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咸阳市> 乾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乾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发布时间: 2022-03-28 10:38
单位名称 乾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维护生态环境提供监理保障。污染防治监理、生态环境监理、农村环境监理、排污收费管理。
住所 乾县城关街道办靖庄路南段东侧
法定代表人 刘海
开办资金 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生态环境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07万元 2.07万元
网上名称 乾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从业人数  2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0年度,我单位在市生态环境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水平。2021年,我大队共出动执法人员2499余人次,对66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714次现场监察,对污染源和污染治理设施、限期治理项目、新建设项目和信访举报进行了监察和调查处理。我队制定监察计划并严格执行,认真落实和完善重点污染源现场监察制度,做到6家重点污染源企业每月监察不少于2次,一般污染源企业每季度不低于一次的环境监察频次。同时,大队执法人员现已做到所有文书笔录均使用移动执法设备,并实时上传,做到公平公正执法,加大监督。利用“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系统,2021年全年共对66家企业,开展202次检查。二、严肃严格执法,开展各项专项执法监察。按照省市县安排,迅速及时的先后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畜禽养殖专项执法检查、排污许可证后监管专项执法检查、秋冬季加油站污染防治执法检查、涉气企业突出环境问题专项执法检查、水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排查整治专项执法检查、工业炉窑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重点领域及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升专项检查、全省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暨重点排污单位工业固体及危险废物管理专项督导帮扶、百日大气专项执法检查、土壤污染防治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检查、中高考期间噪声污染控制与监督检查、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涉挥发性有机物行业企业专项执法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检查、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系统运管工作检查等17次专项检查,以专项执法检查为抓手,严肃查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三、严格落实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为适应疫情防控形势、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现实需要,2021年继续建立实施正面清单,纳入正面清单企业共23家,对清单内企业开展现场监管191次,报送典型案例1起。通过实行分类监管、差异化监管,科学合理配置执法资源,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四、认真开展“工业企业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工作。根据市局要求,我大队以“六查八看两记录”为标准开展大排查工作。本次排查任务包括咸阳市2021年重点排污单位6家,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类企业19家,简化管理类企业29家,登记管理类企业339家,共分5阶段实施。截至目前,前三阶段的6家重点排污企业、19家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类企业、29家简化管理类企业已全部排查到位。我县累计出动1394人次,排查企业460家次,发现整改问题586件,整改完成553件。(33件未完成整改的全部是加油站的“环境应急预案到期,未重新编制突发环境应急预案”问题)。立案查处问题6件,处罚款18万。五、是扎实开展执法大练兵,打造环保铁军。通过深入开展环境执法、业务培训、技能比武、案件评比、交叉执法、网络答题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和深化了我队环境执法人员法治意识。同时,积极组织业务骨干、“尖兵”参加强化监督和其它专项行动,先后选派1名大队长参加生态环境部碳排放监督帮扶工作,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基础上,累计发表典型案例4篇,已被省市采纳;在宣传报道方面,我大队运用非现场检查、执法普法宣传等方面经验做法被市局采纳,共向各类媒体发送宣传报道81篇,其中国家级2篇,省级79篇。我大队在全市2021年执法大练兵综合业务竞赛比武中,韩旺同志荣获先进个人奖。2021年执法大练兵比武竞赛中获得集体二等奖。2021年执法大练兵已进入生态环境部评比序列;在行政处罚、使用新环保法及配套办法等方面取得了更大成效,提升了我队环境执法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切实提高了整个执法队伍规范执法的意识和能力。六、以人为本,畅通信访渠道。今年全年共受理环境污染投诉、来信来访共接48件,其中马上就办平台交办事项31件,12369举报平台接受举报10件,县长信箱3件,省市转办4件对每件群众投诉,来人来访,坚持文明受理、出现场及时、跟踪问效、急事急办的原则,将人民满意作为工作的最终目标,查处率达100%。七、积极参加上级部门培训,提高执法水平。为提高我队环境执法水平,我队积极主动派员参加由省市县级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并组织全体执法人员参加行政执法考试。提高我队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确保了环境监察队伍政治上清、法律上明、业务上精。八、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今年来,配合环保督查,利用“四个配套”办法,采取行政、法律等手段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2021年,我队共查处行政处罚案件22件,配套办法件,其中移送拘留2件,按日连续处罚1件。共结案22件。罚款85.05万元。九、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2021年中、高考期间,我大队执法人员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夜间三次巡查,特别是对校园周边餐饮、娱乐、工地等进行不定时巡查。中、高考期间我局出动执法车辆20余车次,查看现场24个,在此期间,未收到任何有关噪音扰民的投诉,未发现违法行为。禁噪工作取得成效,为考生营造了安静的应考环境。禽养殖专项执法检查、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监督检查等18次专项检查,以专项执法检查为抓手,严肃查处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其中查封扣押3件,按日连续处罚3件。共结案24件。罚款144.55万元。十、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年来,经过大队全体同志牺牲节假日,实行“5+2”、“白加黑”工作模式,乾县完成燃煤锅炉清零任务,各砖厂提标改造任务,散乱污企业按照要求关闭、整改、提升,为乾县污染减排工作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也为乾县的经济转型起到了关键作用。十一、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环境监察人员执法水平有待提高;2、部分行政处罚案卷填写还不规范、证据关联性不强。十二、整改措施1、全面提升环境监察执法队伍素质。认真贯彻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按照中省对环境监察执法队伍的要求,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和能力建设。加强环境执法业务培训,把污染源现场监察笔录制作、环境行政处罚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加强横向交流学习,有计划组织学习先进经验,全力提升环境监察执法人员业务水平。2、进一步规范环境行政处罚工作。认真查处环境污染违法行为,将日常监管与环保专项执法检查有机结合,确保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取得实效。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及时进行调查,依法进行查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不越位和越权。坚决制止以改代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条款不恰当等行为。十三、下一步工作打算继续开展执法大练兵,提高执法能力。2020年我们将继续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进一步加强我县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展现队伍形象,提高环境执法效能,打造生态环境执法铁军,确保环境行政处罚和行政命令规范操作、有序执行。强化污染源监察,严查违法行为。一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对重污染行业实行更加严格的监察,建立和完善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源的档案卷宗,做到污染源监察有的放矢,污染物排放情况心中有数。二是严格按照量化执法的要求,提高处罚的到位率,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行政处罚的威慑力,达到处罚一家教育一家的目的,促使排污企业自觉守法。深入推进移动执法系统使用。目前,陕西省环境监察执法系统已与国家环保部“环境监管执法平台”联网,环保部可以实时调度各地执法工作开展情况,并定期通报一次执法系统使用情况。这就要求我们的执法人员具备更高的执法业务能力。我大队现已做到所有企业全部使用移动执法设备进行执法,下一步,我们将加大使用覆盖范围和使用频次,做到人人都会使用,人人都能用好移动执法设备。提升执法任务工作质量。不论是“双随机”执法任务还是专项执法任务,执法人员都要认真开展执法检查,提前做好检查准备工作,实时采集污染源经纬度信息,上传执法检查影像证据和其他材料,检查过程中要查实查透,不留死角,发现问题要查处到位、不留隐患。对“双随机”抽查信息和违法行为查处情况要及时进行公示。及时录入行政处罚和行政命令。随着环境行政处罚案卷办理信息系统升级,更多的功能得以在系统中体现,我们要确保案件及时上传,确保录入准确,罚款和案件统计一致。切实做好信访和维稳工作。一是高度重视群众环境污染投诉工作,依法、及时解决各类环境信访问题。加强12369环保举报热线维护管理。二是积极妥善调查处理好各类环境污染投诉,确保社会稳定和谐,做到有投诉就及时有效处理,有提案就必须回复的原则,建立严格的信访登记、承办、反馈等制度,确保信访事件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复,化解一切因环境污染纠纷事件而引起的不稳定因素。加快提升环境应急能力,进一步加强环境应急演练工作。继续推进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推进环境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做好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送工作和应急响应工作,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工作,切实保障我县环境安全。督促企业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八)积极推进网格化管理和落实岗位责任。实施环境监察网格化监管按照“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全面覆盖、层层履职、网格到底、责任到人”的环境监管模式,使每家企业监管责任落实到人。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