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高新第五小学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六年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
住所 |
榆林市高新区蓝岛路与庆华路十字 |
法定代表人 |
孔红红 |
开办资金 |
624.68万元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举办单位 |
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
资产损益情况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624.68万元 |
692.25万元 |
网上名称 |
榆林高新第五小学.公益 |
从业人数 8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校在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1.在传承中弘扬,凸显校园文化。我校形成了“树文化”理念体系,在传承中进一步打造了学校校园文化和学校制度文化,具体体现在:A.校园文化建设;B.课堂文化。2.优化“第一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学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实施“课堂革命,五小行动”,落实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3.丰富“第二课堂”,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将学生特长与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每年常态开展“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活动,为全校广大师生提供锻炼能力、展示个性魅力的大舞台。4.开展“第三课堂”,构建育人新格局。学校着力推进校外研学,结合学段特点和时令变化,立足乡土特色文化,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乡土,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活动,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把校内与校外有机融合,构建起体系化、规范化、校本化的育人新格局。5.开展系列活动,弘扬素质教育。学校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关注班主任专业成长,重新修订了班主任工作管理制度,实行班主任每月量化考核制度。二、工作实绩和亮点1.注重课堂提质增效。提高常态课堂教学效率。一年来,学校组建“师傅团队、年级组、教研中心、名师工作室”四级智囊团队,跟踪指导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先后观摩诊断课、研究课、亮相课、示范课、过关课共260节,来提高常态课堂教学效率。2.注重教师专业发展。一年来,我校把教师队伍建设做为一个重要目标来抓,在各方面发挥教师特长,为教师提供发展平台。3.注重“双减”工作落实。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方面,学校主要是做到“三个提高、四个严格”。“三个提高”:一是提高作业管理水平;二是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三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四个严格”:一是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二是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授新课。三是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四是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不得违规组织考试,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三、取得的效益1.校园文化在历史传承中弘扬。我们在传承中创新,进一步打造校园精神文化和学校制度文化,继续探究基于“树文化”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树思维导图、儿童剧,继续开发树文化引领下的特色课程。今年,学校以树形为特征,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树”楼梯文化,“红色之树”、“艺术之树”、“科技之树”“传承之树”,这些独特的树元素文化符号,彰显着“树形”之美,不仅把学校装点得美丽、温馨,独具风韵,而且培育自己的校园文化,让高新五小的一切办学行为都打上文化的烙印。2.办学行为在素质教育中规范。我们从顶层设计着手,确立了“健康阳光、高雅睿智、奉献担当、乐学创新”的课程育人目标,结合“五育并举”要求和工作实际,创新推出“五个德育一体化建设”模式,积极打造“三个课堂”,实现教育要素的整合和科学配置,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和德育水平“双提升”。3.课后服务工作在常规管理中有序推进。“双减”政策出台以来,我校按照有关部署深入推进。这一政策不仅重新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公共属性,并将教育主导权还给了学校。我们按照提质增效、整体减负的原则,做好课后服务工作,使其与家长的上下班有效衔接,解决家长接送难的问题,同时给每个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4.安全工作在多措并举中落实。学校的安全工作是关系到师生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我们以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为契机,对学校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本年度获“榆林市平安单位”荣誉称号。四、取得的主要成绩本学年我校获得了不同等次的奖项:“榆林市第12届“知识产权杯”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组织奖”、“榆林高新区第七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小学甲组男子4×100米接力赛第一名”、“榆林高新区第七届中小学规范汉字听写大会团体第二名”、“2021年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微电影及影评比赛优秀组织奖”、“榆林高新区第七届中小学生运动会精神文明奖”、“榆林市第3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厦优秀组织奖”、“高新区第三届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竞赛团体优胜奖”、“第二届榆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最佳组织奖”“榆林高新区第六届小学生围棋比赛(低年级组)团体优秀奖”。五、目前存在的问题1.办学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2.高效课堂还需要向星级名校学习。3.我们的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精细化。六、整改措施与上级部门协调,加强新校区的修建力度;通过组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一对一听课”、“校能手暨区能手选拔赛”、“校教坛新秀暨区教坛新秀选拔赛”、“新媒体新技术大赛”等平台逐步实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体育课加入体能训练,各年级音乐课堂进行乐器训练;细化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加大管理力度。七、下一步工作计划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全国、省、市、区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健康阳光、高雅睿智、奉献担当、乐学创新”为课程育人目标,全力推进“三个课堂”,贯彻落实“双减”政策,着力发展师生核心素养,全面助推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1.党建引领促发展,凝心聚力谱新篇。按照高新区教育局党总支的要求,扎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2.校园环境作优化,突出特色焕光彩。将“三棵树”品牌文化在传承中创新,继续探究基于“树文化”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树思维导图、儿童剧,继续开发树文化引领下的特色课程,继续打造以树形为特征的校园墙壁、走廊、楼梯文化等,彰显“树形”之美。3.德育为先人为本,育人为重在育品。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更要培育完整的人,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我们将不懈探寻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与实施路径,真正将立德树人落地生根。4.先学后教定策略,核心素养是导向。学校将树立“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评价观,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评价课堂教学效率,让学习真实发生,提高家常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每个孩子的学科核心素养。常规管理精细化。常规教学高效化。“融创”课程常态化。(4)语文主题学习提升化。(5)STEM课程建设化。(6)3D打印技术化。课外阅读层次化。(8)校园活动系列化。(9)作业管理层次化。(10)教师成长专业化。5.行使工会“四”职能,开创工作新局面。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切实行使工会建设、参与、教育和维护四大职能,为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贡献力量。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6.规范督导勤传达,加强督查实反馈。办公室继续发挥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服务意识,保障学校的有关文件、通知、工作安排、会议精神等及时传达、落实到位。7.信息技术来领航,优质课堂启智慧。学校将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提档升级,切实提高本校的整体教育教学管理水平。通过强化信息化校本培训、创新校园电视台、组织学生电脑制作等活动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普及信息化教学常态应用。8.校本课程个性化,丰富多彩促成长。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按照提质增效、整体减负的原则,从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将校本课程的工作开展与课后服务进行整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9.规范程序严监管,开源节流共增效。认真贯彻执行上级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严格规范重大项目集体研究、物品采购、报帐等程序。10.警钟长鸣筑防线,平安校园共建设。(1)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坚决捍卫校园安全。(2)健全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制定学校奖惩制度。(3)不断更新防控观念,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新学期,我们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全面推进学校教育内涵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切实努力!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食品经营许可证JY36108930064497有效期限:2017年11月13日至2022年11月12日止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1年获“榆林市第12届“知识产权杯”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组织奖”、“榆林高新区第七届中小学规范汉字听写大会团体第二名”、“2021年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微电影及影评比赛优秀组织奖”、“榆林高新区第七届中小学生运动会精神文明奖”、“榆林市第3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厦优秀组织奖”、“高新区第三届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竞赛团体优胜奖”、“第二届榆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最佳组织奖”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