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杨陵区>
杨陵区气象局
杨陵区气象局
发布时间:
2022-03-28 16:47
单位名称
杨陵区气象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本行政区域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象管理体系、气象法规建设、气象行业规划、气象防灾减灾、气象业务管理、气象科技攻关与成果推广、气象宣传教育。
住所
杨凌示范区城南路与水运西路十字口向东50米路南
法定代表人
杨安祥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杨陵区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52.66万元
818.64万元
网上名称
杨陵区气象局.公益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杨陵区委政府和示范区气象局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工作,具体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1、制定了《杨陵区气象局2021年度工作计划》。编制完成《杨陵气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夯实杨陵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基础。2、全年国家气象观测站传输及时率100%,可用率99.9%;土壤水分数据传输及时率100%,可用率为100%,业务质量稳定,达到省气象局考核目标。全年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92.5%,强对流天气预警信号发布平均提前量61分钟,较去年提高15分钟。暴雨预警信号平均提前量230分钟,较去年提高近70分钟,监测预报能力不断稳定提升,切实为区委区政府防灾减灾处置防范提供了有效时间。3、做好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气象保障。成立气象保障团队,制定周密的气象保障方案和高影响天气预案,在赛事场地建设安装地面气象观测设备、水体浮标站和微波辐射计等观测设备。制作各类专题气象服务材料501期,发布预警信号6期,圆满完成十四运会、残特奥会网球、赛艇、皮划艇(静水)项目气象保障。4、做好专项气象服务。针对交通安全、强秋淋天气、冬季能源保供等以及中(高)考、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重要节假日开展专题服务,召开重大天气过程新闻发布会3次,制作发布专题气象服务材料105期。5、做好农业气象服务。依托新技术、新媒体直通农业经营户,“农情小卫士”、智慧农业气象APP服务131家农业合作社、449户设施农业种植户。制作农业气象旬、月报48期、《农业气象服务专报》6期,发布高影响气象灾害信息60余条。6、积极推进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制定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实施方案,成立3个技术小组,完成8类气象灾害致灾因子基础数据核查和上报,完成年度灾害普查任务。7、加强基层防灾减灾工作管理,制定完善气象信息员管理办法,开展气象信息员培训。联合应急管理局开展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推荐阳光社区、公园路社区成功创建全省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8、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及时贯彻杨陵区政府安全生产会议精神,抓好单位业务安全运行,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做好气象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做好全国两会、建党100周年重要节点网络安全保障。参加杨陵区5.12“防灾减灾日”、6月18日“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开展气象灾害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安全防范意识。9、常抓不懈,持续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按照文明单位测评指标要求,制定了全年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计划,扎实推进明建设工作,网络得分75分,列全区创建单位第一。二、取得社会、经济效益1、2021年我区出现高温、暴雨、强秋淋等灾害性天气,我局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不断提高预报预警信息准确率和提前量,扩大气象预警信息覆盖面。在防汛抗旱工作会、汛期防汛调度会、冬季恶劣天气应对安排会等重要会议上,对天气气候趋势、气象灾害预测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提出灾害防御建议,为政府防汛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加强与区防汛等部门的应急联动,针对关键性天气过程,及时通过微信、电话、传真等进行预警、叫应,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2、强化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服务。及时更新区级领导、各部门气象服务对象信息。共享融媒体中心400套应急广播,通过各类媒体快速传播气象信息,实现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全年发布高温、暴雨、雷电、寒潮、霜冻、道路结冰等气象灾害预警信号56期,制作各类气象服务产品300余期。启动应急响应19次,通过微博、微信、手机短信、气象大喇叭等发布各类气象信息6万余条(次),准确预报寒潮、沙尘、强降水等天气过程12次,有效减轻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造成影响。3、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气象保障受到十四运示范区执委会、网球、赛艇、皮划艇(静水)项目竞委会致信感谢。1人荣获中国气象局十四运和残特奥会先进个人表彰。三、存在问题1、对标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目标要求、融入全区高质量发展大局不足,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气象现代化水平和气象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2、气象业务人员综合水平、技术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3、气象科技创新不足,农业气象关键技术研发深度不足,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足。四、来年重点工作思路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政治建设对气象工作统领作用,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2、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安排,按照迭进式气象服务规定和要求,全力做好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持续做好关键节点、重要天气过程和重大社会活动等各项气象服务保障,发挥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3、积极争取中、省、示范区支持,抓好“十四五”规划有关重点项目立项落地,推动高新农业气象保障工程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气象力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