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吴起县> 吴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吴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28 10:17
单位名称 吴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身体健康提供防疫保障。疾病监测;疾病防治研究;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与监测;突发卫生事件处理;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卫生防疫培训与技术指导。
住所 吴起县城后街
法定代表人 慕生会
开办资金 43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吴起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87万元 870万元
网上名称 吴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4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1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卫健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积极开展防控演练、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检测、环境消杀、医废处理、社区疫情防控指导等工作。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和“人物同防”要求,完成367份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核酸检测10108份。其中B类密接45人份,C类密接852人份,中高风险区人员1046人份,境外25人份,红码28人份,黄码117人份,检测结果均未发现阳性病例;外环境及从业人员核酸检测3382份,其中检测份数较多的有超市、药店等核酸检测1053份;商业从业人员1701人份冷链食品售货人员检测209份,快递物流外包装、外环境共检测382份,冷链食品环境37份,均未发现阳性。针对新冠疫苗接种、新冠疫苗接种系统、3-11以及12-17周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举办5场次全县范围专题培训;面向全县幼儿园、中小学、职教中心派出11人点对点实施现场防疫指导。(二)规范落实免疫规划工作加强管理做好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全县共管理0-6岁儿童16537人,其中常住儿童16114人,流动儿童423人。截止11月底出生儿童共计772人,管理772人,管理率100%。基础免疫接种率,全县应种24801人次,实种247741人次,接种率99.87%。“两麻”及“七苗”接种率达99%以上。我中心在春季免疫规划工作业务培训会议、秋季免疫规划工作培训会议、新冠疫苗接种培训会议、12-17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培训会上对各医疗机构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对其进行考核及资质认证。全县17家接种单位共报告23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常规疫苗15例,14例均为一般反应,1例偶合症;新冠疫苗8例,4例一般反应,2例心因反应,2例偶合症。均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处置。(三)稳步推进慢性病管理工作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率均达到95%。截止11月底全县高血压患者累计建档11613人,规范管理率73.27%,血压控制率57.47%,患者健康管理率44.36%;Ⅱ型糖尿病患者累计建档2124人,规范管理率74.10%,血糖控制率55.36%,患者健康管理率21.07%;严重精神障碍基础管理662人,规范管理率100%,报告患病率6‰;心脑血管事件报告发病数823例,发病率619/10万,报告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数92例,死亡率69/10万;肿瘤登记发病数212例,发病率为159/10万,死亡115例,死亡率为86/10万,死亡发病比为0.54。(四)全面加强传染病管理工作根据2021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统计,全县2021年全年(1月1日-11月30日)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类传染病8种计261例;丙类传染病4种计99例,乙丙类传染病共计12种360例,报告发病率为235.87/10万,无死亡,报告发病数较上年同期下降19.00%。各类传染病构成:肠道传染病3种96例,占报告发病数的26.67%;呼吸道传染病5种149例,占报告发病数的41.39%;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1种7例,占报告发病数的30.00%;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4种108例,占报告发病数的1.94%。传染病预警共计44条,涉及5个病种,分别为猩红热、手足口病、肺结核、麻疹、其它感染性腹泻。(五)有序开展地方病防治工作碘缺乏病防治:监测五个乡镇,周湾镇,白豹镇,吴仓堡镇,长官庙镇,吴起县第三小学,其中采集8-10岁学生(男女各半)盐碘210份,碘含量90.42%;孕妇105份,碘含量94.29%,共计315份;8-10岁学生尿碘(男女各半)210份,孕妇尿碘105份,共计315份。8-10岁儿童(男女各半)甲状腺肿触诊检查210人,其中共查出甲状腺肿大0人,甲肿率0%。饮水型氟中毒监测:饮水型氟中毒有4个病区,分别是周湾镇,长城镇,吴仓堡镇,铁边城镇王洼子社区。按照方案采水共计299份,水氟含量最低值为0.02mg/L,最高值为0.84mg/L,均合格。其中8-12岁儿童氟斑牙监测共计214人,患病人数20人。布病监测:全年重点走访人群924人,血检人数138人,布病阳性4人,均管理在档。病媒监测:本年度对外环境及室内场所129个监测点的鼠、蟑螂、蚊蝇监测4次,共计查获鼠8只,蟑螂186只,蚊蝇392只,根据监测结果数据来看密度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六)认真做好卫生检验工作1-12月份业务培训10余次。全年高危人群、VCT、羁押人员HIV抗体,梅毒抗检测体共计516人次,其中包含自愿咨询227人份,羁押人员289人。布病检测105份,县城自来水检验检测共计104份,全县范围内碘缺乏病调查检测盐碘315份、水氟检测289份、尿碘检测315份。公共场所消毒效果检测603份。(七)积极开展食品卫生与监测工作截止12月10日,共体检健康从业人员8939人,不合格人员10人,其中肺结核5人,手指甲廯5人。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完成尘肺病病人监测与随访3人、X射线工作者流行病学随访调查8人,随访率均为100%;职业病危害因素要求我单位共要监测10家企业,现已完成10家企业的监测工作,检测结果均正常,并于第一时间上传国家信息平台。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监测15家放射诊疗机构,放射设备共32台,放射人员共42人,辐射巡测仪共3台,各种防护用品共190个,本年度共检测了78789人,其中常规X射线检测了59105人,CT19506人,介入150人,其他28人。6家非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因素调查结果全部合格。5月下旬,完成了各镇、街道办枯水期的采样工作,覆盖率为100%,共采集农村集中工程供水样24份,市政供水工程水样4份,28份水样均送到陕西科仪阳光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检测,28份水样均符合合格饮用水标准,合格率为100%。(八)切实加强结核病、艾滋病及性病防治工作2021年对全县12乡镇及吴起镇公卫中心的防痨人员培训5次共221人次,本年度结核病初诊人数共368人,确诊管理病人37人,其中阳性患者22人,阴性15人,大疫情管理92人。根据市卫健委文件要求,我中心要求结防科联合全县寄宿制初中、高中、职教中心共计3269名学生进行结核病筛查,阳性9人,阳性率为0.27%,通过对9名阳性学生进行胸部CT检查,9名未见异常,痰涂片均为阴性。健全艾滋病宣传阵地建设,有针对性的对各宾馆、酒店等特殊人群放置宣传资料以方便群众取阅。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艾滋病宣传手册20000余册,安全套5000多只,接受群众咨询1500余人次,走访娱乐休闲场所167家,累计干预人数265人。2021年我县共发现5例梅毒患者,无一例漏报,艾滋病患者本地管理19人,外地管理10人,2例失访;食源性疾病累计报告217例,其中县医院报告201例、中医院报告1例、妇幼保健院报告3例、各镇卫生院共计报告12例。(九)全力开展宣传工作,巩固宣传成果在全年新冠疫情期间,利用电子屏滚动播放新冠消毒指南(每天24小时滚动播放)、共出动流调广播宣传车60余次、宣传日通过摆放彩门、悬挂横幅、搭建宣传舞台、背景墙、展牌、设立宣传台、咨询台、流调广播车、张贴海报、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进行宣传;并邀请县政府、卫键局有关领导到宣传现场,极大提高了宣传效果。(十)持续开展党建、扫黑除恶及创文等工作中心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安排部署,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扎实开展“以案促改”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严格执行领导班子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落实支部主题党日、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制度,全面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开展“干部作风加强年”活动,大排查、大整改,切实解决“灯下黑”问题,提升领导干部廉洁奉公的思想作风。根据县委县政府及县创文办要求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组织志愿者服务队落实志愿服务项目,更换创文标语,一楼大厅放置爱心座椅,修建无障碍通道,清扫责任区卫生,彻底清扫单位卫生间及厨房卫生,餐桌摆放用餐温馨提示。根据县扫黑办提出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目标,今年我中心制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遏制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长效机制,彻底消除“医腐败”、“微腐败”问题,取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压倒性胜利。现阶段存在问题单位职工年龄偏大,对于现代化办公软件掌握不够熟练;实验室检测能力较低,水质监测资质认证没有完成;单位经费有限,导致部分工作开展受限。整改措施(1)加大人才输入力度,争取在三年内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填补人才断层问题;(2)本年度将加快实验室改造项目,联合多部门开展实验室水质监测资质认证工作;(3)年初制定好本年度所有开支情况计划表,按照工作开展情况,多途径的筹措资金。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进一步完善中心综合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增强责仼心和责仼感。2.继续加强疾控体系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3.加大重大疾病防治力度,提高群众健康水平。4.进一步加强疾病监测,提高疾病预警预测能力。5.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申报通过实验室资质认证,不断拓宽检验工作的领域。6.完善疾控队伍建设,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筹措资金购置实验室仪器,充实物资储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抗击疫情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