能力弱,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时令水果方面:下一年在红石桥乡共建立500亩的2个葡萄标准示范园。继续加强区域内的2000多亩的时令水果的后续管护指导工作,让果农学好技术,务好葡萄,卖好葡萄,过好日子。2、大漠蔬菜提质扩面推广工作:重点发展巴拉素西瓜机械化种植、标准化管理、适度规模化发展,打造出又大、又沙、又甜的“巴硒一号”地标性品牌。同时深化大漠蔬菜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最大限度迎合市场需求。外出广东、山西、四川等地考察调研蔬菜市场前景,加快农副产品调整和转型升级,打造自主品牌,提升农副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3、新型经营主体工作:重点开展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监测、评定工作,同时规范各新型经营主体的运营,引导新型经营主体良性发展,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带动当地农户的生产经营。4、学习培训:开展组织外出学习、进村入户技术指导和田间地头集中培训工作,创新工作方法与工作思路,稳固产业脱贫成效。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