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安康市档案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收集保存开发利用档案资料。档案收集、鉴定、保管,档案资料利用、保护、复制、修复,档案文献数字化处理,档案资料编辑出版发行。 | |
住所 | 安康市汉滨区香溪路枣树巷2号 | |
法定代表人 | 邱志华 | |
开办资金 | 22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安康市委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33.98万元 | 217.91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安康市档案馆.政务 | 从业人数 1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中共安康市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扎实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面对全市机构改革后档案工作机制未完善等情况,市档案馆始终坚持事业为先,进一步强化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坚守初心使命,主动承担起机构改革过渡期间档案行政管理工作,确保全市档案工作未因机构改革而断档,维护了安康市档案工作的良好形象。(二)聚焦庆祝建党百年主动服务。一是联合市委党史学教办成功举办了“党的百年华诞安康档案图鉴”展览,展示照片档案400余幅;二是通过网站专题展览、微信公众号专栏刊发、编印出版画册等方式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宣传贯彻落实《档案法》相结合,扎实开展“档案话百年”系列活动。(三)精准扶贫档案规范收集移交。市脱贫办、市档案局全面部署开展了脱贫攻坚档案规范移交工作,督促推动县区落实全面督导、档案干部包片指导、镇村全覆盖培训的“督导、指导、培训”三轮到位机制。目前接收各类目录67万余条,接收实体档案130个单位40万余件卷册。(四)积极推进乡村档案资源建设。积极发挥档案服务乡村振兴作用,谋划开展了“档映乡村”工程,纳入了市委深化改革年度事项,指导县区开展了全省首个农会展览馆、红色革命档案收集展览、村史馆展览等阵地建设,印发了《安康市档案局关于命名全市2021年“档映乡村”工程示范单位的通知》,命名档案服务示范单位3个,档案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7个,推动镇村特色档案资源集中管理、发挥价值。(五)推进依法治理务求实效。一是贯彻落实新修订《档案法》扎实有效。举办新修订《档案法》培训班、专题巡回展、知识竞赛,修订《安康市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办法》,召开档案中介服务机构座谈会;开展了对3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工作,反馈问题88个,印发了执法检查通报。二是全力提升档案安全治理能力。狠抓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已建成投用4个,4个预计2022年投用;完善了市档案馆库消防、监控、保温、除湿等设施设备,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和消防演练。(六)全面接收征集疫情防控档案。主动派员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协助开展档案收集整理,印发疫情防控档案规范性文件、公开征集通告,开展专项检查,主动上门征集赴湖北医护人员个人相关档案和市民俗摄影家协会疫情防控照片,及时接收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档案3842件,收集照片520余张、视频资料13.6GB。(七)及时介入跟进重点领域档案工作。先后到十四运安康市执委会、市高铁办、市行政审批局等重点行业领域对接、指导。将建设项目档案验收纳入档案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先后对市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省道225平利至镇坪公路改建、十四运会场馆、防汛物资储备库、G541国道等建设项目档案进行了验收。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聚焦乡村振兴,着力精准帮扶出成效。一是抓责任落实,帮扶工作求实不务虚。领导班子持续研究帮扶工作、到村走访调研,选派副县级后备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向帮扶村投入资金2万元,捐赠价值4000元的疫情防控物资和1.3万元化肥,购买扶贫产品4万余元。二是抓党建引领,帮扶队伍劲头足作风实。协助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扎实开展支部联建工作,主要领导到村讲党课。三是抓产业带动,人民增收群众受惠成效好。积极发展规模性种养殖产业,拓展种植紫长茄等短期产业,培育产业大户15户,积极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产业就业,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四是抓群防群治,移风易俗促和谐乡村显成效。围绕“诚孝勤俭和”新民风建设核心内容修订村规民约,依托“一约四会”,利用红黑榜,全力推进“321”基层治理模式,全年共开展纠纷排查51次,化解矛盾纠纷8起,收集社情民意16余条,完成实事暖民事项16件,全部答复和办理到位,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二)聚焦城市创建,着力营造浓厚参与氛围。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参与、调研创建工作13次,馆务会议研究创建工作12次,干部职工会议学习创建知识、安排部署创建任务17次。二是深入宣传动员,营造浓厚氛围。在“安康档案信息网”和“安康档案”微信公众号开辟了城市创建工作宣传专栏,更新创建信息25条;在机关和家属院设置创建宣传专栏11块,机关LED显示屏定期播放创建工作宣传标语;扎实开展“我们的节日”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2场次。(三)聚焦茶园帮扶,着力帮助企业提质增效。全年召开4次专题会议,对茶园帮扶工作进行了研究,制订帮扶工作计划,拨付帮扶资金2万元。3月12日,我们以“践行新发展理念、共建全民全运林”为主题,组织党员干部赴该茶园开展植树节活动,扎实开展了义务植树、认养活动,不仅增进了与园区业主的情感交流,同时为绿色安康贡献一份力量,营造了人人关心绿化、人人支持绿化、人人参与绿化的浓厚氛围。(四)聚焦平安建设,着力扩大宣传覆盖面。一是思想高度重视,确保责任落实。全年馆务会议专题研究安排部署工作任务8次,专题学习12次;印发《安康市档案工作年度执法检查办法》,加大培训指导力度。二是宣传载体多样,营造浓厚氛围。采取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通过展板、LED显示屏、机关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不断加强平安建设宣传教育。三是对标补齐短板,建立长效机制。在全市开展了档案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实行24小时门禁制度,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相关责任,配合开展市档案馆家属院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积极协调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以来,全市档案管理工作机制尚未完善,档案局抓管理、档案馆抓业务的职责职能仍不清晰;二是部分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进度滞后,档案管理信息化、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亟待提高;三是档案人才队伍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不足。(二)改进措施:一是进一步健全档案工作机制,强化档案管理工作;二是持续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强化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三是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牢记“档案工作姓党”“党管档案工作”要求,认真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二是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建设。加强新修订《档案法》宣传贯彻力度,推动全社会增强档案法治观念;扎实开展“档案制度建设年”和“归档月+执法月”工作,扎实推动全市档案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任务落实落细。三是丰富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持续加强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档案指导和收集工作,收尾“十四运”档案进馆工作;持续推进和实施“档映乡村”工作,启动馆藏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和安可替代工程。四是拓展档案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档案资源开发力度,编写发布《安康大事记(2022)年》;牵头做好全市红色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不断提高档案文化宣传质量;实施档案标准化工作,经常性开展培训和指导,不断提升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水平;全力做好非公企业档案、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积极做好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整改工作。五是构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档案工作数字转型,做好市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一期项目上线试运行和竣工验收工作,完成6家市直单位试点工作;建立和完善档案安全工作机制,启动市档案馆整体修缮工作。六是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发挥业务骨干传帮带作用,在理论学习、专业素养、实践锻炼等方面进行精细化培养,努力缓解干部队伍断层、专业人才短缺等困难。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