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杨陵区>
杨陵区民政社会事务管理中心(区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
杨陵区民政社会事务管理中心(区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28 16:03
单位名称
杨陵区民政社会事务管理中心(区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民政社会事务提供保障服务。承办收养登记、解除收养登记、婚姻登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与服务,殡葬管理,相关民政社会事业管理服务。
住所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新桥路
法定代表人
徐育兵
开办资金
1.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杨陵区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万元
2.05万元
网上名称
杨陵区民政社会事务管理中心(区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民政社会事务中心在区民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具体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是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高低保覆盖面,制定印发了《杨陵区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实施细则》,明确了低收入家庭认定的标准范围、审核审批、动态管理等规则,及时掌握低收入家庭底数,建立低收入家庭数据库,动态监测困难家庭困难情况,目前已认定低保边缘家庭57户186人,截止目前,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11户870人,发放保障金576.82万元。二是全面提升特困人员救助水平。完成福利院改造提升工程,针对分散供养人员落实照料护理补贴,不定期督导照料护理人积极履行照料护理责任,确保特困供养对象“平时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截至目前,为60名特困供养对象发放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68.72万元。三是持续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召开了杨陵区困难群众生活保障联席会议,为4户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10.44万元,严格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截止目前为1915名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172.58万元,为623名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57.54万元。四是加大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力度,制定印发《关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申报认定工作的通知》,保障困难儿童基本权益,共走访144户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家庭,全区共计发放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32.82万元五是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打造以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城乡养老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共建成20所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城市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达90%以上,对6所农村幸福院进行提升改造,2021年共向农村幸福院发放108万运营补助资金;实施适老化改造项目共对城乡68名低收入家庭的高龄老人居室和两所高校188名离退高龄科教人员家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推进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启动杨陵区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六是持续深化殡葬改革。认真做好清明节祭扫工作,及时成立清明节祭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夯实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要求各镇办对分散埋葬区,提前安排部署清明节群众祭扫工作,引导群众文明祭祀,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扎实开展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七是婚姻登记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加强婚姻登记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水平,2021年共办理婚姻登记1773对,查档469人次,补录历史婚姻登记档案信息6万余条。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党建+社会救助”成效凸显。积极探索“党建+社会救助”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党员联系帮扶困难群众制度,建立“党员联系卡”,各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均设立党员干部帮扶窗口,由党员干部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重度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进行“一对一”联系帮扶,为其提供生活照料、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精准服务,不断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水平。二、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提质增效。为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围绕老人“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等五方面52项功能升级改造,完成了两所高校188名高龄离退科教专家家庭居室和68户农村贫困家庭高龄老人居室的适老化改造,得到受益老人一致好评。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是社会救助机制还需完善,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时效性和困难群众的满意度。下一步建立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机制开展低收入人口综合救助。二是殡葬管理力度不够,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存在问题。持续深化殡葬改革、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三是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方面还需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培育养老服务品牌,加强监管提升改造我区养老服务模式。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聚焦特殊困难群体,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网。健全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机制,完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开展低收入人口综合救助,深入推进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大对低保、特困、临时救助审核确认权下放工作的监督指导,逐步建立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社会救助运行机制,切实打通兜底保障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时效性和困难群众的满意度。二是聚焦公共服务导向,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完成杨陵殡葬服务中心(寄思园)项目建设,持续深化殡葬改革。加大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力度,强化社会组织监管,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推进全省婚姻登记“跨区域通办”工作全面开展。探索建立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全面提高婚姻登记服务水平。三是聚焦养老服务需要,加快推动养老服务发展。加快推进示范型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持续规范农村互助幸福院管理,培育养老服务品牌;聘请养老专家对区内养老机构和养老类社会组织骨干力量进行培训,提升养老服务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利用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搞好线上线下服务,实施精准监管,发挥养老补贴资金的最大效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