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紫阳县> 紫阳县政务服务中心

紫阳县政务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2-03-25 10:57
单位名称 紫阳县政务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政务大厅服务中心日常管理;对政务大厅行政审批事项、便民服务事项的窗口工作人员进行日常考核和管理监督;对镇便民服务中心和农村便民服务代办点进行业务指导;承担政务大厅的安全防卫、环境美化、优化工作;完成县委、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住所 紫阳县城关镇紫府路
法定代表人 汪泽海
开办资金 26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紫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55万元 468.6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1年度,我单位在紫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二、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行政审批改革工作。建立了审管长效机制(两办法一制度),制定了业务操作规程(三清单一指南)。事项划转后,业务开展正常,运行平稳规范,原审批部门与审批服务局之间相互支持、协同配合,既确保了审管分离,又做到了审管联动,行政审批效能大幅提升,达到了改革的预期效果。政务服务创新工作。自我县“五窗联动”改革举措被国务院表彰并在全省复制推广以来,为确保工作持续纵深开展和进一步做细做实做精,一是对基层小微全力清单进了“颗粒化”梳理,编制并印发镇、村、社区、新型社区办事指南88项、44项、35项、45项。二是按照全省政务服务地方统一标准和紫阳政务服务“十统一”要求,对全县首批51个试点的门头牌匾、形象标识、岗位监督、办事指南、信息公示等进行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三是依托紫阳智慧政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了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推进了政务服务不断向基层延伸,实现更多事项在群众“家门口”即可完成办理。政务服务帮办代办工作。一是制定并印发《紫阳县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实施方案》,县本级75项涉企经营事项中,8项依法取消,5项改为备案,13项实行告知承诺,49项优化审批服务。二是制作并对外公布33项“一件事一次办”的“码上晓”,办事群众和企业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办事指南,简单、方便、易获取、好操作。三是进一步拓展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深度和广度,先后与四川省万源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政审批局、河北省吴桥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等8省12县签订“跨省通办”框架协议,共221项服务事项达成“跨省通办”意向。便民热线管控工作。一是在全县17个镇便民服务站、综治中心、207个村(社区)安装了12345便民服务热线和县委书记、县长12345热线宣传牌。二是建立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接、派、督、考、评、研“六位一体”工作体系,形成了督办、分析、研判、通报、点评、考核“六个到位”工作模式,实现了智能预警和全流程在线协同办理。三是今年共开展“12345”热线专题研判65次,形成每周《送阅件》48期、工作通报12期,为党委政府及相关单位及时掌握社情民意提供了有效支撑。三、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按照全省政务服务能力提升“百日攻坚”行动要求,全面完成了陕西政务服务中控管理平台事项承接和指南编制工作,县本级共承接事项1728项,事项承接率100%,事项完善率100%。二是按照省、市、县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工作要求,积极稳妥推进行政许可事项划转,完成了第三批交通部门33项行政许可事项划转,划转事项总数达213项,涉及划转门11个,划转率位居全市第一。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信息共享难。由于相关职能部门上下对应的纵向“条块化”管理机制,导致事项划转后,行政审批局难以在业务上得到对口上级部门的指导,相关领域的改革创新信息获取不及时、不对称,审批业务系统县级层面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对接和打通,信息孤岛依然存在。二是:职责划分难。按照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精神,审批方面的宗旨是“宽进”,监管方面的要求是“严管”,“宽”与“严”如何把握,尺度如何界定,工作如何衔接,责任如何划分,是一个复杂而又重大的课题,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将直接决定着新的机制能否顺畅运行。三是:创新落地难。近十年来,我县政务服务改革创新理念始终走在全省前列,但县政务大厅规模设置基本维持现状,已无法满足精细服务群众、持续突破创新的刚需。具体面临困难主要有办公面积不足,功能场地缺失,办事设备老化,便民设施陈旧,停车场所缺失,人员经费不稳等。(二)、改进措施: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自上而下统筹解决。二是:县审改办、职转办、营商办“三班联合”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审管协同联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将“新建县为民服务中心”纳入全县重点民生项目计划,尽早启动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成投用。五、下一步工作思路下一步,我单位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坚持大局为先、群众至上、创新发力、品牌领航,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提升县域营商环境方面狠抓落实、久久为功、干出特色,为建设优美、富裕、幸福紫阳,奋力谱写紫阳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而不懈奋斗。(一)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按照省市“应划尽划”要求,持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涉企经营许可改革,不断深化“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审批服务。完善长效机制,优化审批服务,提升审批效能,促进全县市场主体提质增量。按照“应进必进”原则,凡“即办件”和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统一进驻本级便民服务大厅,集中管理,集成服务。确保事项名称、服务内容、办事标准“三统一”。动态更新“紫阳数字政务平台”目录清单和办事指南,在统一规范的基础上,确保服务个性化、精准化。(二)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聚焦重点产业项目帮办代办,推广“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模式,夯实“五窗联动”改革,深化办事“一张网”、服务“异地通”。严格执行首问负责、信息公开、一次性告知、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制。全面做好“紫阳数字政务平台”的数据录入和维护工作,确保信息联通共享、获取及时、使用方便,把平台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利用到位,用“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以镇为单位组织开展“紫阳数字政务平台”业务操作培训,真正将系统使用起来、让平台运行起来。利用平台大数据、云计算,做好办件情况的月督查、季通报、年考核工作,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方便、快捷、高效。(三)完善政务体系建设。按照全省政务服务“五级联动”体系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推进县政务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完善县、镇、村(社区)“三级联动”服务体系。推进“综合窗口”向镇、村(社区)延伸,向企业群众提供更密集的服务网点、终端或办事通道。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按照“十统一”标准在各镇设立“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统一门头牌匾、形象标识,配备电脑、打印机、高拍仪、评价器等便民设施。各镇严格甄选一批素质高、业务精、纪律强、服务优的工作人员派驻便民服务站工作,确保业务高效运转,服务精准到位。(四)增强热线管理能力。持续深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6+6”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对各镇各部门的工单办理情况的全面跟踪、动态监管、智能督办、自动考核,杜绝扯皮推诿“踢皮球”等现象,将承办的每一件“12345”工单及时有效落地落实、做细做好,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让党委政府放心。进一步强化热点、难点诉求的深度分析、智能研判,用先进的技术、科学的手段,更及时、更准确、更细分地把握社情民意动态趋势,为党委政府掌控局面、把握先机赢得更多的主动权。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