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杨陵区>
杨陵区农村经济管理服务站
杨陵区农村经济管理服务站
发布时间:
2022-03-28 15:45
单位名称
杨陵区农村经济管理服务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农村合作经济发展提供管理保障,土地承包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农民负担管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农村财务管理,农村经济统计管理,农村合作基金会管理,农村经济体系管理,农经政策宣传。
住所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康乐路20号
法定代表人
杨创辉
开办资金
22.7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杨陵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2.79万元
74.18万元
网上名称
杨陵区农村经济管理服务站.公益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1年3月份对本单位开办资金进行了变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单位在区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具体如下: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是强化土地承包管理。深化土地改革,释放资源活力,切实巩固拓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仲裁案件2件,开展培训100余人,加强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稳妥开展盘活利用试点,建设“杨陵区农村宅基地管理系统”,积极探索盘活模式,积极发展新业态。不断提升宅基地管理改革,开展专项整治,加大违建整治执法力度。二是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完成全区理事长换届工作,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开展“政经”分离,联合审计局开展农村财务检查和农村财务坐收坐支专项整治行动。三是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累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0家,实施省级产业华联合体项目2个。坚持项目带动发展,依托中省项目支持,年内实施农业项目2000余万元。四是提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理。加大培育发展,现代农庄30家、家庭农场80家、专业合作社173家,产业发展集约化程度达到78.46%。加大规范管理,建设新型合作社管理系统,实行名录管理,开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100人。五是优化农村经济统计管理。不断巩固农村产改成果,完成整省试点“回头看”工作任务,完善年度农村清产核资台帐和“一员两权”信息填报,完成夏家沟农民收入固定观察点统计。六是农村经济体系管理。年内经营性收入过10万元的村达到50个,大力推动适度集约经营,全区流转率达83%。大力推进“1130”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年内开展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2万余亩。积极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探索形成“七治”融合模式。七是加大农经政策宣传。加强“一庭三室”硬件维护,发放土地仲裁、合作经济、乡村治理等方面宣传单1000余份;开展农业农村改革培训及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200余人次。八是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全年联合西农专家智库,深入基层开展走访调研。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围绕各项改革工作,全年下发各类通知文件20余份,组织各类会议和活动10余次。坚持服务工作大局,建立农业农村改革台账管理。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区农经站一年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办牵头抓总作用进一步发挥,农业农村改革深入推进集体经济全面发展壮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链培育全面提升,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杨陵区通过了中省乡村治理体系国家试点中期评估,杨凌视线、农业科技报社等媒体对我区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工作进行系列报道10余次,王上村、田西村获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元树村获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杨陵区获全国第三批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典型案例先进区,中省媒体对我区报道20余次,杨陵区在2021年全省春耕电视电话会中做典型交流发言;冷链设施建设和空闲宅基地利用被陕西电视台“今日点击”栏目做宣传报道;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全区“为民办实事”活动中被多次报道;全省率先建设杨陵区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系统,全国首单蔬菜制种保险和全省首单水果制种保险在杨陵落地。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区农经站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受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农业生产利润率偏低。二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支农益农效率发挥有待提高。三是现代农业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融合度不高。四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还存在项目规模偏小、经济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对此,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不断强化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对标落实中、省和示范区改革新部署新要求,以科技引领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系统集成改革为统揽,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线,以加快建设新时代乡村振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引领示范区为目标,综合运用农业农村改革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经验成果,加强顶层设计,注重要素联动,着力补足农业农村发展短板,聚力打造特色现代农业高地,全面提升农村治理水平,建设融合发展、治理有效的农业农村系统集成改革示范区,提炼总结一批农业农村改革制度成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1年度获得陕西省农经考评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合作经济统计工作先进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