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商州区> 商洛市商州区文化馆

商洛市商州区文化馆

发布时间: 2022-03-28 15:56
单位名称 商洛市商州区文化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文艺演出、文化科技知识讲座和展览;影视录像放映发行等群众文化活动;指导各类文艺活动;培训群众业务骨干;开展文艺创作;采集、整理、保管民间艺术档案。
住所 商洛市中心街59号
法定代表人 武建敏
开办资金 22.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商洛市商州区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7.54万元 77.82万元
网上名称 商洛市商州区文化馆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区文旅局及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系群众、服务基层,全面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年度工作开展情况:党建活动。一是积极开展党史党课相关理论学习,结合《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开展党史理论学习,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学党史、强党性。二是开展党建服务。先后深入西新社区组织文艺辅导,书画艺术培训。组织党员书画干部积极参加市区文联组织的文艺志愿者相关活动,科技文卫三下乡,文艺界走进社区企业等活动。三是创新工作思路,开展党支部共建。和商州区民间文化研究会支部进行共建,创新党建工作新模式。2、春节活动1月28日,邀请商洛市知名书法家赴黑山镇西川村开展翰墨迎新春义写春联活动。为群众免费书协春联200余副。指导开展区级非遗名录《紫荆鼓乐》在张塬村演出,有100余村民观看演出;指导拉林子村开展春节社火演出,有200余名群众参与观看演出。利用公众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从1月23日,先后在公众平台展播商洛原生态的民歌五期,共编辑节目20期,线上阅读点击11000余人。3、群文活动围绕建党100周年,组织城区各文艺社团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群众文艺展演40场次,累计观众6000余人。组织举办商州区文旅系统“诵读红色经典 感悟初心使命”庆祝建党100周年诵读比赛,15名参赛选手参与比赛,使党员干部都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6月26日晚,举办了“讴歌新时代赞歌颂党恩”庆祝建党100周年红歌演唱会,市区相关领导800余人观看了演出。6月28日晚,相同主题的群众文艺晚会在西街大都汇广场演出,2000余名观众观看演出。组织业务干部及商州区书画爱好者积极参与省、市、区部门主办的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摄影展,选送作品20余副。充分发挥业务辅导辐射功能。5月13日,对商州辖区内的商州金声金韵古筝培训学校、满天星光音乐培训学校等八所具有特色的校外艺术培训机构进行了“商州区文化馆全民艺术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授牌仪式。7月12日—18日,组织了暑期少儿硬笔书法培训,50余名小学生参加了培训;7月19日-21日,由我馆舞蹈干部孙高存执教,对我区舞蹈爱好者40余人进行广场舞培训。分馆制建设有序推进。先后设立商中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四皓社区老年公寓两个文化馆服务点,设立阎村镇沙河湾村级分馆,北宽坪镇文化服务中心镇级分馆。截止目前,全区已经设立分馆6个,服务点5个。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组织10个基层业余剧团,创作和排练了一批优秀的舞台剧目,深入辖区18个镇办100多个村组,开展送戏下乡文艺演出100多场次,观众达到5万多人次。依托《丹水》平台,不断提高商州文学团队的写作水平,扩大商州文学团队的在外影响力。2021年,《丹水》期刊年度编辑出版4期,刊载作品200余篇首,35多万字,为推介商州,宣传商州发挥了一定作用。4、驻村包扶工作选派3名优秀干部,奔赴基层开展驻村包扶工作。在工作中,他们身先士卒,不怕困难、不畏严寒,深入农户家庭,认真开展普查摸底,为政府决策提供详实的依据。馆内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分包入户工作,比较出色的完成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好评。5、非遗保护整理打印商州孝歌歌本《乡间丧事》。在江山景区设立非遗展室,提供了23个非遗名录项目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从4月开始,开展了第五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从中遴选出《商州烧肠制作技艺》《商州大王烧鸡》《付村瓦盆制作技艺》《杨氏正骨术》《臭臭花鼓》等五项,申报县级非遗名录;同时拟申报市级非遗名录项目5项,包括《柴湾红薯粉条制作技艺》《商州柿子醋酿造技艺》《商州柿子酒酿造技艺》《大王烧鸡》《付村瓦盆制作技艺等》。推荐传承人余惠民参加省馆举办的“乡村振兴非遗先行”——陕西省非遗实践提升班。4个传承人参加在江山景区举办的秦岭生态旅游节。组织“商州东龙山狗娃咪”、“商洛大漆泥塑”、“商州糖画”等3个项目参加江山景区展示活动。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系列活动,邀请传承人现场展示,在六小成功举办了非遗进校园活动,和“梨园亭”臭臭花鼓展演。2021年7月,接待西北农林大学、商洛学院等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来馆实践调研。整理编印《商州东乡民间说唱—传统剧目选编》。社会经济效益分析:一年来的工作,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围绕商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积极谋划,强力运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是群众自觉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高。参与活动,陶冶情操,提升文明素养已经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群众文化活动为助推“四个商州”建设,特别是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二是文化功能发挥和社会文明进步实现了有机融合。在塑造商州人文、商州精神、商州风貌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文化资源得到了充分挖掘利用,为继承发扬商州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拼搏、有为的时代精神,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四是文化产业发展为商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份额逐年递增,已经成为新时期商州GDP增长的有效途径。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一是思想认识与时代有差距。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变化、新思想缺乏有效的应对。二是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与发达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的差距。三是文化集团效应发挥不明显,文化产业拳头效应发挥不明显。四是文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完善,受瓶颈制约,许多非专业人员在从事着专业岗位的工作,致使单位缺乏新型重新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解放思想,立足岗位,多做奉献。一是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进一步提升对文化强国理论的认识,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政治思想和行动是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认真贯彻党在各个时期关于群众文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精神,结合辖区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是努力克服瓶颈制约,积极建言献策,创造有利条件,广泛吸纳社会人才,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形成群众文化共建共荣的良性发展格局,实现新时代商州文化的新跨越。四是广泛参与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学习吸纳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推动商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