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榆林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

榆林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榆林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28 15:23
单位名称 榆林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榆林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职业康复、辅助性就业等服务;为视力、听力、言语、肢体、精神、智力残疾人及其他功能障碍者提供专业康复服务;开展职业康复、听力语言康复、假肢装配等工作。
住所 榆林市高新区广源路6号
法定代表人 高娜
开办资金 390.5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残疾人联合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90.59万元 300.27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榆林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1年7月21日开办资金变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1年度,我中心在市残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主要工作(一)党建引领激发活力,学史力行开创新局1、坚持党建引领,以“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参观烈士革命纪念馆、绥德郝家桥、米脂杨家沟、神木红色教育基地等革命旧址,在雕像前重温入党誓词,切实感受红色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组织参与各类主体党日活动不少于10次。2、紧紧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要求,成立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任务,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作为贯穿全年的一项政治任务,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3、坚持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每周组织两次集体学习,学习党史读本,观看《党史故事100讲》及廉政教育系列片、邀请市委宣讲团党课讲座和党组书记讲党课等多种方式进行集体学习。同时结合抄写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等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一系列的学习教育活动。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热情高涨,每人记录学习笔记至少2万字,业务笔记至少1万字,撰写心得体会3篇,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气氛,纷纷表示要做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残疾人工作者、服务者。中心每周例会学习传达各类关于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工作的方案、简报、通报、典型案例等,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讲党课、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加强学习教育,运用LED滚动电子屏、宣传栏等方式营造舆论氛围,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与党史、国史、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提升干部职工思想认识,提高个人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以学促改、以案促改,增强服务意识,诚心诚意为残疾人服务。(二)全心全意为民谋实,推进创文共促发展1、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一是为200名重度肢体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救助标准为人均3000元适配辅助器具,共计资金60万元,累计适配辅具1200余件,有效改善了重度肢体残疾人的生存、生活状况,增强了他们对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二是为72余名孤独症和听力语言儿童少年提高评估及有效的康复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积极与三辰社区认领服务共建项目,组织党员干部进社区对市政公共服务区域清扫,开展学雷锋捐赠、义务植树等志愿服务活动。主动引导党员干部广泛参与文明传播行动。形成了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服务广大群众的良好氛围。3、为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心积极改善办公区域环境、设立健康预防知识展板,开展各类知识讲堂活动,与市政协、榆林传媒中心以及社区等各大单位联合举办庆元旦、“六一”儿童节、中秋庆团圆、心目中的天安门、重阳爱老敬老、宪法进校园等一系列重大节日活动。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截至年底,康复中心圆满完成全年助听器验配、假肢制作、辅具适配以及儿童康复训练等各项任务。1、为进一步加强辅具机构管理,辅具中心除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全市200名贫困重度肢体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外,全年通过下基层、进社区、入户走访等形式为89名贫困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其中大腿35例,小腿54例),帮助残疾人实现了“行走梦”;为全市596名听力残疾人适配助听器;对有需求的各类残疾人进行功能评估、适配,累计服务残疾人10000余人。2、为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辅具中心在内部经常性开展专业人员岗位练兵、知识讲座等学习活动,努力建成一支多能的专业化服务队伍;还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各类辅助器具技术培训,积极扩展服务领域,满足更多的残疾人群。3、今年以来,中心特教班共收训0——17周岁听障儿童和孤独症儿童82名,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共离园12名儿童,入普率稳定,保持在92%;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2021年共收训孤独症儿童39名,较往年多招收8名儿童,增设1个集体班,其中1名儿童入普随班就读,家长满意率达90%以上。4、为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制订一系列提升计划:一是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与每名康复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切实保障每名教师都能关心、爱护、培养残疾儿童;二是定期组织党史教育、师德师风等各类征文及集体学习讨论会,锻造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个人素质;三是派出19名康复教师共计外出培训20余次,机构内每周组织集体学习至少1次,使得业务能力得到巩固提升。5、特教班开展集体、个训、小组、心理健康、卫生保健等各类家长培训,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开展家园共育活动30余次,对家长康复技能进行提升训练。(二)转变作风强化队伍,亮点工作闪耀新局1、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工作开展以来,中心积极召开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工作动员会议,成立领导小组,安排部署专项工作,建立销号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对标对表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任务。通过逐级提意见和建议、谈话、阶段性自查整改、总结经验、汇报成果等方式,让干部立足岗位职责,深查细照,认真反思,直面“四不一任性”问题,建立干部作风整顿长效机制,真正让查摆见成效。2、中心派出的代表在市残联组织的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知识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优异成绩,进一步巩固了学习教育成果。3、成立榆林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妇女联合会,并选举产生妇联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以及执行委员。4、协调榆林高新区教育文体局、榆林市儿童福利院、榆林高新医院成立高新区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康复中心4名专业评估师作为委员加入,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鉴定评估、教育安置以及特殊教育政策研究等工作。5、制订一套专门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制度,实时监测中心人员及学生、家长的健康出行情况,排查疫苗接种情况,积极引导干部职工能接尽接。6、中心特教班在原来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改革,针对适龄孤独症儿童开展1至5年级学科课程,加强3—10岁儿童1对1个别化训练;开展管理人员进课堂、公开示范课、“组长带新”提升课等各类特色教学活动;同时还召开专业知识、心理健康以及卫生保健等各类全体家长康复知识培训20余次,得到家长的充分肯定。7、在如爱耳日、爱眼日、自闭症日以及助残日等各类残疾人节日,录制、转发残疾预防和残疾康复等宣传视频;在陕西网和榆林电视台、榆林日报等各大媒体发布视频及文章8条;利用公众号共转发及原创各类文章约50篇。三、目前存在的问题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制度落实不到位、业务人员工作能力欠佳、教师专业知识欠缺、专业技能有待提高、工作效率及完成时效存在拖沓滞后等情况。四、整改措施继续坚持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及履职能力,提升政治素养和自身素质,将干部作风整顿常态化。加强单位内部管理,让各项制度和工作计划等落到实处;加强领导干部、业务人员、教职工工作素质的培养,在保证工作正常开展的情况下,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种业务培训及能力提升班;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保质保量完成省市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提升残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党员干部思想境界再提高。继续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制订完善的学习计划,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深化学习内容,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二是党建工作再发力。计划党建重点工作,列出任务清单,进行具体详细的安排部署,加强基层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同时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推动党支持组织力进一步提升,从而带动单位整体发展。三是工作作风再转变。中心将强化责任、狠抓落实,促进干部作风整顿走深走实,使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工作的“含金量”和“精准度”。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扎实有效的行动为民办实事。四是康复工作再推进。最大限度的发挥辅助器具的效能和切实的帮助,充分利用项目实施资源,建立一支全能的康复专业队伍,有效提高残疾人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儿童康复救助方面,要在“保安全、保效率”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扩大宣传,让康复更有效率,社会更有爱心,残疾儿童生活、生存环境更好。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面临难得发展机遇,蓄积了加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内在动力。我们将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带动康复项目,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全面部署,始终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不断开拓进取,让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康复救助,为我市残事业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