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政府债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的推广、应用及政策扶持引导等有关工作;开展市本级政府债务管理有关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泰安路市财政局 | |
法定代表人 | 赵所锋 | |
开办资金 | 5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财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52万元 | 14.5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政务债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6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我中心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在局党组正确领导下和省债务中心、省PPP中心的支持下,我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政府债务规范管理,切实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规范运用PPP模式,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宣传等工作,现就工作总结如下:一、主要工作:1、抢抓政策机遇,大力争取政府债券资金。支持马镇引水工程、中医院迁建、清水工业园管廊、府谷饮水工程、科创新城供水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再融资债券49.1亿元,有效缓释到期政府债券偿付风险。2、完成2022年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工作。按照省财政厅债券项目申报要求,会同市发改委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工作。3、积极开展政府隐性债务化解自查工作,进一步细化重点市县隐性债务风险化解方案。4、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超额完成化债任务。5、严防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源头管控,落实政府债务负面清单,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6、完成债务数据统计报送工作。按照中省要求,我中心按时完成政府隐性债务管理的统计月报工作,强化隐性债务动态监控,及时统计更新债务数据。7、做好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清欠工作。按照中省市工作部署,配合部门积极开展清欠工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8、配合市发改委开展融资平台转型升级,提高榆林平台公司市场化投融资能力。9、稳步推进榆林PPP项目建设。加强入库审核,确保入库项目质量;加强协调配合,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在市县两级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PPP项目进展顺利。10、加强PPP项目库管理,防范化解财政风险。对全市PPP项目库数据认真核对,及时更新,严格把关,严守10%的红线,防范财政风险,统筹做好新项目的评价论证和支出监测工作。11、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人员业务素养。一是组织中心内部业务人员,编制了PPP政策汇编、PPP项目案例手册和政府债务管理政策汇编,向县区及有关部门单位发放宣传推广材料;二是通过网络培训的方式,分别就PPP政策及业务流程、政府债务政策和项目管理等内容,进行了专项业务培训。加深了工作人员对相关政策的理解,提升了整体业务素质。二、工作成效(一)经济效益。1、坚决兜牢兜实政府性债务风险底线。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工作,及时成立工作专班,制定了政府隐性债务“清零”化解方案和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全年化解政府隐性债务30.9亿元,完成化解任务的132.5%,为全市隐性债务全面清零见底打下坚实基础。2021年我市共争取新增政府债券资金74.43亿元,争取再融资债券49.1亿元,缓解了政府短期偿债压力。提前储备2022年专项债券项目175个项目,债券需求144.82亿元。完成地债系统和全口径债务监测平台数据更新和维护、报送等工作。每月按时上报地债月报数据,及时维护地债系统。2021年,将全市4080个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纳入债务监测平台,实行按月监测平台数据,及时掌握隐性债务风险,牢牢守住债务风险底线。稳步推进PPP项目。截止2021年底,我市进入PPP项目库有16个,涉及金额249亿元。5、深入县区调研潜在PPP项目,挖掘了榆林市锦大高速、靖边全域旅游、神木大柳塔煤炭博览园和榆阳区榆横矿区疏干水共4个潜在的PPP项目,进行前期包装策划。(二)社会效益。1、加快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营造榆林良好营商环境。2021年市本级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共计2102.78万元,其中:有分歧账款22.23万元,无分歧账款2080.55万元,已全部清偿。为我市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2、加快融资平台转型升级,提高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投融资能力。我中心严格按照中省融资平台整合升级有关要求,及时会同发改委组织相关部门和各县区全面开展清产核资,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对接金融机构,积极推进信用评级、发行债券等工作,同时加大对整合升级后的融资平台公司的约束力度,引导企业依法市场化规范举债融资,坚决不新增隐性债务。三、存在的问题1、县市区债券项目谋划储备工作滞后。符合政策要求的高质量专项债项目储备少。专项债券资金支出进度缓慢,大部分项目前期准备不足,审核审批时间长,项目推进实施缓慢,致使债券发行后资金支不出去,存在资金等项目等闲置浪费问题。新增债券不断增加,专项债项目质量不高,项目自身收益覆盖还本付息的不确定性很大,存在一定风险隐患。2、县区和部门对实施运行PPP模式等市场化管理方式的理念和认识不到位,缺乏积极性,依赖财政思想严重。因此,引导撬动社会资本严重不足,入库或露头的PPP项目比较少。四、整改措施1、提前谋划,深入县市区开展调研,挖掘符合政策要求的高质量的专项债项目,督促县市区做好债务日常管理和风险防范,加快专项债支出进度。指导县市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不要超出自身发展能力铺摊子、上项目,要要量力而行、量财办事,坚持可持续发展,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2、加强交流宣传,营造PPP模式发展良好氛围。努力促成一次由部门、县市区领导参加的交流考察暨学习培训活动,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不断拓宽领导干部的工作思路,启发其工作理念,让其能够全面认识、了解、接受、重视、支持、运用PPP模式。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用好政府债券。加大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力度,谋划好符合中省支持方向的项目,积极争取新增专项债券,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和资金支出进度,充分发挥好专项债券稳投资、补短板作用。2、按照隐性债务“清零”化解方案和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做实做细债务置换、债务偿还、化解核验等各项工作,确保全市隐性债务按期清零。3、严格执行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对违法违规举债融资倒查责任,严肃问责。4、督促各县区、各部门加强统计监测,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对各级审计检查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全面及时落实整改,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5、加快推进市县融资平台整合升级,引导企业依法依规开展市场化融资,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6、加强专项债项目资产和收益管理,完善风险监控预警机制,坚决防止风险累积形成系统性风险。7、进一步加大PPP模式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对市场化程度较高,具备运营条件,有稳定现金流且操作相对成熟的项目大力推广使用,注重项目运营和绩效考核,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