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直属支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全市跨区域城市管理违法案件和重大案件的查处工作。开展督促检查局属各单位城市管理执法工作。 | |
住所 | 榆阳区湖滨南路1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汉山 | |
开办资金 | 579.1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预算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3万元 | 31.9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直属支队.公益 | 从业人数 7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直属支队在市执法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聚焦党建,营造风清气正工作环境思想学习方面,支队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2021年,支队党员干部通过网络、“学习强国”APP、党报党刊等媒介,狠抓个人学习,人均学习时间100多个学时;党支部组织政治业务学习52次,班子成员上党课6次。二是在制度建设方面,年初支部制定了《2021年直属支队党建工作要点》等文件。二、抓班子带队伍,不断提升执法能力(一)选优配强,夯实队伍基础2021年,支队以城市执法机构改革为契机,在市局党组的全力支持下,调整了领导班子,健全了职能科室,根据个人能力和业务专长,配备调整了科室大队负责人;在基层选人用人方面,选拔任用了中队长2名,副中队长1名,有效的提升了工作效率,树立了选人用人典型,凝聚了班子战斗力。(二)民主决策,强化办事效率支队坚持集体领导,在“三重一大”问题上摒弃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或随意简化变更决策程序,不执行或改变集体决定等。坚定不移的贯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这一议事决策的基本制度。研究解决了一批涉及大额资金、重要事项的工作,办事效率明显提升。(三)争先进位,深化“强转树”支队持续深入开展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活动,严格执法队伍管理,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建设“听从指挥、服务人民、格执法、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城管执法队伍。认真践行“721”工作法,规范行为举止,文明执法,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人民至上,牢记让人民幸福是“国之大者”,不断提升城市管理队伍形象。三、全面落实城市管理工作职能,开拓执法工作新局面(一)重点突出对市容环境卫生整治的督促检查按照精细化管理的标准,支队采取不间断巡察模式,查处城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出店经营等违法事件。截至目前,现场规范出店经营230余次,取缔流动摊贩138人次,查处占道经营200余起,清理各类广告横幅214条,规整共享单车400余次。针对城市管理中的重点事项和突出问题,向各执法支队下达督查交办通知单21期,上报市执法局执法监察科督查督办2期。有力的打击了城市管理中的各类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和提升了城区的市容环境。(二)对建筑工地实行标准化管理进行跟踪督查对规划区内违法建设保持高压态势,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证件不齐全即开工建设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目前,共跟踪监管了134处建筑工地,并建立了相应的台账,实行销号管理。针对存在问题,下达督查交办通知单11期,上报市执法局执法监察科督查督办2期。有力维护了市局“零违建”目标。(三)狠抓安全生产工作支队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坚持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贯穿于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始终。本着“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的原则,支队成立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细化安全责任,分别与各科室、各大队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形成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今年,分管安全领导带队检查各类安全生产9次,发现安全隐患4起,整改4起。特别是对支队办公区域、职工廉政灶水电线路,插座陈旧老化漏电等问题进行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四、凝心聚力,有序开展专项工作(一)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自开展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以来,支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市政府及市局党组关于疫情防控的系列决策部署。强化领导,及时调整了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成立了直属支队疫情防控党员先锋队和疫情消杀队伍,确保了疫情防控工作实有效的推进。(二)扫黑除恶等工作同步推进一是扫黑除恶工作方面。支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提出的新要求,按照市局党组扫黑除恶斗争工作安排,及时调整扫黑除恶斗争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完善各项工作措施。五、取得的主要效益。直属支队实行人脸识别签到管理,按照《市执法局请销假制度》通过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对上班迟到、早退、脱岗、旷工人员和工作上迟报、瞒报、漏报的协管人员予以惩处。对部分人员不戴口罩、工地进出入人员未登记造册的行为给予了纠正,确保各建筑工地执行疫情防控相关规定落实到位,推进企业安全有序复工。截至12月份共检查工地134处。截至12月份督查检查市容市貌共644起,根据存在问题,下达督查交办单21期。(一)助推迎国卫复审为全面贯彻落实2021年4月7日市执法局迎国卫复审第一次联席会议精神,确保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复审,支队积极配合市局,抽调14名业务骨干,由2名副支队长带队,对市创建中心第三方机构暗访发现的275条问题进行跟踪整改,按照发现问题,及时督办、回头再看的流程反复督查,先后出动执法人员40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90余台次,采集有效照片914张,下达创国卫复审督办单20份,督办问题2800余次,使存在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治。(二)助力渣土车专项整治根据《榆林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中心城区渣土运输和商砼车管理“百日攻坚”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支队一方面配合市局开展专项行动,抽调包括支队长在内的4人参加了渣土车专项整治。现场查处车辆未冲洗5车次,覆盖不严5车次,渣土抛洒6车次,共计查扣车辆11辆。另一方面积极部署支队渣土运输专项整治工作,以大队为基础,成立了三个专项督查小组,围绕榆林大道、金苑路等重点路段进行了抽查检查,前后发现渣土拉运未采取密闭措施事件2起,并进行了立案处理,共处罚金1万元。(三)扎实开展环保督查根据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关于印发《榆林市城市管理执法局做好迎接第二轮省委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工作方案》《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期间市容环境保障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要求。支队加大了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推进力度,采取日间与夜间相结合的模式,不定时、不定点对辖区餐饮油烟单位、油烟净化装置安装情况以及建筑工地渣土车运输规范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目前,共抽查餐饮门店81家。为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生活环境贡献了支队力量。六、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执法水平和能力需要提升。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参差不齐,工作作风、责任心等方面的问题依然不少履职能力和法律条文运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二)城市管理执法督查标准不高。特别是针对个别突出和反复出现的市容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震慑力不足。(三)职能领域督促检查的面有待进一步拓宽。公园、广场、环卫等部门已划转至我局,支队的督查工作却没有及时跟进,依然侧重于督促检查各执法支队的工作,对新划转单位工作开展情况了解不深入。七、整改措施。(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对执法人员执法水平、人员素质进行全面提升,加强相关法律条文的学习培训,确保在新的一年里工作水平、业务素质得到提升。(二).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切实履行执法监管责任,对已整改到位的交办件,认真开展“回头看”,加强巡查,防止反弹。对暂时不能到位,制定整改方案的,督促责任单位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切实整改到位。(三).进一步加强督查检查。对新划转的单位部门进行深入了解。各执法大队加强对新划转的单位进行相应的工作检查。八、下一步工作计划.(一)严抓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要求,细化工作举措,夯实工作责任,完善防控预案,强化日常防护,从严从实从细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疫情防控“不掉链”。(二)强化党的阵地建设。建立健全学习教育机制,大力倡导学习之风,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把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作为政治学习的重点,把学习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文明执法作为业务学习的重点。(三)切实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大气污染、市容市貌、城市规划建设等工作督查指导,全面承担起监督职责,从督查时间、督查方式、督查内容、督查范围、督查责任等方面不断完善督查工作机制,从督办处理流程、问题办理时限、考评制度等方面进一步规范细化,逐步规范执法监督工作,确保城市管理执法督查工作日常监督不间断、问题处理按时限、考核评比制度化,促使城市管理执法监督工作效能不断提高。(四)突出重点,加强督查,全力做好保障。2022年,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省十七运等重点工作任务,加大对中心城区重点区域、重点路段、渣土车辆运输、共享单车和市容环境等整治督查力度,通过现场督办、下督办单等形式,做到早防范、早制止、早处理,确保城市管理规范有序、环境干净整洁。必要时,支队直接进行办理,彻底解决过去不办案、无案件情况,不断提升执法督查能力。(五)强化协作配合,凝聚监督合力。提升协作意识,发挥支队执法“尖兵”作用,上下联动,主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六)加强对各县市区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水平。同时发挥工、青、团、妇等团结作用,积极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3次,让干部职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