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华阴市> 华阴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华阴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28 17:27
单位名称 华阴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全心全意为城乡求职者服务,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就业管理,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劳务派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市场,小额担保贷款。
住所 华阴市环城北路43号
法定代表人 惠拥军
开办资金 202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华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8.52万元 117.4万元
网上名称 华阴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人社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开展主要工作情况一是紧盯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按照“平稳过渡、扩面提质、拓展延伸、协调联动”的原则,不断强化精准就业帮扶,实行股(室)包联镇(办)工作机制,每月20日深入镇村户,开展脱贫劳动力就业信息、就业意愿、培训意愿核查,实时掌握脱贫劳动力就业状况和培训意愿,针对性开展就业帮扶。通过强化劳务输出促进稳定就业,强化劳务协作推进转移就业,壮大就业载体促进就近就业,鼓励返乡创业带动更多就业,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组织引导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创业致富,帮助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脱贫人口实现就业,保持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总体稳定,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二是细化创业担保贷款程序,制定流程图,“一次性”告知,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创新线上办理,通过“陕西省创业担保贷款网上经办公众号”申请,大数据自动审核,更加透明、方便、高效。推行“一站式”服务,实行资格审核、尽职调查、金融机构贷前调查“多审合一”,压缩工作程序,减少办理时限。扩大贷款担保方式,将公职人员担保扩展到房产抵押担保,更加灵活、最大限度支持创业。实施风险评估,坚持每笔贷款进行风险评估,全年有14笔贷款评估存在风险,不予担保、贴息。开通投诉、举报电话,坚决杜绝工作中不廉洁行为,5笔贷款因金融机构限定工作日未完成放贷被投诉,通过跟踪督促3日内发放了贷款。举办两次创业担保贷款集中发放仪式,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9笔2047万元,其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8笔445万,复转退役军人5笔100万,农村自主创业农民66笔1502万,全年累计贴息287.15万元,创业担保贴息贷款惠及更多创业者。全年回收到期贷款127笔1728万元,回收率达100%,无一笔逾期。三是以“暖心促就业、战疫保复工”、“春风送岗位、就业暖民心”、“送岗到家促就业、就业服务稳脱贫”等为载体,举办“2021年稳岗就业”招聘会、“华阴市2021年易地搬迁点劳动力就业专场招聘会”、“华阴市2021年‘春风行动’网络直播就业招聘会”等各类招聘活动11场次,发布招聘信息12期。创新开展“就业服务零距离、送岗送到家门口”主题活动,集中利用3个月深入全市114个村(社),开展“秦云服务人人享、送岗到家村村行”活动,宣传就业创业政策、推介秦云就业、举办现场招聘,被《渭南日报》宣传报道,受到省厅、渭南市局充分肯定。以“以爱为家、一起留下”为主题,鼓励外地务工人员留在华阴过春节,为留在华阴过春节的外地务工人员送出“六免费”爱心大餐,累计为223名留在华阴过年的外地务工人员免费赠送观影劵、洗浴票、用餐劵、手机流量、理发劵、防疫物品等6.3万元。搭建毕业见习新平台,开辟就业服务新路径,累计接收17名高校毕业生在中心见习。四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摸底排查,精准掌握劳动力培训需求,制定操作灵活、针对性强的培训计划,实行按需“点单”,扩大就业培训受益范围。联合市民政局对全市有培训意愿的220名农村留守妇女集中开展短期养老护理培训1天,针对新吸纳劳动力企业、新社区工厂、停产停业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组织企业开展以工代训,以训稳岗,对35家企业2347名在岗职工开展了以工代训,发放以工代训补贴资金396.53万元。通过培训,有24名参训人员成功创业,92名参训人员与家政服务公司签订就业协议,就业培训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五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规范退休审批工作,不断规范档案管理,对中心托管的7978份档案进行了全面清查整理,本着“便于查找、便于利用”的原则,分别进行分类、排列、编号,健全完善了档案管理、查阅、借调、接收、清单确认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档案室、办公室、阅卷室“三分开”制度,实行档案管理与业务受理分离,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积极推行退休联查联审联评制度,每月定期召开会议,对申请退休人员,最大限度减少审批环节和压缩审批时限,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工作效率。对前来咨询业务的群众实行提醒服务,告知提前一至两个月办理退休申请手续,用提醒服务为群众办理上“闹钟”。积极开展延时服务,为36名群众延时办理退休等业务受理工作。全年代理审核通过特殊工种退休31人、正常退休118人、无视同退休46人,完成2020年度特殊工种退休养老金核算25人、2021年度特殊工种退休养老金核算17人,办理特殊工种退休人员退休证115人。发放2020年度社保补贴459人112.716072万元,办理2021年度社保补贴申请138人,申请2020年度社保补贴106人。二、社会效益情况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385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41人,就业困难人员登记认定533人,帮扶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48人,分别完成任务的102%、110%、137%,城镇登记失业率3.5%,低于控制指标1个百分点,超额完成渭南下达我市的目标任务。全年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3人1.5万元,技能培训生活交通补贴28人1.4万元,转移就业交通补贴96人4.09万元。全市脱贫劳动力4875人,就业4567人,脱贫劳动力就业率93.7%,比去年增长10.7%。易地搬迁点脱贫劳动力949人,就业901人,就业率95%,比去年增长9%,脱贫人口就业率明显高于去年。全市边缘户、脱贫不稳定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劳动力88人,就业79人,就业率90%,全市脱贫劳动力和“三类人群”均实现“户均至少一人就业”。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65个班次3357人,完成年任务2700人的124%,其中,重点群体培训27个班次1094人,企业职工培训38个班次2263人。脱贫劳动力培训157人,育婴员培训135人,创业培训88人,农业技术员培训871人。三、存在问题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力基础数据不够精准,数据质量不高。二是劳动力市场还不完善,中介组织不够健全,劳动力转移就业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足够的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便捷可靠的信息渠道。三是职业技能培训质量不高,劳动力劳动技能专业化不强,择业能力、就业竞争力较低。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2年,中心将以就业服务制度化、就业服务专业化、就业服务社会化为目标,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推动全市就业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聚焦精准摸清务工需求、精准对接用工企业、精准开展技能培训、精准实施就业介绍、精准保障务工权益“五精准”,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培育多元化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载体,逐步形成政府和社会多方为转移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技术培训、咨询、中介和合法权益保护的服务网络,提高组织化程度。三是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原则,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育市场需求的技能人员。四是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以特色农业、先进技术产业、文化创意创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题,深度融合华阴优势,搭建集创业培训、创业技能、创业孵化、创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创业帮扶平台,实施免费创业培训、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贷款、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