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参与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的组织、实施、推进工作;开展并实施市级建筑垃圾处理场、资源回收利用中心、粪便处理场、餐厨垃圾处理场的建设、运行管理和垃圾处置工作;参与中心城区建筑垃圾(渣土)运输管理和消纳工作;具体实施环卫专项资金和奖补资金的发放使用工作。 | |
住所 | 榆林市银沙路市政综合大楼 | |
法定代表人 | 高永平 | |
开办资金 | 3582.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117.3万元 | 2730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7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我中心在市执法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主要工作(一)城区环卫精细化管理迈上新台阶我中心对榆林城三区实行日巡查、周通报监管模式,建立微信群,及时反馈问题,通报整改情况,全年督促整改脏乱差问题506起、乱倒垃圾275起、垃圾死角95处、乱扔大件垃圾209起,共1085起。(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扎实推进出台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榆林市2021年度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全年开展了5次专项督查。针对省厅卫星遥感疑似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图斑反馈问题224处,我中心工作人员赴12县市区现场逐一核实拍照,按照“一处一策”的原则,制定清理整改方案,目前,全部完成了核查整治任务,核查率达100%,受到省厅的高度称赞。(三)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强力推进我中心积极协调出台了《榆林市生活垃圾分类2021年重点工作的通知》、《榆林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方案》和《榆林市2021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标任务及考核办法》,市委督查办牵头组织了4次垃圾分类工作专项督查。市科技馆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先后接待各级领导、兄弟单位参观学习150余次,累积达5000多人次。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八进”宣传活动,全面提升广大市民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精准投放率。8月份我中心委托榆林市德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有害垃圾处置服务;委托榆林市供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中心运营,启动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的统一收运、集中处置工作。(四)生活垃圾转运工作安全有序因高新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设备故障和技改原因,生活垃圾外运至横山区、神木市垃圾场处理,我中心克服了转运距离增加(横山往返一次增加110多公里、神木往返一次增加230多公里)的困难,提升安全措施,累计外运垃圾99天,共计3万余吨,保障了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安全有序处置。(五)建筑垃圾管理工作高效有序为了强化建筑垃圾管理,我中心安排所有副科级以上干部全程参与中心城区渣土运输和商砼车管理“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以及后续巩固工作。按照“全覆盖、无盲区、全方位、无缝隙”的原则,抽调30名精兵强将,成立专门执法队伍,全面开展中心城区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监管巡查工作。(六)积极主动完成其他常规工作我中心在做好日常防控工作的同时,还重点做好了生活垃圾转运站、建筑垃圾处理场等公共区域消杀等疫情防控任务,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成果巩固等各项工作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榆阳区、高新区和神木市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85.45%,其他县区达61.32%,均达到中省考核标准。各县市区城区建成投运垃圾压缩转运站49座,水冲式公厕605个。我中心全年督促整改榆林城三区脏乱差问题506起、乱倒垃圾275起、垃圾死角95处、乱扔大件垃圾209起,共1085起。(二)全市12个县市区155个乡镇、2964个行政村、12555个自然村,共配置了收集运输车辆2280余辆,有保洁人员12400余人,2682个行政村和11084个自然村的生活垃圾得到了有效治理,治理率达90.48%,完成了考核指标。(三)今年我中心打造了市委市政府等10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中心城区完成了150个生活垃圾分类小区升级改造工作。建成开放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2个、主题公园3处、宣传大屏4块。(四)金沙路、上郡路、松林路、延寿路4个生活垃圾转运站全年接纳生活垃圾8.5万余车次,中转运输11.6万余吨。今年共计安全处置渗滤液8123吨。高新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累计接纳处理生活垃圾21.49万吨,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五)从10月中旬开始,共查处运输过程中撒漏、违法乱堆乱倒等行为255起。建筑垃圾场今年接纳建筑垃圾11.5万余车次,约46万吨。2021年4月被榆林市委和榆林市政府评为“榆林市先进集体”。2021年6月被陕西省委办公厅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评为“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先进集体”。2021年11月荣获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最美环卫先进集体”。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在省住建厅的考核中均为第3名。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各县市区重视程度不够,各项工作推进较为缓慢,市级没有配套奖补经费,督查考核困难很大。(二)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起步晚,终端处理设施还不完善,相关部门不够重视,市民分类意识淡薄,分类工作整体推进困难。四、整改措施(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检查、指导、督促、考核全市城乡环卫和生活垃圾处理场,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和生活垃圾处理场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积极争取将市级城乡环卫一体化奖补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二)加快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指导和推进力度以及终端设施的建设工作,全面铺开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建立健全评价考核机制,争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五、2022年工作计划(一)深入推进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将城乡环境卫生考核纳入市上综合考核体系,按季考评、年终考核。加大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疑似图片核查整改力度,彻底清理陈年垃圾。积极争取市级财政关于城乡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分类专项奖补经费,以奖代补,发挥专项奖补资金的激励作用,积极推进各县市区环卫数字化、智慧化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二)建立高效的建筑垃圾管理体制积极争取出台《榆林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榆林建筑垃圾收费标准》、《榆林市扶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实施细则》等政策法规,成立专门执法队伍,建立中心城区建筑垃圾信息管理平台,全面摸排中心城区建筑垃圾乱堆乱倒问题,开展中心城区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监管巡查,查处运输过程中撒漏、违法乱倒等影响市容环境卫生行为。(三)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编制完成《榆林市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规划》,积极协调市发改委出台了《榆林市生活垃圾收费办法》、《榆林市建筑垃圾收费办法》、《榆林市餐厨垃圾收费办法》。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培训宣传教育体系。大规模培养全市垃圾分类宣讲员、督导员,大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宣教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引导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