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紫阳县文化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艺活动组织,业余创作团体管理,业余文艺创作组织,文化宣传与交流,群众文化文艺相关的辅导与培训。 | |
住所 | 安康市紫阳县城关镇施家沟巷 | |
法定代表人 | 张媛 | |
开办资金 | 25.5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紫阳县文广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9.27万元 | 105.12万元 | |
网上名称 | 紫阳县文化馆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1年紫阳县文化馆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1年度,我单位在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首先,着力推进免费开放工作。我馆自2021年新馆迁址以来,迅速成立“免费开放服务中心”,开通预约专线,并由专干负责各教室及活动的预约服务。在每个季度制定免费开放实施方案并将一览表进行公示,做到服务有目标、群众有方向、内容有成效。2021年我馆依托自身阵地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普及活动:“用泥塑陶艺感知非遗美丽”少儿陶艺公益培训,太极拳文化讲座,“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文艺骨干广场舞培训,公益性美妆培训公益课,青少儿围棋培训,“携手疫情,共话安康”为最美逆行者义写春联活动,“浓情端午,文化传承”传统端午节和民间刺绣香包、香粽文化活动”,“快乐的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月饼活动等20余场次。开展了紫阳县名人书画收藏展,“向幸福出发”——最美乡村主题摄影展,“百年献礼·紫阳美协会员作品展”。其次,着力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欢天喜地猜灯谜,万众欢腾迎新春”猜灯谜有奖活动;为庆祝第111个“三八妇女节”举办了“话乡村旅游,展巾帼风采”乡村旅游系列学习活动;举办了“全民艺术普及及社会培训机构公益联盟”授牌仪式及文艺展演;组织了“幸福生活舞起来”——紫阳民歌广场舞展演;及“浓浓敬老情最美夕阳红”庆祝重阳节的中老年健身舞蹈展演。同时,利用文化流动车进行了以“永远跟党走”的主题的巡演,同时还进行了流动摄影展20余场次。自2021年4月我馆成功申报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四批县级传承人。2021年8月“郑氏传统修脚术”县级非遗项目成功进入安康市“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同时在2021年10月又推荐申报了“第二批省级非遗就业工坊”,目前在审核中。除了非遗申报工作之外,2021年8月18日按省厅要求非遗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完成了一个月的紫阳县“黄河流域非遗项目调查报告”,使得紫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加细化和完善,为以后的紫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发展、传承、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月在举行“清明已煮紫阳茶”手工制茶技艺竞赛并命名是个手工制茶传承基地;4月组织有关人员将“紫阳蒸盆子”等美食带到汉阴县参加非遗美食节;利用五一黄金周我们在“北五省会馆”“紫阳硒陶博物馆”等旅游景区、景点进行非遗的宣传和展演活动。总分馆制工作稳步推进。从2018年考察研究到2021年全面建成,我馆采用当地选取一名分馆负责人和一名总馆负责人两手抓的方式,形成上下联动,协调统一的发展布局,从挂牌到现在,每个分馆至少开展了群众文化活动3场以上。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0年12月19日紫阳县文化馆迁址到“紫邑新城”步行街三楼,占地面积为3090平米,项目总投资2498万元,2021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新馆拥有综合办公室、各类培训教室、创作室、阅读吧、排练厅和展厅等,容纳3000人次的活动需求,通过了国家级二级馆的规范要求,顺利通过评估定级核查和创建公共文化示范区达标验收,为下次国家级文化一级馆评估奠定了硬件基础。提高我馆人才队伍的建设是群众文化服务的根本,开展群众文化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我馆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学习的方法来提高全馆人员整体素质,2021年我馆进行网络培训20余次,文化馆工作人员作为“苏陕协作”项目交流的干部到常州挂职学习。为进一步健全专业的队伍,我们聘用有专业有能力的专业人才为“文化志愿者”,目前我馆聘请的全职文化志愿者3人,公益性志愿者18人,特聘文化辅导员16人,覆盖了10个乡镇、15个社区,全面完善人才服务职能。紫阳县文化馆充分发挥文化馆艺术的辅导优势,增聘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开办了形式丰富、内容广泛的群众文化培训。一年来,我馆不但推出了依托阵地优势开展的培训活动还聘请了多名“文化志愿者”深入基层开展文艺“订单式”培训。我们先后深入向阳、东木、高滩、双安、焕古、洄水、界岭等乡镇开展三大类17场,培训,按照“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标准,共计针对乡镇完成培训32场。聘请书法、民歌、汉调二黄老师在紫阳小学、紫阳第三小学常年开展艺术社团培训班,共计培养老师40余人,学员260余人。与老年大学联合开展中老年书画写生、培训,深入紫阳阳光学校面向特殊少年儿童挂牌建立“快乐阳光”艺术培训课堂。文化总分馆在基层发挥不可替代作用。我馆严格按照“统一网点布局、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派辅导员、统一绩效考评”的原则,制定了总分馆服务标准和服务清单,结合各镇需求合理设置了服务“菜单”,采取“订单”服务方式,确保供需有效对接,使各镇分馆成为基层公共服务主阵地,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非遗传承人积极参加安康文化旅游局、省文化旅游厅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并且从事非遗保护的工作人员也参加了非遗保护工作的线上、线下培训,不断的提高了非遗传承人和从事非遗保护工作人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知识水平,也感受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魅力。三、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2021年我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态势健康良好,发展主流突出,并涌现出不少亮点,形成了不少地方特色,但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多种原因,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一是群众文化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形式单一,部分工作落实不到位。如:“青少年艺术培训联盟”项目、“艺养天年”文化养老项目数字化文化馆服务平台服务等都没有有效、扎实的开展。二是专业文化人才匮乏。全县公共文化管理服务人才和各类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力量薄弱,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少、编制少,专业化水平不高,文化服务产品不够丰富。乡镇文化站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缺乏,存在专业人才断层和年龄老化的问题,且临时兼职人员较多,直接影响了农村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滞后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支撑需要。改进措施1.针对群众文化内容单一,我馆将积极培养文化志愿者队伍,扩充艺术业务门类;鼓励馆员不断提高自身艺术业务能力,积极拥抱移动端互联网,学习丰富的文化艺术,开展更丰富的文艺培训、讲座。2.针对专业人才匮乏,我馆将大力鼓励青年大学生来我馆实习、工作,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方式宣传紫阳文化,吸引更多青年力量参与到紫阳文化建设中来。五、下一步工作思路我馆将继续在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认真学习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积极探索紫阳文化事业发展新路径,结合本地文化发展优势,规避发展劣势,将紫阳公共文化发展推向更高速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