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旬阳市师训教研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培训教师,研究教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育教学研究 | |
住所 | 旬阳市商贸大街180号旬阳中学振泰楼 | |
法定代表人 | 罗全军 | |
开办资金 | 30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旬阳市教育体育和科技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56万元 | 25.0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2021年9月对单位名称、举办单位、单位地址进行了变更。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强化专业引领,校本研修持续推进1.德育研究成效显著。旬阳中学等8所学校被命名为安康市德育工作项目基地校,教师德育成果2节荣获国家级德育精品课,2个案例获得市级德育优秀案例;2人被评为省级德育骨干教师,2人被评为市级德育标兵、5人被评为德育骨干教师。24个市级德育专项课题,已经结题16项。2.教学改革迈向深入。市域内推广的“三段六环”“学案导学”“三部五环”“三段式教学”等教学模式日趋成熟,倍受师生欢迎。城关一中等4所学校、初中物理等6个学科被命名为省级学科教学基地校。3.联片研修得到优化。围绕“双减”落实、课堂教学改革全市开展了观摩研讨、课例研究、专题培训、送教送培、赛教评优以及成果展示等系列研修活动,全年开展联片研修活动80余次,受益教师3000余人。4.骨干队伍不断壮大。本年度共评选县级教学能手75人,安康市教学能手30人,省教学能手10人;培养省名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安康市级名师1人,安康市级学科带头人5人。在第八批学科带头人评选中,7人被确定为市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被推荐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二)狠抓“双减”落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一是组织部分中小学校长、教研员先后前往周边县实地考察学习。二是组织教研员先后深入20余所学校视导诊断,听取工作汇报20余场、查看档案资料1000余份,观察常态课堂300余节、抽查一日作业2000余本、教师教案500余册,查看课后服务开展实况,召开学生、家长、教师代表座谈会近50场,提出指导性建议100余条。深化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一是安康市规划课题申报、结题工作效果突出,全市23项课题通过安康市基础教育科研规划2021年度课题评审立项。二是本市课题研究稳步推进,富有实效。征集印发《旬阳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南》,提供六大类226个选题,59项课题通过立项评审,28项课题结题鉴定。基于“双减”背景,全面启动《旬阳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统筹管理实践研究》专项课题研究,近千余名教师参与的152项市级专项课题立项评审,总课题和10个子课题被推荐参加《安康市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创新研究》专项课题申报。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434篇论文和122节优质课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30节优质课、60篇论文参加安康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9节优质课、45篇论文分别取得优异成绩。(四)做实各类培训,助推教师能力提升一是持续做好新任教师的培训工作。根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岗位培训的通知》要求,采取线上、线下分层分类进行,全市1399名教师参加培训。二是做优国省市级培训。2021年国培任务117人,省培任务68人。组织参加“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试点培训项目,县级培训团队、城关镇第三小学、石门初级中学共144名教师参与试点,按期完成研修任务。组织完成2021年高中自主选学远程培训项目,100名教师参加,全部合格。组织完成2021年市级远程培训项目,共54所学校2019名教师参加。(五)教育信息化与时俱进一是开展智慧教育建设,推进信息化发展进程。旬阳二幼,旬阳四幼被命名为“安康市智慧幼儿园试点基地”。二是依托各种活动载体,增强信息化应用水平。举办旬阳市2021年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共收作品262件,评选出129件作品获得县级奖项,城关二小等7个单位获优秀组织奖;组织参加安康市第三届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市6支队伍参赛,3支队伍获得一等奖,1支队伍获得二等奖,1支队伍获得三等奖。“基础教育精品课”活动遴选11节精品课全部被评为市优,8节被评为省优,部优正在评选中;微视频、微电影大赛中“成语中国”微视频大赛5件作品被中央电教馆评为优秀作品,“三秦好家风”微视频大赛中22件作品全部获市级奖项,安康市微电影大赛19件作品获市级奖项,1件作品获省级三等奖;举办旬阳市2021年中小学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共收到作品583件,评选出优秀作品417件,择优推荐40件作品参加安康市微课大赛。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一年来,旬阳中学等8所学校被命名为安康市德育工作项目基地校,教师德育成果2节荣获国家级德育精品课,2个案例获得市级德育优秀案例;2人被评为省级德育骨干教师,2人被评为市级德育标兵、5人被评为德育骨干教师。共评选县级教学能手75人,市级教学能手30人,省级教学能手10人。培养省名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安康市级名师1人,安康市级学科带头人12人。在第八批学科带头人评选中,7人被确定为市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人被推荐为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434篇论文和122节优质课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30节优质课、60篇论文参加安康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活动,9节优质课、45篇论文分取得优异成绩。经济效益:无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用房和经费问题是制约师训教研中心发展的瓶颈,需要市局给予支持。另外学科教研员的配置不够科学合理,结构需要优化。改进措施:新的学年度,我们将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突出重点,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以干克难,优化“研训一体,电教支持”的工作机制,完善和创新专业引领机制,提升引领水平,不断提高专业引领能力和工作效率,同时积极向主管局申请解决用房和经费及教研员配置问题,为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建设教育名市做出应有的贡献。三.下一步工作思路2022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一)聚焦新高考改革,提升教研指导、服务效能1.强化服务意识。秉承为教师服务、为教学服务、为学校服务原则,坚持教研重心下移,深入学校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协力破解基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2.充分发挥协调联络作用。加强与省教科院、安康市教研室及电教馆工作对接,争取在培训、指导和教育资源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规划指导。组建专家指导团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和生涯规划教育探索和实践。(二)启动“教研强教”行动计划4.完善“研训一体”研修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市、片、校三级联动,行政、业务两线并举,教研、培训、电教三位一体的“三级二线一体化”研修工作机制。5.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推广应用符合校情、学情、具有本土化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启动“旬阳品质课堂”建设。6.不断深化校本研修。突出“一功五化”,开展“四查四比”,锤炼年轻教师教学教研基本素养。7.加强教研基地校建设。抓好中小学学科优质教学基地建设和幼儿园优质教科研基地建设。(三)多措并举推进“双减”落实落细8.持续推进诊断视导。继续开展好“抓点示范、诊断视导”工作,促进城乡、校际均衡发展。9.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以学科教研员、支教团队、市域“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为主体,坚持常态化“送教送培下乡”活动。10.提高作业管理质量。开展以作业管理与实施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推进作业管理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11.加强家校共育研究指导。培育优秀辅导团队,举办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提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水平。(四)提升教育科研能力12.坚持微型课题奠基。引导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科研理念,力争实现微型课题校校覆盖、科科覆盖。13.聚力专项课题研究。以《旬阳市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统筹管理专项课题实践研究》为引领,持续开展德育实践、课堂教学改革、课后延时服务管理等专项课题研究,解决新时期市域教育发展重点问题、共性问题。14.加强教科研成果的应用推广。进一步优化、改进优秀教科研成果的评选、征集、推荐、展示、推广等活动组织。15.规范组织。积极做好教育教学成果的推荐评审工作,组织好过、省、市级的成果推荐上报,开展好县级教科研成果的评选活动。(五)推动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16.加强平台管理应用。推进“陕西教育大平台2.0”的管理和应用,落实“三全两高一大目标”,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做好企业微信教育版应用工作,更好地为“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服务。17.提升融合应用水平。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中小学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机器人大赛、影评征文、微电影、微视频征集以及创客教育和爱挑战等活动,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